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结构实在论是近年来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焦点之一。而为了理解结构实在论必须首先了解科学实在论。文章首先对科学实在论的论据、类型及其问题进行概要性讨论,指出它的主要论据是最佳解释推理和无奇迹论证以及因果解释推理和实验实践论证,并将科学实在论划分为科学理论实在论、理论实体实在论、实验实体实在论和结构实在论;然后对新兴起的结构实在论相关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作一个总体的评论,阐明结构实在论在当前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中的地位与作用,比较各种不同类型的结构实在论,特别是认识的结构实在论和本体的结构实在论的异同,阐明它们的内容、历史、意义和存在问题,并认为拒斥实体的结构实在论是片面的、不完备的,主张建构一种实体的结构实在论来修正和发展结构实在论。  相似文献   

2.
结构实在论有三个主要学派,它们在认识论或本体论上对结构概念的强调,有力地回应了反实在论对实在论核心论点的批判,但是其理论与论证过程仍有问题:主要表现在本体论基础、因果关系的协调和科学理论的演化与进步等方面。作为结构实在论第四个版本的相互作用实在论能较好地克服结构实在论上述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为了从根本上化解数学真理困境中提出的认识论难题,菲尔德提出了"没有数的科学"这一虚构主义求解进路。文章首先阐释该进路的主要动机及其应对数学真理困境的基本策略,继而分析其本质缺陷,指出菲尔德对科学所持的实体实在论态度与其数学反实在论的立场从根本上割裂了数学与科学的整体性,回避了数学真理困境的本质问题,文章最后探讨他对实在论在认识论解释上的进一步挑战及其对求解困境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后现代反实在论的视角,揭示了范@弗拉森哲学思想演变的特征,阐明了范@弗拉森作为反实在论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狂飙以及与科学实在论的论争中,其哲学思想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层面上所经历的巨大转向.从而说明系统地分析范@弗拉森哲学思想的演变对于把握后现代反实在论的特征,并站在反实在论的立场上看待后现代科学实在论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普特南一生曾提出过多种实在论。我们认为,他最近的观点实际上仍是一种在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之间的联合,即他先前所谓的"内在实在论"。要准确把握普特南内在实在论,就必须澄清他是如何克服形而上学实在论:即破除关于真理和理性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二分和破除事实和价值的二分。我们主要讨论"常识实在论"和"实用主义实在论"与"内在实在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克里普克语义学将可能世界的哲学概念融入了模态逻辑的形式建构中,突破了经典语义学的狭隘性,开拓了模态逻辑研究的广阔视野。一方面,克里普克坚持了可能世界的科学实在论立场,并且借鉴了传统哲学中的本质主义思想,为其历史因果的指称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克里普克语义学的建立促进了语义分析工具的完善,实现了指称内在论向指称外在论的转变,从而为科学实在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达米特认为意义理论的比较研究有助于解决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问题 ,以促使一个“研究纲领”的产生。他的反实在论哲学以其意义理论分歧或语义学模型分歧为出发点 ,借助现代逻辑的手段 ,试图用直觉主义逻辑来奠定其反实在论哲学的逻辑基础 ,并尝试把应用于数学领域的直觉主义逻辑方法推广到日常语言领域 ,以解决不同意义理论之间的争论问题。因此 ,达米特的反实在论本质上是一种语义反实在论。这种反实在论的研究不仅促使我们深入地思考语言描述与客观实在的关系问题 ,而且使我们找到了一种研究哲学问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隐喻与科学实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探讨隐喻的指称和逻辑问题的基础上,初步介绍了一种“基于隐喻的实在论”,对当代科学实在论的隐喻建构进行了案例分析,试图从多个侧面说明隐喻与科学实在论的内在关联,并揭示二者之间某种本质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现代反实在论新解(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反实在论新解》分两部分,本文是其第一部分,旨在阐明现代反实在论的哲学基础、它在逻辑实证论中的体现、在库恩科学理论中的体现、以及库恩理论与逻辑实证论之间的微妙联系。本文通过对逻辑实证论中主要人物的反形而上学学说的分析,说明了他们这种学说在什么意义上比近代西方哲学史中存在的反实在论观点更为彻底。其次,本文通过对库恩理论与逻辑实证论之间关系的探讨,指出库恩理论在何种意义上为反实在论的学说,同时也为本文第二部分的陈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哈金是实验哲学的创始人。他认为,自然科学一开始就有两种形式:理论与实验。与此相对应,科学实在论也有两种形式,一是关于理论的实在论;二是关于实体的实在论。前者是为了说出世界的真相,与科学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因而是负载有价值的,很容易受到各种反实在论的批判;而后者是为了改造世界,是对世界的干预。当科学家运用理论实体制造出仪器,并测量到新的现象时,这个实体就成为一种工具,因而是存在的。文章考察了哈金的解构理论实在论和建构实体实在论的思维脉络,并剖析了他的实体实在论所带来的启迪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孟强 《科学学研究》2007,25(4):604-609
在当代的科学论中,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各执一端。为了打破僵局,芭拉德在玻尔的量子力学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作用实在论。作用实在论超越了以往的表象主义,以科学实践为中心,弥合了自然与社会以及主体与客体的鸿沟。在作用实在论当中,实在是科学实践所构造的结果,话语则是其中的重要维度之一。但作用实在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科学的客观性,客观性被改造为责任问题。如此一来,认识论与本体论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了统一,科学从表象走向了实践,实在论与建构论的二元对立被超越了。  相似文献   

