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经典的关于救赎的电影。影片中因为诸多象征手段的运用,才赋予了"救赎"以深刻意义。主人公安迪的隐忍、睿智和坚忍不拔不仅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狱友、监狱乃至社会。"救赎"的主题在影片中贯穿始终,是热爱生活,永不放弃的一种人格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德国古典时期伟大的诗人哲学家席勒主张让美走在自由的前面,他认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能达到自由。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主人公安迪,恰恰是一个审美的人,他在狱中无比珍视的任何人任何势力也无法夺走的音乐之美,时刻点燃着他对生命的希望和热爱,在获得自由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生命的救赎。  相似文献   

3.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经典的越狱电影,不仅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而且给观众以深刻的启迪。它通过叙述安迪19年的囚禁生活给观众展现了一个无辜的银行家在监狱中救赎自己、救赎他人的过程,表达了导演人文关怀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耐人寻味的影片,影片中所呈现的诸多意象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体现了主人公安迪在肖申克监狱中受到的禁锢,但是他坚守住自己的希望,通过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救赎了自己,也救赎了别人,终于获得了自由.  相似文献   

5.
张翌晨 《新读写》2011,(10):17-17
很早就看过了《肖申克的救赎》,每看一遍,都会被震撼一次,一直找不到生活中与主人公安迪经历相同精神磨难的人,偶然间看到“中国达人秀”里的一名选手,他的名字叫刘伟。一个失去双臂的小伙子,他走上台来,没有讲述任何苦难,而是用他的双脚演奏他的梦想。  相似文献   

6.
张承志曾提出“以笔为旗”的创作口号,以此给当代文学增添了新的元素。他的小说多塑造强大的个人意志,在战胜自我后,皈依精神信仰,实现既定追求,从而完成了个体和集体的救赎。本文选择了个体救赎、集体救赎两大点详细阐述,力图用文字勾勒出张承志小说清晰的救赎路线图。  相似文献   

7.
《肖申克的救赎》是美国当代作家斯蒂芬·金1982年的一部励志的监狱题材艺术精品,并被成功改编成电影,主人公安迪"无辜入狱""改造监狱""逃离监狱"的救赎之旅恰好完成了"英国小说之父"丹尼尔·笛福在1719年创作的荒岛历险小说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中"登岛""改造荒岛""离岛"的荒岛三部曲。从互文性视角来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中隐喻的"荒岛模式",分析这种经典文学作品模式对于人物形象的艺术刻画,及对美国社会、民族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呈现。  相似文献   

8.
救赎是基督教的核心观念之一,也是西方悲剧艺术乐于表现的一个重要主题。当这个主题进入悲剧之后,它立刻被处于不同时代和社会文化背景中有着不同人生经验的艺术家们进行了重新思考和探索,从而形成了西方悲剧艺术中的救赎探索、救赎履践、无可救赎三大主题,并因此获得了与其信仰价值完全不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红字》是霍桑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样也是他宗教批判和宗教反思的扛鼎之作。在《红字》中,霍桑以基督教的"赎罪"原型向读者讲述了一段灵魂救赎的故事。这种救赎不仅是来自上帝的救赎,而且是来自个体良知的救赎。它虽发之个体却带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这样的主题寄托和传达了作者深远的社会忧思和人文感伤。  相似文献   

10.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经典的励志之作。影片中安迪对于希望和自由的执著,深深打动着每一位观众。重温经典,心潮依旧澎湃。通过对监狱这个体制化的象征的挖掘,分析拥有希望和追求自由的可贵,强调执著坚持的重要性,进而彰显这部经典影片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其极强的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代恐怖大师斯蒂芬·金出版与恐怖几乎无关的中篇小说合集《四季奇谭》(Different Seasons),其中"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被改编拍摄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导演在保留作者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个人见解,打造出"斯蒂芬·金式的监狱片",以希望、救赎和毁灭为主题展现出斯蒂芬·金在惊悚题材之外的过人功力。  相似文献   

