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就在我来京11年纪念日的几天后,小我11岁1个月的弟弟也开始他的大学生活。这个人生的转折点,我承认,他的起步没有我那么顺利。但是对于男孩,多些锻炼也是好的。送他去上学,感触良多。我来上大学的时候,他还那么小,只到我腰部。如今,他上大学了,我只到他肩膀。那时候,来北京,我的新生活开始,他有的只是无数的依恋,歪歪扭扭字迹的信件告诉我会在家里好好听妈妈话,好好学习。  相似文献   

2.
黄鹤 《出版参考》2009,(20):32-32
前些时候,我在和曾正德同志谈工作时,他告诉我他准备把到出版行业工作以来,平时积累的一些文字,结一个集子,要我为他这个集子写个序,我欣然答应了他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全国新书目》2013,(9):70-71
我们成了一台戏志英不断写信给我,催我和慧兰到保山同他相会。他似乎忘了我们没有军用通行证就不能离开大理。最后,我决定到宋将军的公馆(滇西战线的总指挥官),请他为我和慧兰二人发放到保山去的通行证。不知怎么的,我对向这些高级中国官员求情总觉得畏缩不前。我最好的衣服都已经藏放在了保山——这些衣服在遭受轰炸后的抢劫中被偷走。那时候,我只准备在昆明住上几个  相似文献   

4.
前些时候,我在和曾正德同志谈工作时,他告诉我他准备把到出版行业工作以来,平时积累的一些文字,结一个集子,要我为他这个集子写个序,我欣然答应了他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替领导离婚     
游睿 《新闻天地》2010,(7):77-77
我们领导,是个好人。这人怎么个好法?他主要是对我好,好到亲密无间,好到无话可说。这不,领导把我单独叫到他的办公室,和我说起了悄悄话。  相似文献   

6.
正百花文艺出版社原副社长、编辑部负责人徐柏容先生于2014年5月3日,永远离开我们,到另一世界去了。听到这个噩耗,我很难过。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音容、他的形象,越来越清晰。我越来越怀念他了。一我与他相识在1959年9月。那时,我刚从南开大学毕业,被分配到百花社编辑部。徐柏容先生是接待我的第一人。他30多岁,高高的个子,带着一副金丝边眼镜,说话慢条斯理,文质彬彬,气质儒雅,完全是教授、学者的模样。他  相似文献   

7.
人书俱老     
我一向称呼陈国凯先生为大师兄。一九八0年,我到北京文学讲习所进修,秦兆阳先生只带两个学员,就选中了陈国凯和我,他比我年长两岁,自然是师兄了。其时他已经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了,我仍在工厂里卖大力气。他进工厂的时间也比我早,  相似文献   

8.
舒乙 《档案天地》2012,(10):4-7
颠簸中的童年 我1935年生在青岛,当时老舍先生在青岛教书,他从英国回来以后直接就到了山东济南齐鲁大学,1934年他转移到青岛到山东大学教学。生我的第二年他就去了山东大学的教务,变成了职业写家,1936年的他成为职业写家以后,第一个成果就是《骆驼祥子》。写《骆驼祥子的》那个地儿叫做青岛黄县路,好像老舍旧居现在改成了"骆驼祥子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笔者认识胡士华已有十多年了。那时他在五楼的文联上班,我在二楼的图书馆工作,他常到图书馆里来看书看报。当我得知他就是在全国第一个报道“白条新闻”的作者时,立刻对他刮目相看。我想,一个对农民对土地没有刻骨铭心的爱,一个没有非凡勇气的人,是不会冒这种风险的。我钦佩这样的人。这以后我和他有了来往,我的小屋子里也就常常响起他声若洪钟的声音。特别是说话说到激动的时候,他的声音大得我家的四壁和门窗都跟着共鸣震颤。粗壮的身材,朴素的衣着,再加上这特别宏亮的嗓门,不由得我一再在心里想:还是个庄稼汉!  相似文献   

10.
我们俩原来都是医院外科的主治医生,生我儿子1岁多一点的时候,院里有一个到日本学习的名额,本来按资历是我去的,可是考虑到孩子还小,我主动向院方请求让丈夫去,后来,他便去了日本。 在日本一呆就是4年,日期到了他却没有回来,他让我带着儿子也到日本去,我们去了。 到了那儿我才发现,我的丈夫已经是一家商社老板女儿的准未婚夫了。丈夫躲着不见我,每天让个会说话的日本女人给我做思想工作,我觉得一日夫妻百日恩呢,我丈夫这么做也有点太  相似文献   

11.
我多年的老领导梅益同志,已经驾鹤西去五周年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临终之前的几天,我和赵玉明同志到北京医院去看望病床上的他。他的女儿在床侧看护。梅益同志的女儿在他的身边说:"杨叔叔和赵叔叔来看你了。"  相似文献   

