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星 《华章》2013,(32)
当代油画的审美价值构建对提高艺术创作者对油画艺术审美的理解和认识、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研究当代油画的审美价值也有助于认识大众文化消费需求,满足大众精神文化需求,从而促进油画艺术市场的繁荣和发展,推动当代油画艺术事业的发展。大众审美艺术消费是推动油画艺术多元化发展的动力。掌握油画艺术市场新形势下的变化,是把握油画艺术品消费的基本依据。当今社会艺术与产品相融合已经是当代人的主要消费理念。保定的油画艺术市场多元化发展为艺术品走进人们的家居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电视艺术和审美文化相关论说的研讨和借鉴,借助中国电视媒介环境的分析,试图从多元、重构、审美生产、审美消费和审美批评等方面探讨新时期中国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建构,希望以此促进中国电视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摄影文学是由现代科技催生的新型艺术样式,其魅力在于审美复合上的多重性,从语言、文本到文化建构,从审美样态到审美运作,从审美消费到审美创造,共同构筑着摄影文学审美的大厦,共同构织出摄影文学审美多重复合的特质。  相似文献   

4.
现代都市文化是一种商业消费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形态。商业利益动机主宰着大众文化的命运。传统艺术如雕塑为延续自身生存,亦不得不转向商业的世俗功利诉求。世俗化的城市雕塑的勃兴便是一个明证。但现实中却存在一个悖论,艺术作为审美本身具有超功利、超世俗的价值诉求。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发展出现多样化和大众化趋势。城市雕塑的大量涌现,真正让雕塑艺术走进人们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日常审美文化需要。而与城市雕塑相对应的,架上雕塑艺术则相对很少进入到大众家庭或人们的日常审美生活。而这恰恰期待一个有消费能力和欣赏能力的社会阶层的出现。近年都市小康之家的大量出现,已逐渐构成这一社会审美文化消费群落。架上雕塑走进小康家庭的消费结构,固然要有大众主义的,也要有精英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声乐文化不仅反映着人们消费趋向、也反映着人们的审美趋向、也反映着声乐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影响。研究大学生声乐文化消费不仅可以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学生文化消费行为、文化消费尺度、文化消费趋势,而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大学生声乐文化消费审美倾向、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发展的预期。为此,本文对新疆大学生声乐文化审美消费的参与性、审美的倾向性以及消费的合理性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下我国艺术传播受市场逻辑和消费语境的影响,艺术作品的政治性、审美性、伦理性被忽视,艺术作品沦为类型化生产线上的商品,艺术传播呈现出通俗艺术一枝独秀的传播格局。同时,艺术主体被物化,也被异化为消费符码。要化解这些问题,需正视艺术作品娱乐性、审美性、伦理性中蕴含的快乐维度;让艺术传播扎根传统文化土壤;可巧用大众传播推动各类型艺术均衡发展;还需倡导艺术主体回归艺术本性和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7.
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视角切入,分析了当前消费领域中的审美化倾向,认为消费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所表现出的审美化倾向是美学和艺术向生活的深层次扩展和渗透。审美化消费是一种审美经济价值生成的新的消费模式。审美化消费的本质是人的审美权利的获得扩展。  相似文献   

8.
在消费时代,设计艺术多元的审美特征与审美表现在不断变革中,消费是审美变革的原动力,审美内涵渐渐泛化与普及,审美意识表现为媚俗与个性化,审美形态出现了新的结合与交融,有必要进行认真梳理、理性引导,从而实现真正的设计审美.  相似文献   

