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女性美的描绘上,梁代宫体诗继承并超逾了前代,从而使我国诗坛出现了全面而细致地描写女性形象美的诗作,形成了描摹女性美的新潮流,作者从历史与现状方面,探寻了这一新的创作取向之成因,从审美鉴赏的角度,分析了梁代宫体诗人笔下的女性形象美,并认为梁代宫体诗在中国诗史上亦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梁代宫体诗,是六朝以来思想不断开放,中国诗学不断演进,文学创作朝着自觉道路迈进的产物.在梁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所倡导的美学主张影响下,梁代宫体诗,脱离了儒家政治与道德功用观念的约束,成为具有美感型文学的独立地位和独立价值的一种真正自觉的文学.这正是梁代宫体诗繁盛的根由.  相似文献   

3.
在女性美的描绘上,梁代宫体诗继承并超逾了前代,从而使我国诗坛出现了全面而细致地描写女性形象美的诗作,形成了描摹女性美的新潮流.作者从历史与现状方面,探寻了这一新的创作取向之成因,从审美鉴赏的角度,分析了梁代宫体诗人笔下的女性形象美,并认为梁代宫体诗在中国诗史上亦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梁代宫体诗,是六朝以来思想不断开放,中国诗学不断演进,文学创作朝着自觉道路迈进的产物.在梁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所倡导的美学主张影响下,梁代宫体诗,脱离了儒家政治与道德功用观念的约束,成为具有美感型文学的独立地位和独立价值的一种真正自觉的文学.这正是梁代宫体诗繁盛的根由.  相似文献   

5.
产生于梁代中后期的宫体诗,在中国诗歌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宫体诗在形式上继承了丽的原则,又开启了唐诗重格律之风气。任何一种诗体都有其产生的渊源和背景,宫体诗也不例外,本文将从文学内部(即对古之美人情结的继承)、文学外部(即文化思想的自觉)、地域文化三个方面入手,来探究梁代宫体诗产生的渊源。  相似文献   

6.
形成于梁代中后期的宫体诗,在中国诗歌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宫体诗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它在形式上继承了"丽"的原则,又开启了唐诗重格律之风气,但古今学者对其评价却不高,认为其内容空而淫,从而忽视了它的积极影响。宫体诗作为传统五言诗和格律诗过渡时期的一种诗体,既受到历史文化即前代作品的影响,又受到人文环境即当时文化思潮和地域性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从宫体诗"名"与"实"变化的政治因素、梁武帝音乐文化政策、音乐活动以及诗歌创作等方面讨论梁武帝对宫体诗内容、风格以及创作风气的影响。认为梁武帝对吴歌、西曲音乐文化的爱好、鼓吹和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文化活动、大张旗鼓地推广,是梁代宫体诗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9.
在魏晋美学中,竹林派的代表嵇康、阮籍极力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推崇随意任心、顺其自然的审美意识。认为"越名任心"审美域的生成来自自由洒脱、任心自然。所谓"越名任心",即自然而然、任其自然,其美学意义表征着对现实世界与"名教"的超越,对自我种种欲望的超越,实质上则意味着对超尘绝俗、一往不复的自由意志与独立精神的注重。在此意义上,淡泊、恬淡、自然、随意任心、顺其自然则成为嵇阮派美学自然审美意识的内在逻辑。这种越名任心、顺其自然并非认识论意义上的,而是一种诉诸于一己心灵体验的随意任心、顺其自然,可以称之为存在论美学的然其所然,是其所是。  相似文献   

