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菡 《考试周刊》2011,(1):180-183
一、设计思路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探究戊戌变法的背景、变法内容及历史意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供相关图片、历史资料,创设恰当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问题,获得情感体验,提高认知和思维能力,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的 1.讲授戊戌变法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发动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 2.讲授变法的失败,使学生认识改良派脱离广大群众,寄希望于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而使学生懂得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无产阶级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救中国的真理。二、重点、难点重点:变法经过,内容。难点:总结失败原因,对变法运动评价。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充分运用多媒体制作合乎学生特点、有利于教学的课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索与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师:距今95年前,在今天的北京菜市口,当年清朝的刑场,六位维新志士怀着满腔的遗恨,未酬的壮志在这里为国捐躯了。这究竟是怎样一段饱含血泪的历史呢?下面我们讲: 第14课戊戌变法 (板书) 一、变法前夕的时局和保国会(板书) 师:(提醒“戊戌”二字的写法与读音)戊戌年指1898年,变法并不是在这一年突然发生的,早在1895年,就有一个大的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章(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第四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1)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戊戌变法运动有其积极的作用。(2)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的局限性,变法运动迅速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讲课开始前,通过向学生提问以下问题以导入新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 对于“改良主义思想的产生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这个子目,要简略讲明以下几点:(1)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调整后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应用专业》(专科 )教学计划与我校《计算机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比较 ,提出了对我校计算机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备课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入钻研教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的、基础知识和讲授重点,组织教材和考虑教法。同时要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如何,俾使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下面拟简单介绍我准备《戊戌变法》一章教学的情况,并谈一下我对备课工作的作会。 (一)反复阅读课文,弄清基础知识范围。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第八章的教材,是《戊戌变法》。备课时,首先将这章课文粗读几遍,了解这一章教材包括哪些主要的史实,然后,分析各节各目教材的中心内容。我的理解是这样: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调整后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应用专业》(专科)教学计划与我校《计算机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比较,提出了对我校计算机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戊戌变法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大纲》有关“戊戌变法”的规定是: (3)戊戌变法 维新思想的发展和传播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据了解前苏联曾将《心理学》列入中学教学计划。现在俄罗斯是否这样?其它国家是否也这样?我没有所闻。我国教育部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当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思想情况在修改中学教学计划时,拟将《心理学》、《法制教育》列入其中。由此,一些心理学工作、教育工作以及爱好,议论纷纷。归纳起来,不外以下三种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1.
简要阐述了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公车上书”的经过和“百日维新”的内容,论述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总结了这场历史悲剧深刻的教训,变法虽然失败,但其精神永留人间。  相似文献   

12.
衡量一堂好的历史课的标准是什么?这本身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就我而言,我觉得必须有两个配方,缺一不可。这两个配方是,一要针对高考,这是目前中学教育现状决定的,否认这点就是幼稚的可怕。另一个配方则是刺激学生探索历史真相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历史的洞察和对社会的透视,具备起码的常识理性,拒绝"义和团式"的简单思维。  相似文献   

13.
我先后在贵州电大省建总公司分校、铁五局分校、贵州电建一公司分校担任86至88级《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建筑制图”、“建筑材料”、“测量学”、“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与预算”等课程的面授或辅导教师,也参加过几届毕业设计及毕业设计答辩工作,对该专业现行教学计划实践了三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现就个人的体会,谈谈这套教学计划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场   导入新课--   迪克牛仔曾唱道:“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当那往事已成沧海,可不可以从头再来?“这首歌唱出了世事的变幻,人间的沧桑.如果一个民族可以重来,我想我们也许会选择1898年作为重来的起点,那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一次机遇,然而我们没有好好把握,最终让强国之梦与我们擦肩而过,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长久的反思.今天我们就来仔细咀嚼这一段历史.   ……  相似文献   

15.
每一堂历史课,都有也都应达成其教学目标,而如何达到这堂课在知识、能力、情意等方面的目标,却是值得每位历史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收集关于港台历史教育相关资料时,发现台湾林永钦、张晓芬、王秋兰所著《国中历史(戊戌变法)的教学设计与评量命题》(《清华历史教学))2000年第9期)一文中,  相似文献   

16.
戊戍变法和义和团运动是十九世纪末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事件,在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了帮助自学者更好地掌握这段历史的要点,现就以下几个问题,略作分析。一、学习中的重要问题 1.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条件戊戌变法是十九世纪后期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特别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的产物。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大致可以归纳为这样三点: 第一、时代背景。甲午海战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赔偿军费白银二亿两,并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和输入各种机器。从此,中国不仅是帝国主义倾销商品的市场,而且也成了它们的投资场所。各帝国主义国家不但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办工厂,筑铁路,开矿山,设银行,争夺贷款,大量输出资本,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命脉,并且纷纷强夺“租借  相似文献   

17.
戊戌变法是梁启超政治生涯中经历的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它的失败不仅给梁启超一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使他陷入深深的思考。在其所著的《戊戌政变记》中对变法的整个过程都进行了详细叙述并且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反思。通过《戊戌政变记》,不仅可以看出梁启超对于戊戌变法的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可以更加客观、更为冷静地审视这场伟大而又悲壮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相似文献   

18.
现场导入新课——迪克牛仔曾唱道:“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当那往事已成沧海,可不可以从头再来?”这首歌唱出了世事的变幻,人间的沧桑。如果一个民族可  相似文献   

19.
衡量一堂好的历史课的标准是什么?这本身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就我而言,我觉得必须有两个配方,缺一不可。这两个配方是,一要针对高考,这是目前中学教育现状决定的,否认这点就是幼稚的可怕。另一个配方则是刺激学生探索历史真相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历史的洞察和对社会的透视,具备起码的常识理性,拒绝“义和团式“的简单思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