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那天下午5点多,我正在电脑上敲一篇文稿,电话响了,一接听,却没有声音。我连喂了几声后,电话里传来了颤颤巍巍的一声:“妈妈,是我。”“哦?茜茜!”我感到有些意外。女儿一般是不会打电话回来的,除非过节,或者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妈妈,我这次数学考砸了,真的,特别特别砸!妈妈,我怎么办啊?”女儿的声音哑哑的,还带着点哭音。我的心一痛,焦急、怜惜、忧虑在那一瞬间一齐涌上来。“别着急,啊,考砸了也没关系。”我根本没多想,脱口而出地安慰她说。她却不听我说什么,仍然用哭腔说道:“妈妈,我觉得我数学真的学不好了,我怎么办啊,我要倒了。”听她…  相似文献   

2.
压力,这个在过去似乎只是成人世界的名词,当今却已成为几乎每一个中小学生所面临的必修课程。随着越来越严峻的升学、就业形势,无论政府和教育学者们怎么提倡“减负”,老师和父母的心里依旧在为孩子的前途捏把汗、较把劲儿。由此一来,“减负”并不等于就减了“压”,孩子们面临各种考试、升学的心理压力,就在所难免。心理学家认为,压力就是外界的各种刺激对身心所引起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了解学生”的内涵在我们的语课堂体现不出来,除了认识上的原因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实践操作上的原因。大凡可操作的东西都是细化了的具体的东西,要做到对学生的起点知识和生成的知识状况加以了解,就必须先要把“学生的起点知识和生成的知识状况”加以分解,细化成一条一条可供教师观察和分析的具体步骤和内容。余应源、章熊等老一辈学多年来倡导并努力构建的言语训练科学化体系,正是以此为起点给语教师搭设一个基本的操作平台。但是近几年在鼓吹所谓的“人性”背景下,中学语教师把语知识和训练驱逐出课堂,整个课堂以大而空的讨论为导向,对学生“放羊式”地引导,在课堂上无论学生说什么都是对的,教师都加以表扬。这种不正常的现象竟然得到了不少教研员甚至课程专家的鼓励。忽视了学生语知识与技能的训练,语教学一定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这从现在正在推行的语新课程改革可见一斑。新课改过于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过于强调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实现的“研究性学习”“创造性阅读”“多元对话”和“个性化写作”,无视语教学的现实基础,说实话我们的语教学连最起码的教学起点都没有找到,怎么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下面我们以一堂按目前评课标准评价比较高的课堂实录为例加以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陈先进 《生活教育》2014,(19):103-104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尤其在农村留守儿童中表现突出。本文着重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进行分析与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华东师范大学进修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犹太老人,是一位退休的心理学工作者。纳粹分子鼓动一群孩子去骚扰老人,在他的屋外大叫“犹太佬”。老人想了个办法,他拿了一些零钱去给这些孩子,并对他们说:“我一个人挺寂寞的,以后你们每天来喊几声,我都付点钱给你们。”就这样过了几天,老人又与这群孩子商量:“我的退休金不多,只好少付一点给你们了。”见此情形,这些孩子挺不乐意,他们说:“不干了,就这么一点钱,谁高兴天天来叫!”就这样,老人的奖赏使这群孩子改变了对骚扰行为意义的感受,本来是自己取乐,后来变成了为别人卖力,将自主性的行为演变成了受控制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经常听到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做题和考试的时候马虎”、“写字磨蹭”等等,父母在诉说这些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做出如下的总结:你说他怎么就不知道努力呢?他怎么就是不改呢?总之父母认为是孩子的学习态度有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家庭教育越来越为父母所重视,为教育孩子进行电话咨询成为很多人的选择,(010)68455875已为很多父母所熟知。从2002年1月5日至2002年12月28日,我们共接到了咨询电话436个。其中有关学习方面的电话166个,占全部来话的38%;有关个性方面的电话82个,占19%;有关道德方面话74个,占17%;有关青春期方面的电话57个,占13%;有关亲子关系的电话13个,占3%;有关兴趣方面的电话22个,占5%;其它方面的电话22个,占5%。有很多来话者希望我们能提供更长时间、更多内容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吴文虎教授,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中国队总教练,对计算机教育有较深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家庭教育热线接听中,很多家长提到关于孩子学习方面的问题:我的孩子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成绩一直不好;孩子做事情没有耐性,除了看电视玩电脑能坐得住,就没看见他能老实地读一本书;孩子平时很聪明,一学就会,但是一考试就出错等等。  相似文献   

10.
某重点中学初一学生小颖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孩。从小学入学至今,她一直被老师和同学公认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习成绩几乎总保持在班里的前五名。可是,从初一上学期开始到现在,她已经休学半年了,原因居然是“考试恐惧症”。原来,由于小颖的表现一直比较出色,父母和老师对她的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2005,(9):30-30
儿女学习进步,源于父母引导;家庭教育精髓,尽在《家长指导》[编按]  相似文献   

12.
儿童教育问题始终是每个家庭最关心的话题。教育如果抓住关键时期,教育孩子就会是很轻松的一件事情。而在这一关键期,家庭教育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的学习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重视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丰梅 《家长》2012,(8):74-75
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为了使自己生活得更好!更有意义,而不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赞美,更不能作为获取物质奖励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需要教学双方的密切配合。现实中,教师起着组织教学的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状况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成效。以前,教师往往通过与部分学生的谈心、观察学生的表现等方式来估计学生的状况。但由于谈话学生的代表性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15.
在家庭教育当中,生搬硬套一些书里的教育方法往往是不奏效的。如果能看懂其中最本质的原则,所有的书都一样,因为它揭示的道理是一样的。能否成功,就是看这些教育方法是不是适合你的孩子,以及你周围的环境如何。  相似文献   

16.
李辉,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终身教授、幼儿教育研究生课程统筹主任、博士生导师,世界学前教育联会香港分会执委,美国儿童心理学会会员,出版《婴儿心理学》《学前教育学》《香港幼儿园校课程发展研究》《中国独生子女教育百科全书》等著作及论文共110部(篇),为牛津大学出版社系列幼儿园教材之主编。目前在香港大学教授青春期心理学、儿童心理学、课程论、语言发展等课程。  相似文献   

17.
张梅玲: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研究员游戏是孩子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孩子更喜欢、更能接受、效果更好的学习方式。:现在的家长都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但许多父母对学习这个概念的理解范围比较窄,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因此对孩子  相似文献   

18.
伍新春,心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阅读与学习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现代学习理论与有效教学、语言的认知发展与学习、科技场馆学习与科学探究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13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和译著40余部。  相似文献   

19.
当我说《中国未成年人数据手册》会成为少年儿童工作者和研究者的案头必备书时,我也在想,作为最关心孩子的人,广大的父母朋友是否也可以成为本书的读者呢?细细想来,也是完全可以的,因为今日父母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掌握一些数据有利于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20.
《教育科学论坛》2007,(5A):54-56
主持人:“学困生”,是分布在众多教学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在追求和谐教育、理想教育的今天,“学困生”问题愈来愈受到理论界与实践层面的关注,但是,关注的效果如何,“学困生”的现实境遇如何,却难以令人乐观。且不说当下的“名校”名正言顺地将“学困生”拒之于门外,单就“学困生”力不从心地跟进学习进度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及其面对教师的种种“另类”关注,就足以令其焦虑、令其悲观,当“学困生”被移位于关爱的边缘,教育的和谐景观被投下一道道挥之不去的阴影。[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