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聂乔 《新闻导刊》2006,(6):38-38
有人说.做一名记者永远不能放松自己.需要不断汲取“养分”,与时俱进。对于一个刚入行的年轻记者来说.更得紧绷神经.将自己训练有素.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相似文献   

2.
所谓“总理记者”是站在大局的高度、政治的高度去分析、认识、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撰写出具有导向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独家新闻”,变为人们行动的“指南”。  相似文献   

3.
“有偿新闻”的泛滥是新闻腐败的一个突出表现,其危害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近几年,它有了新变种,那就是“有偿不闻”。  相似文献   

4.
黄琮 《新闻窗》2009,(1):53-54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正如不少新加入新闻报道行列的记者一样,笔者在刚进入报社的前两年,也曾遇到过“稿荒”的问题。如何培养新闻敏感,怎样才能发现新闻?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以自身为例,总结了几点培养新闻嗅觉的经验:首先要加强学习,只有见的多了知道的多了,才能谈得上对新闻有“感觉”;其次要注意积累,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贯彻落实大众报业集团编委会加强采编队伍作风建设的要求,4月10日至11日,在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魏武、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副局长乔乃琛的带领下,大众日报青年编辑记者深入矿区采风团一行18人赴兖矿集团,实地采访山东煤矿安全生产和非煤产业发展情况,了解金融危机下山东省大企业的积极应对措施和保增长的最新进展,并对如何搞好经济新闻报道进行了实地调研。  相似文献   

6.
那丽 《记者摇篮》2005,(11):57-57
“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四大诊法,也是学中医之人必练的四个“基本功”,千百年来不断传承,便有了在世界医学宝库中独具魅力的“中国特色”,而令国人引以为自豪。  相似文献   

7.
《青年记者》2009,(15):42-44
“老陈”其实不老.在大众报业集团青年记者的眼里,陈中华新闻激情洋溢.新闻追求执着,永远都像个“棒小伙子”。称他“老陈”,是因为青年记者们与他相处亲切自然,也因为在大家心里他确实堪当“老师”。以下特辑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农村大众报、半岛都市报、鲁中晨报、经济导报部分年轻记者学习“老陈”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高旭 《记者摇篮》2006,(10):26-27
眼下新闻媒体如雨后春笋,竞争激烈。一旦发生新闻事件,各路记者蜂拥而至。因此在新闻报道上,除各家新闻单位各自策划的新闻外,很难再有独家新闻。那么记者如何能在这种“公众新闻”中,技高一筹,采写出你无我有,你有我新、你新我特的新闻报道呢?我想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在“无意”的采访中做个“有心”之人。那么如何做个“有心”之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新闻敏感性。大家都知道,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工作者敏锐地发现新闻和对新闻所具有的价值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有了新闻敏感,就能敏锐地发现并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最有新闻价值之处,…  相似文献   

9.
□穿上这身军装,走到哪里都是战场。□记者这个职业最经不起老,生理的老好理解,心理的老易漠视。□最该激动的年龄激动不起来.也就别指望难再激动的年龄激动起来。□年轻记者要想得很远,也不要想得太远。□年轻态是一种好心态。□年轻的触角永远是张着的,年轻的状态永远在路上。  相似文献   

