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作文个性化”课题原是我校一项省级立项课题,2003年8月,经过专家论证,成为国家级课题“生活作文”教学研究的子课题。2003年9月开始,我校积极地以“生活作文个性化”研究为载体,以开放的心态、崭新的理念,大胆实施作文教学创新,恪守以生活为本、发展为本的理念,遵循写作的内在规律,引领学生走进大千世界、多维时空,激发起学生的作文兴趣,鼓励学生在生活的涓涓细流中捕捉情感的浪花,找寻习作的素材,展示自己内心世界,抒发自己真情实感,培养独特个性。通过研究,实验班学生作文兴趣浓厚,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形成了行之有效的作文个…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即中央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施政方针。作文和作文教学提倡个性化,就是从“以人为本”的哲学观点出发的。学生,首先是活生生的人。作为活生生的人,就有他的思想,他的经历,他的追求等等,所有这些就构成了他与众不同的“这一个”。虽然他具有大家共同拥有的“那一些”,但是,在保持“那一些”的同时,完美“这一个”,才是作文个性化教学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陈辉 《青海教育》2006,(5):23-2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作文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诚然,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学生也是这样。但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却是千篇一律的套作。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童心是否被淹没在我们设定的作文的套路上了呢?为此,我认为应该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作文,把日常生活和作文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显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开…  相似文献   

4.
唐业兵 《学语文》2006,(1):53-53
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根据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总结作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的,吹起了新一轮作文教学改革的号角。“新课标”对作文提出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它在各学段写作目标中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她表达。”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文教学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为此,近年来,我努力结合作文教学进行生活作文之探索。具体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教育是教育的原始核心,教育本身就是“人”作为个体的一种存在形式,一种自愿、自觉、自由的发展活动;其根本任务是实现个体依照自身愿望和有效条件而得到解放与发展,让每个人的独有潜能都得到充分释放与发挥。旨在个别教育的“因材施教”应是一切教育行为的第一准则。“中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研究”课题是在总结我们国家多次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在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相互映照的客观条件下提出的。这是一项以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为核心的教改实践研究,其理念体现在“尊重人的权利”、“奉行以人为本”、“遵从做人与作文同步发展”、“坚持差异教学、多元发展”四方面。作文个性化概念包括学生作文个性化和教师作文教学个性化两部分,其实践研究的基本宗旨是:还作文以应有之义;还作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7.
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审视当今中学作文教学 ,结论必然是 :作文教学的改革方向乃至策略必须“让作文向生活延伸”。具体实践 ,首先是要改变作文教学理念 ,再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 ,使作文课堂向生活开放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我校的“生活写真——个性化作教学研究”课题是越城区教局教研室的立项规划课题。课题组的老师们在前几年“读写迁移机制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两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马芊 《考试周刊》2009,(47):67-68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作文个性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用心去观察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素材;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走个性化之路,充分张扬个性,写出个性化作文。  相似文献   

10.
程翔 《湖北教育》2003,(5):44-45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所谓自主,就是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中小学写作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其内部的规律。学生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有条不紊地学习写作的有关知识,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写作的技能,一篇作文常常是在规定的时  相似文献   

11.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唤起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的情感,诱发对写作对象的热爱,激发写作热情,发现写作素材。作为语文教师,我责无旁贷。但是指导并非包办。为此,我校我组踊跃开展作文个性化实验研究,这充分表明此项课题研究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也证明大家都有希望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迫切心情和热切愿望。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实验、观摩、研讨、交流,逐步加深对学生作文个性化的认识,最后达成共识。在此过程中,我热情关注,积极参与。接下来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心得。  相似文献   

12.
"个性作文"从三个方面对共性作文作出调整:"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体验,个性化的表达。"从学生生活出发,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也是作文教学走出虚假性的重要举措。为了让学生不再受统一命题的拘囿,应该摒弃习用已久的一人命题众人写的陈旧方式,采取以学生自拟题目为主、师生共同命题或半命题为辅的命题形式。个性化作文就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2003年秋季,秭归以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人文景观,风土人情迎来了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学会学习”学术研讨会暨学法指导第十二次年会的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800人参加了这次学术研讨活动,东道主——秭归县实验小学教师胡兴容也参加了这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她是带着“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实验专题去实践,去探索的,以下是课堂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4.
如何才能在作文教学中激情激趣,让学生真正产生写作的欲望甚至冲动?如何才能解决学生个性化写作问题,使学生人人有提升、个个得发展?这是我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近来,我参加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个性化作文”的系列教改活动,并尝试借助计算机网络对高三学生进行“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三作文辅导”实验,结果,惊喜地发现自己找寻到了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时下,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生活作文备受青睐,学生喜欢生活作文,理由是:其一,生活作文写的是真话;其二,生活作文不用规定非要写什么内容,它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真实地表现他们的生活;其三,学生讨厌命题作文,有的学生讨厌《作文大全》一类的作文书,作文指导课老师读的优秀例文会把学生的思维框死。笔者欣喜地发现,我校的“漫画”教学来源于生活,发现生活的真谛,揭示生活的内涵,是融入生活作文的一条好路子。为此,笔者尝试让漫画与生活作文接轨,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漫画有“趣”,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漫画以其表现手法形象、生动、诙谐而令人忍…  相似文献   

16.
个性化作文,是学生对生活的一种个性化体验、积累、思考与表达。笔者通过自己的个性化作文教学实践,来剖析学生个性化作文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个体体验,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从而写出具有个性化的作文。一、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材料仓库。注意选材有个性  相似文献   

18.
潘亚聪 《文教资料》2006,(30):147-148
基于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启发,利用作文教学的独特优势,提出作文教学生活化的观点。作文教学生活化赋予作文教学以生活的气息、生命的灵性,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广泛吸收积累语言,自主描绘生活,使他们的作文兴趣盎然,充满生机,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目的,“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设想以及开展“个性化作文”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三方面阐述了开展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些许思路。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要实践新课改提出的为学生奠定共同基础,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探究学生作文个性化能力培养的新途径,个性化作文导写规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