12.
《柳州师专学报》2016,(2):25-27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蕴含丰富人生哲理的喻世之作。影片揭示关于体制化与反体制化、自由与希望、灵魂救赎的深刻主题,阐释了资本主义腐朽的"体制化"是泯灭人性的屠宰场和禁锢人自由的屏障,只有冲破体制化的陋习屏障才能获得自由的救赎。  相似文献   

13.
从小说到电视剧,沙复明的形象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散点透视群像之一转变为核心聚焦人物,从意志坚韧的硬汉转变为正义、无私、奉献的英雄。他救赎着推拿中心的每一个盲人,帮助他们获得生存的尊严,甚至救赎着主流社会的健全人,帮助他们找回健全的人性,重回生活的轨道。同时,在爱情困境和事业困境中挣扎着的沙复明也得到了崔云的声音救赎和牛三勇的物质救赎。在救赎与被救赎中,沙复明与众人营造着和谐、互助、真诚、友爱的社会氛围,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审美心理中的伦理之美和亲和之美。  相似文献   

14.
《肖申克的救赎》一直被誉为电影史上最成功、最有代表性的励志影片之一,是一部揭露美国司法黑幕的巨片,一幅用友谊和希望描绘的生命画卷,一部蕴涵人生哲理的警示之作。影片以诸多成功的艺术手法描述了一个极富哲学和宗教意味的故事,宣扬主人公在腐败的司法体制下追寻自由、自我救赎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赫索格》是一部关于受难与救赎的小说,它集中体现了索尔·贝娄对当代西方社会精神困境的认识和思考。本文试图探讨赫索格承受苦难、自我探索以及完成救赎的心路历程,旨在揭示出索尔·贝娄对于处在同种痛楚下的现代人的启示,即接受生活原本的面目,找寻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尔库赛继承、发展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他的单向度的理论使他赢得了国际声誉。马尔库赛从社会现实、政治文化、哲学、思维逻辑、人的本能等诸多角度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单向度、攻击性的、压抑性的病态社会,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肯定性的而不是否定性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乌托邦式的解放和救赎之道。文章从现实逻辑、理论逻辑和解放逻辑三个层面对马尔库赛的批判理论进行分析梳理。  相似文献   

17.
《乌托邦诗篇》始终贯穿着救赎的主题。这种救赎的主题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给予了生活在现代社会中,在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压力下经常感到无奈、孤独、麻木的人们很好的启示。作品的救赎主题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尝试用宗教情感来拯救人心,用爱心来实现对人心的救赎,用民族历史文化积淀使人们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8.
我国70年代末以来的新时期报告文学继承了批判性、战斗性传统,以大无畏精神和全新视角直面苦难,痛挞时弊,显示了博大而深沉的历史反思和现实忧患,表现出坚毅的超越性品格。本文立足新时期文化反思型报告文学优秀文本,从自然、社会、文化三个基本层面论述了新时期报告文学的现代救赎主题  相似文献   

19.
宗教救赎叙事不仅拓展了文学的言说空间,也为文学意义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价值参照。宗教救赎叙事进入到文学创作中,使得中国文学呈现出多种文学形态,这无疑丰富了当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粗略的比较来探讨宗教救赎主题的定义和表现形式;以宗教救赎主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发展概况为例,探讨宗教作为一种文化资源,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学创作是以什么方式来表现宗教救赎主题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艾略特创作了具有经典英美文学象征主义和现代主义诗歌《荒原》。在《荒原》这首诗中,艾略特认为经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整个西方社会处于一场没有信仰和没有秩序的危急中,他觉得只有重新建立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才能拯救整个西方社会。然而因为基督教的观念没能很好地把握现代世界,因而导致了他宗教救赎以失败告终。虽然艾略特失败了,但是他的努力是很有价值的,宗教救赎的无路可走正是提醒我们要开辟新路,救赎世界,这就需要我们在艾略特的指引下继续探索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