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年来 ,对女性主义、女性发展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的探讨 ,即女性主义的技术研究 ,在西方日益受到了不同学科的关注。本文对西方的四种女性主义的技术研究纲领进行了考察 ,从整体上为国内研究者提供了女性主义的技术研究框架。同时 ,本文还对这些研究的成果与不足进行了评论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技术科学研究标志着当代女性主义科学研究的后人类主义转向。它以哈拉维的情境知识论和赛博本体论为主要理论来源及思想动力,以图安娜的互动主义、芭拉德的能动实在论和格罗兹的身体研究为代表,主张将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与对父权制文化、性别关系和身份政治的批判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在技术科学实践和文化中去探究科学与技术、性别、自然(包括身体)、文化(社会)等之间辩证互动和异质融合的后人类主义特征的内在动态关系。这有效地摆脱了当前女性主义研究中生物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之争所陷入的本质主义表征困境。  相似文献   

3.
姚洁 《科教文汇》2012,(26):207-208
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义走进了后女性主义的时代,大众对"后女性主义"的理解存在分歧。本文通过对女性主义发展史的分析,辨清后女性主义的真实含义,并通过四个思想转变加深对后女性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近几十年来,隐喻逐渐成为STS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尤其在女性主义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对科学技术文本中的性/性别隐喻进行分析和解读,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以对隐喻的科学认知功能的认识和重视为基础,以揭示科学与性别相互建构关系,进而对科学客观性神话进行反思与批判为目的,这一方法在女性主义科学技术史中的运用,将启发我们对新的科学编史学进路的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技术与性别”论题是技术哲学与技术社会学研究新的关注点。作为与传统技术哲学研究不同方式出现的、对技术以“他者”方式进行的理论反思,技术的“性别研究”,可以获得对技术以及创造并使用技术的“性别化的人类”更全面的理解。它先后历经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对传统技术史进行性别反思,认为需要对技术史中被忽视的女性技术发明家进行“补偿式”研究。其次则试图在社会与文化结构中探讨作为一种社会因素的“性别”对技术的建构过程。考察技术与性别关系,应既包括作为动态的技术过程中的性别因素,还须包括作为静态的技术制品与技术知识中的性别因素。反思技术的性别化问题,并不是要从技术的“男性化”时代逆转为技术的“女性化”时代,而是要力图建构“性别和谐”的技术发展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技术与性别"论题是技术哲学与技术社会学研究新的关注点。作为与传统技术哲学研究不同方式出现的、对技术以"他者"方式进行的理论反思,技术的"性别研究"可以获得对技术以及创造并使用技术的"性别化的人类"更全面的理解。它先后历经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对传统技术史进行性别反思,认为需要对技术史中被忽视的女性技术发明家进行"补偿式"研究;其次则试图在社会与文化结构中探讨作为一种社会因素的"性别"对技术的建构过程。考察技术与性别关系,应既包括作为动态的技术过程中的性别因素,还须包括作为静态的技术制品与技术知识中的性别因素。反思技术的性别化问题,并不是要从技术的"男性化"时代逆转为技术的"女性化"时代,而是要力图建构"性别和谐"的技术发展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试对《小女人》作一评析:小说以女性的敏感细腻,大胆表现了同性之爱。颠覆并消解了男权社会中传统男性崇高、完美的形象,以女性主义视角透视出一个个自私、懦弱的男性形象,表达了对他们的失望。并试图探询一种新的性别格局——女同性恋,建立一个自足的爱与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试对《小女人》作一评析:小说以女性的敏感细腻,大胆表现了同性之爱.颠覆并消解了男权社会中传统男性崇高、完美的形象,以女性主义视角透视出一个个自私、懦弱的男性形象,表达了对他们的失望.并试图探询一种新的性别格局--女同性恋,建立一个自足的爱与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和扩散的多重失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共性技术可以为多项相关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的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在市场机制下的发展面临各种类型的失灵问题。针对已有共性技术失灵研究的不足,对传统共性技术供给模型的基本假定进行了修正,构建了将供给和扩散纳入统一视角的分析模型,从技术特性的角度对共性技术区间做了层次性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市场机制下产业共性技术供给的"组织失灵"和"市场失灵"以及扩散的"制度失灵"和"市场失灵"。产业共性技术的多重失灵决定了政府对共性技术供给和扩散的干预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关注共性区间的两头。最后基于产业共性技术与企业专有技术的可结合度,分析了不同层次产业共性技术的扩散方式。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教育观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术恒 《科教文汇》2008,(29):54-54
女性主义是西方一种影响广泛、意义深远的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其派别繁多,研究涉及领域也较广。在教育领域,女性主义者把研究内容界定为教育中所有与女性有关的问题.其核心是性别间的不平等及对学校教育和整个教育系统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女性主义的历史沿革以及研究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再从目的观、师生观、研究观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女性主义教育观,探讨女性主义教育观对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大科学”体制是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主导作用的科技体制。在建国伊始特定的国情下,这种中国式“大科学”体制的法律构建,不仅是协调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和社会平衡发展的各种制度的呼唤,而且也是与它相适应的道德准则的诉求,其走过了一条逐步发展和完善的渐进之路。中国式“大科学”体制法律构建的确立,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抉择。·  相似文献   

