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浒》人物“武大郎”在其不多的情节中透露出的不仅是他的善良与可怜,还有隐藏在人物形象背后的男权主义色彩。本文试从武大的种种遭遇中发掘此形象甚至整部作品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
毕鹏晖 《考试周刊》2008,(25):193-195
娇媚且冷漠的主人公黛西是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塑造的一个从梦幻少女到与金钱社会融合进而蜕变成为物质至上的邪恶时风的女性代表.本文试析黛西形象的蜕变及价值观的沦丧,从而折射出"爵士时代"下"美国梦"的虚幻.  相似文献   

3.
从女权主义角度重新解读《驯悍记》中凯瑟丽娜"悍妇"形象,可以看出,凯瑟丽娜是一个天真任性的富家小姐而非悍妇,而其前后形象的转变则证明了男权社会对女人的压制与规范。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哈代小说中最著名的几位女性形象具有理性与感性抗争、爱情与婚姻抗争的抗争性特点,以及男权社会控制、本能驱使和贞操观束缚的局限性特点和悲剧性特点。深入剖析这些特点形成的深层次社会与心理原因,可以得出结论:哈代塑造的女性形象独具特色,然而受时代所限,哈代的性别观仍然属于命运至上、男权至上的相对消极的性别观。  相似文献   

5.
对教师来说,面子是自己力图获得的,同时又被他人认可的社会声望或积极的专业形象,在专业场景中发挥着角色规范、趋利避害和维持互动的功能。教师面子内部包含着"面子"、"脸"与"里子"三重结构,而面子工夫就是教师为使其相互一致而付出的努力。要获得稳固的"面子",教师应该对"里子"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6.
段绪莹 《海外英语》2022,(5):186-187
霍桑的短篇小说《胎记》描述了19世纪美国社会男性权威至上背景下,女性命运的悲剧结局。该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对作为男权主义社会制度下的受害者和产物的女性形象进行重构。探究文本背后所揭露的在新旧时代交替背景下,男权社会中女性的身份定位、社会价值及其与男性的关系,挖掘文本深层结构中所蕴含的对男权意识形态的强烈批判。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形象工程成为我国内地城市建设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已经蜕变成所谓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为人诟病颇多,危害严重,治理困难。本文从城市形象工程的发生背景、内在驱动力、战略定位、实现条件、外部特征、影响及评价等六个方面对形象工程的基本规律进行梳理和分析,期望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解决。  相似文献   

8.
《聊斋志异》中的理想女性形象其实是作者内心欲求和企盼的产物,其价值功能期待是从男权社会的规定性和男性的利用、需要为出发点的。反映出男权社会"女为男用"的角色价值意识,折射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男权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9.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都是男权主导的社会,但是到了晚明和清代,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平等"的社会观念,这样就使男权意识被弱化。《聊斋志异》通过一些书生形象的塑造,体现了男权意识的弱化。  相似文献   

10.
面子是每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那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委婉语是礼貌化了的语言,是社会交往中维护面子的极好途径。本文分析了面子理论视角下的委婉语运用及其实现方式,包括间接言语行为、幽默和疑问句式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11.
龚雪燕 《考试周刊》2010,(49):238-238
本文对中西方不同的"面子"理论及其成因进行探讨。通过不同的"面子"定义可以看出,中国人重视"公共面子"、"集体面子",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重视集体主义的国家,这也是由农耕社会和儒家礼教思想所决定的。西方人重视个体面子,这是由西方强调个体主义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简·爱》出版一个多世纪之后,伯莎.梅森在读者心中的形象发生了嬗变:疯女人形象蜕变为男权文化压制和迫害的女性代表和最有力的反抗者。文章试从接受美学角度解释这一现象:读者因受期待视野中历史及个人视界等因素的影响对伯莎产生了偏见,视之为疯女人;而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读者的期待视野冲破了传统和历史的束缚,对伯莎有了新的认知能力并对其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3.
任氏是沈既济笔下闪耀着人性光华的狐女形象,她美貌绝伦,温柔贤惠,忠贞机敏,轻财重义,但却迅速消逝,以悲剧告终.探究其悲剧的根源,正是由于中国传统的男权至上思想,任氏不过是男权社会可怜可悲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4.
冯梦龙塑造了一批具有"女性意识"的女性形象,充分体现了他对待女性问题的进步性。但是,这是否符合生活真实却并没有得到证实。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重新评估这批女性形象的内涵、实质以及存在的合理性,揭示其在男权文化尺度深深扎根的实质和女性生存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塑造了众多"摩登女"的形象,她们被刻画成一群地地道道的道德沦丧者,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这些"摩登女"的自私、空虚、金钱至上等悲剧性格的根源在于物质至上主义的制度及男权主义。  相似文献   

16.
契诃夫于1884年创作的小说《变色龙》,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变色龙形象——奥楚蔑洛夫,活画出了一个沙皇专制统治下的忠实走狗形象,揭露了当时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其实,奥楚蔑洛夫不是作者塑造的第一个变色龙形象。早在莫斯科大学(1881年入学)医学系就读时,他曾创作了短篇《合二为一》(见  相似文献   

17.
张玲 《华章》2013,(19)
《珍珠夫人》是菊池宽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秉持自己一直以来“人生至上”的创作理念,在作品塑造了一个富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第二性的“女性气质”,有力的抨击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的压迫,呈现出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妇女“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决定了妇女一生被监护的法律地位和社会地位,其监护人由父到夫再到子,看似一直在变化,但却始终逃不开男权社会之压制。由此引发在父女、夫妇之间男权绝对至上,而母子之间男权则相对至上。由父权引申出来的亲权与男权发生妥协与协调。故而保证了妇女一生监护的完整性。同时使子对母的监护与传统孝道两全。  相似文献   

19.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首先是一个知恩图报、深明大义的女子,但是从小说的情节设置、从三国时代风云变换的政治军事斗争格局以及从男权语境下人物形象的设计来看,貂蝉的形象却并不丰满。作为政治斗争中的一个工具,貂蝉的形象烙印着封建男权文化的鲜明印记。  相似文献   

20.
刘丹  徐勤 《考试周刊》2011,(46):28-30
本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分别从生态岛人性、男权社会的依附品、男权统治的牺牲品和唤醒女性意识四个方面,揭示铁凝的小说《咳嗽天鹅》由生态的忧思发掘出人性的深邃,把人性的深层世界的善恶组合体予以充分地展开,在对人性的理性审视中,进而更深一层探究作者对女性在现实中的软弱与被主宰的命运进行了冷峻的揭示,旨在客观公正地评价《咳嗽天鹅》中香改这一形象,阐明在男权社会里,女性作为"第二性"的他者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