12.
准实在论采取投射主义、表达主义的反实在论立场,同时又辩护对按投射主义理解的判断作出真假评价的权利,而解释真理概念成为这个任务的逻辑基础。准实在论提出过语义学解释、语用学解释和语源学解释三种解释,不仅没有给出准确的真理意义,而且导致了诸多问题。准实在论的真理难题启示我们,真理词项的处理要区分日常领域与各专业领域;对于具有客观性内涵的真理概念,应采取实在论去理解它所评价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三元关系(即语言、思维和实在三者的关系)的分析框架,并从科学实在论的立场出发,对各主要的语言学流派的语义观和认识论基础进行了剖析和反思。得出如下结论:思维应分为三个层次:底层是意象思维、中层是自然语言思维、高层是逻辑和数学的思维。各语言学流派的语义观和认识论,都因忽视了心智或实在的因素;或因过度强调心智中的语言思维忽视意象思维,或过度夸大意象思维忽视语言思维,而无法为科学实在论辩护。  相似文献   

14.
科学哲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就为现实中的科学提供合理性的辩护。但笛卡儿以来的近代哲学是在主客二分的认识论思维范式下进行的,其辩护属于认知合理性的范畴。具体而言,这种科学合理性辩护以主、客体二分为认识论的基本原则,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出发论证科学合理性,具体表现为实在论与方法论合理性。但这种认知模式的合理性论证一直局限于理论思维范围之内,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随着现代哲学的发展,理论哲学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生活世界”开始进入科学合理性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梁燕 《科教文汇》2014,(30):157-158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实施的方案,同时也是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其基本理论的一门学科,其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和观点,对教学中的问题与需求进行分析,从而找出最佳方案的理论方法。在化学教学设计中,主要是针对化学学科而言所设定一项学科建构,化学教学设计对化学教学的理论及方法都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初步探讨分析了化学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象和理论方法,旨在为化学教学的科学化、理论化给予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丁肇中的科学实验思想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肇中是当今世界级“实验物理大师”。关于科学实验,他有着独特、精辟的见解。他认为:一个科学实验主体必须具备对科学实验浓厚执著的兴趣,及对自己所从事研究的自信心和为完成科学实验任务所具有的刻苦精神等品质;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基础和检验标准,它又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科学实验选题要高屋建瓴,选择最重要的课题;实验中要对意外现象有准备;结论前一定要反复求证;科学实验要尽力采用先进可靠的仪器设备;还要选择优秀可靠的合作伙伴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  相似文献   

17.
Starting from a brief recapitul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debateon scientific realism, this paper argues for the following thesis:Assume a theory T has been empirically successful in a domainof application A, but was superseded later on by a superiortheory T*, which was likewise successful in A but has an arbitrarilydifferent theoretical superstructure. Then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T contains certain theoretical expressions, which yielded T'sempirical success, such that these T-expressions correspond(in A) to certain theoretical expressions of T*, and given T*is true, they refer indirectly to the entities denoted by theseexpressions of T*. The thesis is first motivated by a studyof the phlogiston–oxygen example. Then the thesis is provedin the form of a logical theorem, and illustrated by furtherexamples. The final sections explain how the correspondencetheorem justifies scientific realism and work out the advantagesof the suggested account.
  1. Introduction: Pessimistic Meta-induction vs. Structural Correspondence
  2. The Case of the Phlogiston Theory
  3. Steps Towards a SystematicCorrespondence Theorem
  4. The Correspondence Theorem and ItsOntological Interpretation
  5. Further Historical Applications
  6. Discussion of the Correspondence Theorem: Objections and Replies
  7. Consequences for Scientific Realism and Comparison with OtherPositions
    7.1 Comparison with constructive empiricism
    7.2Major difference from standard scientific realism
    7.3 Fromminimal realism and correspondence to scientific realism
    7.4Comparison with particular realistic positions
  相似文献   

18.
基切尔认为,树立于温和实在论基础之上的科学形象才是实际的,这也是将科学民主化的认识论依据;与此同时,布朗论述了将科学民主化的政治学依据。这两个依据是旨在为科学实践治理提供标准的“良序科学”理想得以建构的重要前提。“良序科学”理想要求“理想慎思过程”贯穿于科学的资助、具体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转化的全过程,以此确保民主力量能始终发挥作用。基于“良序科学”理论来看,最近爆发的中国是否应该建造“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和超级质子对撞机(CEPC-SPPC)”的争论至少反映出了当前中国科学实践及其治理存在的三个显著问题:1)中国科学实践的“治理”方面存在观念性障碍;2)治理主体未能充分认识到科学实践治理的民主模式及其多样性和具体性;3)治理主体未能辨明科普的双重目的:“理解”与“参与”。若要解决这些问题,下述的思路或许可供参考:1)思想观念方面强化认识科学实践时的整体论思维;2)理论研究方面引入普遍语用学的维度;3)制度设计方面重视科学实践治理的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