10.
每逢重大的国内外体育比赛,人们总会见到一位山东大汉:他声音洪亮且健步如飞,甚至年轻记者也跟不上他的步伐;他做事雷厉风行且干脆利索,根本看不出已年近花甲。这位激情四溢的汉子,就是齐鲁晚报高级记者马安泉,体育记者圈内称他是“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齐鲁晚报的记者则尊称他为“年轻的马老”。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处于信息时代的党报,与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相比,在拼抢新闻时效上往往处于劣势。而与都市报、晚报等同城媒体相比,党报很多时候也没有多少时效优势可言,沾不了多少“先”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些年轻的记者经常困惑于如何更多的采访到新闻、更多地刊发出精品新闻。为了解决这些难题,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公安边防部队新闻报道工作特点,紧紧围绕具备"敏锐的眼睛、勤劳的双腿、求异的大脑"三个方面,论述了年轻记者采写新闻的三方面要素,即要具有发现新闻的敏感性、坚持深入一线采访的必要性和采写新闻的独特性,并就如何培养这三方面要素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09,(20):F0004-F0004
“卓达香水海杯第八届记者论坛”将于2009年12月3日-5日在美丽的滨海城市威海举办。 本届论坛由《青年记者》与卓达香水海联合举办,大众日报,农村大众报、齐鲁晚报.生活日报、经济导报、新晨报、鲁中晨报、半岛都市报,山东法制报、现代交通报、城市信报、《城色》、大众网、半岛网、鲁中网等媒体协办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有偿新闻,是老生常谈了,无非是拿了人家的钱财,吃了人家的宴请,于是变为人家的吹鼓手,记者由党的喉舌、人民的喉舌沦为金钱的奴隶,贻害了党的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15.
崔永刚 《青年记者》2007,(12):10-11
坚持“三贴近”,是一个媒体提升影响力的最佳路径。农村大众报作为中共山东省委主办的《大众日报》农村版,作为全省面向基层,服务三农的第一媒体,赖以生存的根基就在实际、生活和群众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对农村大众报来说,不仅是育人之计,而且是立报之本,所以,农村大众报始终把坚持“三贴近”作为报人的一种本能来打造和养成。  相似文献   

16.
正对年轻记者我们寄予厚望。新华日报在九年前招聘了一批年轻记者以后,大概有五六年时间没有新进年轻记者,这样就造成了五六年之久的断层。从2008年开始,我们又开始重视这个工作,这两年基本上年年都进新人。我们去年年底做了一个统计,新华日报现在50岁以上的资深记者、资深编辑,占18.43%;50岁以下、30岁以上这个层次的人,占了67.74%,这部分我们称为骨干记者;30岁以下的年轻记者,占比是13.82%。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著名记者郭超人同志,总结自己几十 年来记者工作的经验教训,发现了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他说:“大凡在工作中急于求成,过分追求发稿数量而忽视调查研究的时候,报道上的成绩恰恰最差,或者抓不住重大主题,写不出有分量的稿子;或者虽然抓住了较好的主题,由于缺  相似文献   

18.
去年4月底,市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采写一组关于河北冀衡集团的系列报道,我写的一篇是关于艰苦奋斗的。我想艰苦奋斗不就是勤俭节约吗?第二天采访时,心里有些矛盾。因为河北冀衡集团有漂亮的办公大楼、现代化的办公设施,这与艰苦奋斗是否相悖呢?由于稿子要得紧,来不及细想。连夜赶写了  相似文献   

19.
陈军 《新闻导刊》2006,(1):35-36
南振中在《记者的战略眼光中》一书中曾谈到:同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同一所大学毕业.分配到新华社后.最初三年的业务水平不相上下:三五年之后,差异开始显现;十年之后,就出现了明显的差距。今天。对于处在激烈新闻竞争中的年轻记者.是不是深有同感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表现出来的“贫富差距”更加明显.周期也更短.一两年开始产生差距。三五年后能力悬殊,让不少年轻记者困惑不已.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娱乐资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闯入受众的感官世界。在这众多的娱乐新闻中,有关娱乐圈的各种“绯闻”、“轶事”、“官司”、“黑幕”,加上由此而引发的“调查”、“更正”、“辟谣”,漫天飞舞在几乎所有的媒体上,真是一片“繁荣”,令人目不暇接。媒体费尽了心机想营造一个热闹非凡的娱乐世界,却让娱乐新闻之种种怪现状在人们面前一览无余。看到娱乐新闻上充斥这么多花样繁多的明星绯闻和名人隐私,人们自然会想到“狗仔队”。“狗仔队”,西方称之为“帕帕拉齐”,此词为意大利文,指专门追逐名人偷拍照片的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