10.
魏晋科技研究中理性精神的高扬与魏晋文人的自然审美意识,作为同一时期不同领域的思想特征,并不只是时间上的巧合。本文从寻找不同的理论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入手,阐发科技研究求真的理性精神对文人审美意识的深刻影响,论述魏晋文人自然美意识的起源:理性精神清洗了自然之上的虚幻东西,呈现出自然万物的真切面貌。本然的万事万物,成为独立的认识对象,也是感性的审美对象。对真的追求,感召出美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佛教促进了人们文学观念和描写女性方式的转变,这为宫体诗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同时佛经也为宫体诗创作提供了范例。为了使众生免于色欲的诱惑,佛经教导众生将女性视为丑陋的有害的物品,同时面对美色不失其清净心和无染心。佛教观照女性的方式对宫体诗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导致了宫体诗创作中情感的失落和女性形象的物化,也导致了审美距离和审美心态的产生,使得诗人创作出许多富有美的意味的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12.
下篇:女性美的描摹·绮靡和新变·庸俗的心理 四、在女性美的描绘上,梁代宫体诗继承并超前了前代,从而使我国的诗坛出现了全面细致地描写女性形象美的诗作,形成了描摹女性美的新潮流。 对男女爱情的抒写,自然离不开对女性美的描摹。梁代宫体诗在女子形态和情态美的描写上,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粗线条的写意,或局部的片断的摹写,而是更加细腻、传神的工笔彩绘。 梁代以前,我国的诗歌领域,对于女性的形态和情态美的描写并不十分注重。《诗经》中虽然有许多热切的爱情诗,但真正工笔描绘女性美的只有《卫风·硕人》的第二章。这章诗既细致地拟写了庄姜“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的容貌美,又刻画了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情态美,把一个绝世美人活现于人们的眼前,故旧有“美人图”之誉,被视作我国古代文学中最早细致刻画女性美的篇章。遗憾的是由于受汉儒“非礼忽视”的传统道德的束缚,《诗经》之后,男女之情的大胆表现被视为禁区,对女性美的描写主要沿袭了《诗经》侧面烘托和特定环境映衬等手法,《陌上桑》、《董娇饶》、《羽林郎》等就是典型的例子。这种手法  相似文献   

13.
引言 南朝是我国诗体发生重大演进的时期,是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个巨大转折。这一时期的诗人,自觉地把诗作为抒写个人感情和获得艺术享受的美感型文学,在语凝句炼、声色圆美中独抒性灵和情怀。宋齐时的山水诗、齐代的永明体、梁代的宫体诗,都是这一文学新潮流下的产物。在艺术美上,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展示“言尚易了,文憎过竟,吐石含金,滋润婉切;杂以风谣,轻唇利吻,不雅不俗,独中胸怀”的文学新风尚。其中宫体诗在梁简文帝萧纲、元帝萧绎所倡导的  相似文献   

14.
魏晋人格的诗性构成,举凡出与处、情与性、狂与慎乃至生与死,其心理内容都有着躁动与虚静的相峙与相契;而魏晋文学的人格流变,从党人玉碎、邺下悲慨,到竹林徘徊、金谷焦虑,一直到兰亭玄精、悠然见南山,其心路历程又可大致描述为由躁动渐趋虚静,并最终归于南山的宁静与冲淡。虚静与躁动的相济相悻,即昭示着魏晋文学家人格的哲学内涵和心态祈向,又铸成魏晋人格与魏晋文学的艺术勉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魏晋名士风气表现在个性的张扬、清谈、服药、饮酒、崇尚自然等几个方面。社会环境是造就名士风气的重要原因,玄学的形成与兴盛也为名士风气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魏晋名士风气对后世的思想、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魏晋文学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其文学特征与之前之后的文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后世论者或着眼于传统诗教,或着眼于艺术形式,褒贬不一、论说纷纭。从其与前后文学的比较看,其总体特征在崇文、重情、求美、尚气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游仙文学在秦汉是宗教诉或政治的附庸,它在魏晋六朝的崛起,一般认为是受到同时兴起的道道的影响,但实际上与以汉末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为契机的文学的自觉有更密切的关系,所以在创伤上表现人的主题,追求美的创造,从而汇入到当时的主流文学中。  相似文献   

18.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最具代表的一个画种,也是中国文化之于绘画的集中体现中,山水画的产生是魏晋文化影响的结果,正是魏晋文化的崇尚自然,崇尚玄谈,崇尚思辨的风气,以及魏晋然流的生活方式与追求,孕育了山水画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魏晋时期是家族文学自觉建设的起步阶段,也是其作为一个文学分支自觉建构的开始。这种自觉建构主要表现为重情、善变、尚雅、崇文的家族文学思想逐渐清晰,家族文学创作内容逐渐类型化,并表现为四大主题:述德、训诫、亲情与家族日常生活。家族文学活动丰富多样,对提高家族文学名声、展示家族文学优越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魏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儒家思想动摇,是赋在艺术上进行探索和向抒情化转变的时代.建安时代赋作重视人自身,注重抒发个人情感,积极进取精神突出.曹丕代魏之际,赋作缺乏建安风骨,但在题材、构思与语言方面都作了很大努力.赋至西晋,其特征表现为内容的情感化和语言的美化,赋的功用有所拓展.至东晋时代,由于社会政治的原因,作家大多避害远祸,高谈玄虚,赋作也多缺乏社会内容,而山水赋则于此时兴起.而后陶渊明的出现则为东晋辞赋史写下了光辉的末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