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面图形的特征总复习"这一内容,若按教材呈现的内容和顺序,将分散学习的知识作简单的再现,一节课的知识容量会是满满的,但学生思维的含量是不够的.复习课教材的空间在哪儿呢?我思考着,实践着.  相似文献   

2.
毕业总复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回顾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教材中"图形的运动"主要涉及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扩大和缩小,本文试着通过对思考复习的要素、把握复习结构来明确如何对"图形的运动"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力求做到胸中有"标"、心中有"本"、眼中有"生",探寻有效的复习路径,进而形成毕业总复习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3.
我一直在思索: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牛进行毕业总复习呢?曾经参加过的培训、听过的报告就像过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中回放:"复习,首要的任务就是梳理.""要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就要了解你的学生对于要教学的内容知道了多少……"对啊! 前测+梳理,这不正是我需要的吗? 我选择了教材中和立体图形有关的内容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4.
问题产生的背景 新世纪小学数学总复习部分的编排很有特点,课该如何上呢?我尝试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可开发利用的人学习资源,利用"火柴盒"复习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5.
正本册教材在继承原教材优势的基础上,根据2011年版课标重新修订而成。教材一共安排了9个单元,其中"数与代数"领域有7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乘、除法的初步认识,倍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和用乘法口诀求商;"图形与几何"领域有2个单元,分别安排的是图形的变化、测量。除此之外,还有"数学好玩""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一、本册教材的主要特点除了"情境+问题串"的整体编写特色,二年级上册教材还具有如下特色。  相似文献   

6.
胡存宏 《江西教育》2007,(12):41-4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12册总复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个示意图上有哪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呢? 生:生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一一将这些图形贴在黑板上.  相似文献   

7.
正"平面几何的复习"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中的内容。其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培养他们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内容是对小学生掌握的平面几何图形知识的复习,利用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图形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  相似文献   

8.
教学背景:学校决定举行一次期末总复习教研,我们很荣幸地担此重任。备课前,我们认真剖析了全册教材,发现本册教材除了"分类""、认识物体和图形""、认识钟表"三个单元外,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十二册总复习中《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练习课。上一节课学生已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灵活解决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十二册总复习中《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练习课。上一节课学生已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了整理和复习,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灵活解决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图形之间的关系”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总复习的教学内容。是教材安排的“图形的认识”总复习的第一课时。复习课的主要目标是理清知识脉络、查漏补缺、拓展提升,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但目前很多复习课存在着“简单重复”“整理形式化”“满堂灌”等现象,更多的是“炒冷饭”或“大杂烩”,有的甚至是“题海战术”。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不断思考着以下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梳理知识,提高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如何让复习课有“新感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图形之间的关系”的教学价值和目标定位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是让学生在复习完平面图形的特点和周长后,对小学数学中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进行整理与复习。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梳理知识→构建网络→运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习得知识,收获精彩。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中“几何初步知识”一节,学习内容主要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两大块,每块中先复习“认识”,再复习“计算”,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复习材料。总复习时,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采  相似文献   

14.
"空间与图形"总复习的重点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复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围绕"夯实'点'、串成'线'、拓宽'面'、提升'体'"的思路展开全面系统的复习和训练,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达成深层重组和内化.  相似文献   

15.
数学设计中的困惑与思考 "数的认识(总复习)"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节课主要复习正数、负数和整数、自然数、分数、百分数、小数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充分表明了复习课的意义和价值。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在期末阶段安排"整理与复习"单元。和第一学段教材安排的"期末复习"单元相比,"整理与复习"的结构体例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教材根据全册内容的教学目标,通常按"数的世界"、"图形王国"、"统计天地"、"应用广角"、"自我评价"这五个板块组织...  相似文献   

17.
“平面图形的特征总复习”这一内容,若按教材呈现的内容和顺序,将分散学习的知识作简单的再现,一节课的知识容量会是满满的,但学生思维的含量是不够的。复习课教材的空间在哪儿呢?我思考着,实践着。  相似文献   

18.
初三数学总复习是进行系统复习的最后阶段,是形成知识网络、培养能力的关键环节. 由于复温时间紧,知识容量大,因此精选复习题已成为广大教师提高复温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 根据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本人参加中考数学命题的体会,认为,中考数学复习的"选题"除应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重视覆盖全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重视突出数学思想和方法等外,还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原则:  相似文献   

19.
"图形的周长"是新思维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有别于老教材当中的"周长".没有将周长的认识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放在一起学习.有别于目前其他教材当中的"周长".更侧重于"图形周长"的深层剖析.教材安排整整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来认识周长.并安排了描一描、画一画、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活动.安排这样一系列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的观察、操作中.大胆猜想、推测.充分感受"图形周长"的含义.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常见的课型.一般复习课都是先复习概念,然后讲解典型例题,最后跟进训练,这样的复习课形式有一定的合理性.笔者基于对教材的研读,深入理解教材上"回顾与思考"的设计意图,预设出系列问题,引导复习课流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介绍如下,以供研讨.一、平行四边形章末复习流程1.研究套路的回顾问题1本章学习了"平行四边形",请分别画一个图形表示各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