12.
认为与科技有关的突发性热点事件会形成一个有利于科普展开工作的时效性的“科普市场”。科普工作者可不失时机的把握这个“市场”,并以此为契机创新科普场所的科普工作,提高公众预防、应对处理各种灾难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作为高等农林教育服务“三农”的一面旗帜,“太行山道路”给了我们诸多伦理启示,在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业高校教师必须切实承担起人才培育责任、科学普及责任、社会信息责任、社会经济责任、社会政治责任、社会法律责任、生态环保责任、社会伦理责任、社会文化责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农业现代化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的人才;从事科学精神和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与“三农”有关人员的科学素质,为农业现代化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认识和弘扬农业科学技术正面价值,说明和抑制其负面效应;直接面向农业现代化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夯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提供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等等。  相似文献   

14.
姚琳 《科教文汇》2012,(15):196-197
欧洲的中世纪被很多人认为是科学史上的"黑暗时期",是科技发展的"漫漫长夜"。虽然中世纪的基督教对科学造成了摧残,但是中世纪的科学还是有了缓慢的发展,似乎并没有一些学者所认为的中世纪完全是被黑暗所包裹。那种启蒙历史观中的中世纪黑暗说,似乎由于更加深入的研究,这种说法正在完全地崩溃。正如丹皮尔所说"中世纪是近代的摇篮"。中世纪传承了古代文化,孕育了近代科学的萌芽。本文将从中世纪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科学文化的复苏—大学的兴起,这两个方面来说明中世纪的科技发展,以此来完全地否定黑暗时期的这种说法。  相似文献   

15.
袁继红 《科教文汇》2014,(19):30-31
科学技术史是大学通识教育常设课程之一,在课程安排上,包括科学史、技术史和STS,然而其学科归属却是科学史。这种课程内容和学科归属的不对称源于“科学”概念之内涵的扩展,从古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和工匠传统,到近代科学的哲学家传统定义,再到二战后大科学时代的来临,科学内涵从与技术分离转变为和技术合体,最后变为同一个概念“科学技术”,而整个转变和发展的过程总是依循科学的历史发展和其社会建制形式的转变,故科学技术史是广义的科学史。  相似文献   

16.
人脑是迄今所知宇宙中最复杂的物质,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承担者。脑科学的根本任务,总体上看,就是要在传统的脑医学、心理学等知识基础上,采用新兴技术手段,以现代科学技术哲学理论为指导,深入研究大脑的微观解剖结构,考查各结构部分的功能差异及协作规则,进而对人类理智的实质和规律作出系统分析。从早期关于人脑本身的朴素猜测,到当代新崛起的认知神经科学,对人脑机能等的认识已越来越清晰。这些研究的深入,使得人脑由"自在实在"逐步走到了"对象性实在";而不断解构人脑的"科学实在"的地位,则是脑科学发展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都表明,国际化与本土化有机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放性是实现国际化的前提,国际化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基础。国际化就是把国际性融入到本土,把本土性拓展成国际,两者互为转化、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形成一体。国际化已成为全球化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以国际化理念全面深化科技和教育改革,率先推进中国特色国际化发展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中国特色国际化就是要把国际化的过程和内涵及其目标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科技和教育国际化不仅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教育梦、科技梦、中国梦的重要基础。中科院具有科研机构、学部、教育机构"三位一体"的独特优势,在科技和教育方面率先推进中国特色国际化发展将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科院时提出的"四个率先"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8.
伊德的身体理论是理解其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思想的重要视角。他在“身体一”(感知的身体,体验的身体)和“身体二”(文化建构的身体)的基础上,提出了身体的第三个维度,即“技术的身体”。“技术的身体”是对“身体一”和“身体二”的综合,主要特征是工具的涉身性,而这正是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的界面。伊德的身体理论对涉身、知觉和行动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挖掘,对“情境化知识”、人与技术的关系进行了全新解读,对我们建立批判的知识论和技术现象学有诸多启发,其中有两个向度不可忽视,一是关注行动,二是重视现象学一解释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理工科院校“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奕曦  黄婷婷 《科教文汇》2011,(4):86-86,90
"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理工科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笔者对五所理工科院校进行了"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现状的随机抽样调查,根据统计数据对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和结论。  相似文献   

20.
技术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首先,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不同地区技术创新的实际数据,本文通过构建包含21项指标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体系,对我国31个省市的2011年的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进一步地,对陕西与我国其他省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横向比较。文章的结论对陕西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相关经济发展政策和建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