9.
月份牌画在20世纪初的上海风靡一时,这与当时上海的商业经济、文化变迁、民众审美情趣密不可分。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月份牌画有着自己独特的形成背景、艺术特色,其作用和影响在于推动了人们消费方式和审美情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月份牌画在20世纪初的上海风靡一时,这与当时上海的商业经济、文化变迁、民众审美情趣密不可分。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月份牌画有着自己独特的形成背景、艺术特色,其作用和影响在于推动了人们消费方式和审美情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审美文化消费是以文化艺术消费为集中体现的精神消费.作为一种重个性尚群性的文化愉悦行为.从生理过程看.它是主体在审美观照中充分运用视听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审美对象形式、意蕴等多种审美信息吸收、品味与感受的过程.获取精神美感享受是主体的心理指向;就社会性内涵而言,审美文化消费是人类群体和个体情感交往与心理对话行为.是维系社会存在的重要手段;从人类价值现象看,审美文化消费仍属社会商品性消费行为,其运作机制要接受价值规律和社会效益双重控制。审美文化消费的最高意义在于塑造整个人类的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12.
当代传媒为吸引受众拆卸传统文化审美意蕴,以创新生活意义增进幸福为名催发个人享受,媒体题材“替感觉”对艺术唯美体验的审美替代使美通过市场交换被消费。传媒促成的消费文化行为耗散了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导致审美危机。鉴于此,当前媒体题材急需沉淀唯美的审美趣味,以弘扬高贵的人性和精神。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艺术强烈冲击着传统艺术创作方式,召唤着接受者以自身的实践方式和行为方式建构作品,追求"此时此刻"或"身临其境"的"在现场"的审美体验,主要表现为"在场"和"临场"两种形式。考察新媒体艺术的"在场"性和"临场"性艺术体验及其实践,窥见新媒体艺术的"现场"审美特征,这一新的审美特征消解着传统的艺术审美方式和审美观念,彰显着深刻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唯美主义代表人物王尔德将“为艺术而艺术”的美学主张贯彻到生活领域,以实现艺术拯救生活的梦想一一审美救赎,但过分强调形式的表层生活艺术化以及消费文化的深刻影响却导致其审美救赎的失败。当今消费文化甚为流行,现代人也面临王尔德式的困境,生活艺术化实践出现表面化现象,在反思并剖析二者的同时,搜集现实生活中深层次生活艺术化的成功案例CCSweets和马灯部落进行实证研究,寻求切实可行的深层次生活艺术化方法,以实现审美救赎。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意境的概念、白酒包装设计审美意境的特征,以及白酒包装审美意境在营销和消费中的功能。在此基础上从材料、图片、色彩、造型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髓,营造白酒包装的审美意境,增强包装的传达效果,设计出实用和审美,商业和艺术相结合的白酒包装。以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展现品牌特色;同时为现代白酒包装设计提供有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消费时代的设计艺术总体上转向日常生活的审美创构。它凭其物质化、通俗化、图像化的文化质性植入人的日常生活,建构人的日常意识,从而助成社会权利结构的再生产。消费时代促发文化多元,受制于消费话语的设计艺术满足并催生了文化的多面向,而多元的文化诉求亦诱发了设计艺术的多样态。消费时代的设计艺术与多元文化相互建构并嵌入了社会总体性叙事。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化、产业化时代,电影艺术越来越面临着利益的诱惑和大众娱乐消费需要的引导,许多电影产品只是迎合和追逐观众的口味和票房收入的飚升,却忽视了其真正的提升大众审美品位的内涵,因此电影产业界必须精心策划,尽可能制作出高品质、艺术化的电影产品。  相似文献   

18.
文艺消费从前现代到现代的剧变与文化的转型密切相关.史前时代的文艺消费与公共生活密不可分,遵循着共享规范和均等规范.古代社会金字塔式的社会权力结构使得等级消费被视为合理的消费格局,文艺消费具有鲜明的功利色质.现代性文化使古代静观、膜拜的教化式、信仰化的文艺欣赏为具有浓厚商品化、世俗化色彩的现代文艺消费所取代.在现代文艺消费中,一方面是对感性世界和感官欲望的热中,一方面则是对审美超越和艺术独立的向往和推崇,二者并行不悖,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9.
艺术衍生品的批量化生产是当代艺术派生出的独特的文化现象。艺术衍生品带来了艺术家创作方式与生存方式的变化,艺术衍生品带来了消费文化的新时尚;艺术衍生品推动了工艺品的产业升级;艺术衍生品带来了新的生活观与幸福观。以审美为目的的艺术消费正在我国迅速发展,艺术衍生品是这种个性化艺术消费的大众化形式,艺术衍生品行业的发展体现了“艺术就是生产力”的文化创意产业理念。  相似文献   

20.
版画艺术生产是为精神消费存在的。当下版画艺术精神消费诉求首先要分析艺术消费心理;其二是对于版画家来说要深思人生的价值,克服版画过于严重的技术倾向,创作出诗意的作品;其三注重策展人和媒体的包装,美协组织与版画名家的推介,普及版画的审美教育,找回版画宣传阵地;其四就是要有开放的思想意识和开放的展览推介机制;其五是要构建版画艺术精神消费群体和相应的收藏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