12.
爱泼斯坦今年九十岁,我九十五岁,而他却先我而去了,走得是那样平静和突然。2004年10月我从旧金山回北京定居,跟他通过几次电话,他还答应为将重新出版的斯诺和史沫特莱等人所写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写篇序言,这本书是1937年初由我主持翻译出版的。今年春天我看到中央有关部门为他庆祝九十大寿的消息,也在4月间到他的寓所致意和叙旧。那天,他兴致很好,紧紧握住我的手,我问他是否常到院外去走走,他说是的,后来我们还一起照了像,但从他家回来不过一个多月竟然传来噩耗,使我十分悲恸,想不到这张照片竟成了他与我们诀别的最珍贵纪念,留下不尽…  相似文献   

13.
蔡金垵,是盼盼食品集团董事长,我没有见过这个人,但是我听过他的故事,我没有和他交谈过理想,但是,他的战略深刻地吸引了我。从盼盼食品诞生到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初冬,我从天津专程去探望恩师戴文葆先生.他在电话里说,最近身体不大舒服,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 我心慌,急急地赶去.一推开门,戴老正在笑眯眯地等着我.他高兴得很,两手推着我的双肩,硬把我按到客厅里的旧沙发正座上."这几天学校怎么样?"老人忙不迭地问.我知道他时时刻刻都记挂着我们,每隔几天,总会有他的信或电话到天津.多少年来,我一直想,老人家这个南开的特邀教授真是当到家了--我们的一举一动他都牵挂.  相似文献   

15.
几年前,我刚到电视台工作时,有一位要退休的新闻前辈送给我一句话:"工作在新闻战线,要处处如履薄冰,事事如临深渊。"当时是这位前辈退休的前一天,我到他的办公室,正好碰到他在整理东西。他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厚厚的档  相似文献   

16.
持之以恒的足迹─—农民通讯员徐恒足印象记金陵客早就想到滨海去看看徐恒足。去年底我到盐城开会的时候,机会终于来了。天下着小雨,我放弃了原订到射阳参观滩涂风光的计划,悄悄地跟着徐恒足乘了2小时汽车到了滨海县城。我真想去看看他的家,看看他在近几年内在中央和...  相似文献   

17.
邓拓写《燕山夜话》的题外话邓拓同志离开报社到北京市委工作以后,报社编委会决定,理论部的工作还请他代管一个时期,负责审阅理论版的文章,所以我还经常到他家去,送交稿件,汇报情况,请求指示;又加我们长期相处,建立了友谊,常常想念他,我总是找机会同他去谈心。有一次他问我:“我在北京晚报上写的  相似文献   

18.
2015年伊始,网易有道的副总裁包塔依然是很忙,我刚到有道在北京五道口清华科技园的办公室,就看到他行色匆匆地赶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气场,之前每次看他在演讲台上发言,就觉得他是一个很平和的邻家大哥,而这次的采访更让我确信这一点,因为他一开头先是向我问了问题,询问了我采访之后呈现的稿件是哪种形式的?偏向于哪方面内容的?他会通过询问来调整他讲话的内容,从而契合你的稿件和杂志风格。小小的感动之余,也让你完全放松下来,投入到这次深入的访问中。  相似文献   

19.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交通系统,搞起了交通宣传工作,虽然近四年时间,我也曾遇到过不少困难,但我初衷不改,一如既往走自己的路。 1992年7月,烈日炎炎,我骑上自行车行进二十多公里的山区公路,到省道随(州)南(漳)公路改建工程工地采访。在那天炎热的中午午休间隙,我接触到了施工队压路机手高尚民。他40多岁了,可他在正午别人午休的时候,还汗流浃背地爬在压路机上,调试他研制出的压路机自动洒水装置。我也爬在油渍的压路机上,和他“闲聊”了一中午,知道他在压路机上滚打了十四年,针对压路机操作时需要两人抬水跟着洒水、压实,既费人力,又不安全的现状,他反复思考、实验,终于制造出了气压自动洒水装置。可谁也不知道,从开始试验到现在三年多时间,他自己掏出了千元资金试验,也不知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佩感使我如背重负。我及时写成了《“土专家”高尚  相似文献   

20.
蒋筑英是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重大典型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逝世后被追认为全国劳动模范的知识分子。聂荣臻、方毅、胡乔木等同志先后为之题词或撰写文章,称他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这件事已过去20多年了,在此,我就所知道的有关蒋筑英这一典型发现和宣传的一些情况作一回顾。“才43岁,太可惜了”1982年6月的一天,我在吉林省委大院遇到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党委书记李光。我问他到省委做什么来了,他心情沉重地说:“我所副研究员蒋筑英,最近到成都检测仪器,突然在那里逝世,才43岁,太可惜了。今天,我到组织部给他办理追认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