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人的作品广告与推销史文贵《扬子晚报》1992年4月1日一篇文章《老舍为自家作品写广告》(原载《团结报》)称:“中国文人为自家作品写广告,老舍恐为第一人。”但在最近几年,随着商品大潮的冲击,勇于推销自己作品的人已屡见不鲜了:“某作家”或“某诗人”等“...  相似文献   

2.
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与价值在于他构建了一个"城市平民世界",在这一系列经典的城市平民形象中处处留下了女性的身影.本文以为老舍小说中所刻画的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四个系列:忍辱负重而难逃厄运的女性;强悍粗暴无法主宰命运的女性;在传统意识和个性解放之间挣扎的女性;冲破传统枷锁却找不到出路的新女性.老舍把这些形象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思潮的碰撞中,歌颂她们勤劳、善良、坚韧的品性,批判她们虚荣、乖戾、堕落的行为,从而寄托老舍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开尘 《出版参考》2005,(11X):32-32
几经挣扎,台湾通过“通讯传播委员会(NCC)组织法”,“新闻局”大部分业务都将移拨到NCC,仅留下发言及新闻公布两部分,业务将大幅裁减。据介绍,NCC委员会可望近期成立,立院后将加速通过“行政院”组织法修正案,裁撤“新闻局”。  相似文献   

4.
朱普明 《新闻世界》2004,(12):63-63
一、图片在报纸中的地位转化20世纪90年代,在报纸中如何精心拍摄和使用图片,成为中国报业变革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照片以它特有的视角冲击力影响力让人们认识到图片在报纸上的重要性。最典型的就是中国青年报记解海龙所拍摄的“希望工程”宣传画——“大眼睛”,给每一位读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4月4日晚上,市科协主席、复旦大学校长谢希德教授从美国归来。第二天,记者即到她的寓所拜访。这位满头银丝的固体物理专家,穿一件淡灰色毛衣,慈蔼的笑脸上,有几分长途飞行留下的倦容。当问起她的美国之行和有关超导见闻时,顿显得精神矍铄:“超导这个问题太重要了,科技报和其他新闻单位应好好地宣传……”  相似文献   

6.
革委会     
“革委会”一词想必广大读者并不陌生.革命委员会简称“革委会”.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省及其以下各级政权和各基层单位领导机构的基本组织形式。它作为一种政权组织形式在中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存在了长达十二年之久.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当做新生事物大加赞颂.曾在新中国的政治体制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7.
2004年2月5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素有“诗坛泰斗”之称的著名诗人臧克家因病在北京逝世。这位世纪诗翁以其独傍无依的不朽诗篇在20世纪的诗坛、文坛上留下了美名。从1925年开始发表诗作,到1933年第一本诗集《烙印》出版,再到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2003  相似文献   

8.
如今中国文坛上有那么一批作家,居住在繁华都市舒适的寓所,身着名牌服饰,一出入于灯红酒绿之所,  相似文献   

9.
采访历史的知情者、亲历者张耀祠,能在历史的“旮旯”里发掘出诸多珍贵的“旧闻”,帮世人厘清了一些历史迷雾。这位将军级的老人离世前不久,我们在他的寓所作了专访。  相似文献   

10.
今年9月10日,是《北京文艺》创刊六十年的纪念日。如果以“文革”为界,它的前十七年全由老舍来主编。这十七年又可“裁为三节”:第一和第三“节”是《北京文艺》;第二“节”为《说说唱唱》。这里只说第一“节”,它虽然时间才一年多,却是老舍心情最为蔚蓝的时候。有了这种好心情,老舍又尽心尽力,才将它打造成为名牌大刊。  相似文献   

11.
老舍的“自传”用十放前的文坛,出一本薄书,又是序呀,又是股,作者还喜欢请人或自撰小传,藉此扬名,这是一种庸俗的风气。老舍对此颇为不满,于是亦作一“自传”,旁敲侧击,针吸时弊。自传全文如下: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出于北平。三岁失估,可谓...  相似文献   

12.
孙大为  孙楠 《兰台世界》2013,(19):109-110
<正>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先生具有崇高的地位,这主要是由他的短篇小说创造的。老舍是中国20世纪优秀的人民艺术家,同时还是一位集小说、戏剧、散文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现代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一千多部作品,其中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作品广为人们所熟知。同时,老舍作品的文学翻译成就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老舍先生是中国历  相似文献   

13.
罗雪 《大观周刊》2011,(18):53-53
随着20世纪中叶翻译对等论的传入,西方各大译论也紧随其后“旅居”中国。《20世纪西方翻译理论在中国接受史》一书对其在中国的接受做出批判性的全面研究,分析其在“中国化”过程中所留下的“印迹”,并为中国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史料》2007,(2):70-70
著名编辑家赵家璧(1908~1997年)早年曾和鲁迅、老舍等作家有往来,在任上海晨光出版公司经理时,出版过鲁迅、老舍等人的不少作品。“文革”期间,迫于生活,一度卖藏书度日。1978年1月,赵家璧在给老舍夫人胡絮青的信中提到“我最近在写回忆鲁迅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我到首都剧场观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旮旯胡同》,在二楼走廊上看到一座雕像。当人们议论他是谁的时候,我脱口而出:“这是焦菊隐先生。”他在五十年代担任北京人艺的副院长和总导演,不仅成功地排演老舍的《龙须沟》、《茶馆》和曹禺的《胆剑篇》等名剧,还导演了郭沫若的不朽之作《虎符》、《蔡文姬》、《武则天》等,在剧坛上为我国话剧艺术留下一大笔“财富”。  相似文献   

16.
张晰 《浙江档案》2006,(8):41-41
早在六十年前,名学艺术家老舍、曹禺就说过:“知道有中国的,便知道有个南开。这不是吹,也不是谤.真的,天下谁人不知,南开有个张校长!”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四年十月五日,以写《蒋经国传》一书闻名的美籍华人作家江南(刘宜良)在旧金山附近达吕市寓所外突遭暴徒枪杀。这桩“江南命案”顿时成为震惊太平洋两岸的重大新闻,并引起美国华人社会的强烈愤慨。死者亲友和关心此案的人士在旧金山组成“江南事件委员会”,坚决要求美国司法当局立即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18.
老舍是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他不但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采。长篇小说《离婚》在老舍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是老舍创作趋于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姚文崎 《陕西档案》2003,(2):33-33,41
渭华起义不仅在陕西地区革命斗争史上二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一页。然而,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却给人们留下了一个难解之迷,就是“西北工农革命军布告”真假难辨,一时闹的沸沸扬扬,在中央和陕西党史系统引发了一场不小的“地震。”  相似文献   

20.
生活是奇妙的。奇妙到你只能领会、体味它,却不能左右、更改它。它的逻辑总是那么平淡无奇、顺乎自然,却又常常出人意表、奇峰突起。 40多年前,老舍先生凭着深厚的生活功底和敏锐的世情洞察力,写下了传世之作《茶馆》。先生高明,却也恐怕没有料到后人会借着《茶馆》创下“老舍茶馆”的字号,而且赋予全新内涵,独步京师。不服可不行!这就是生活的逻辑。有“老舍茶馆”,便会有人光顾、欣赏、品味,“说三道四”者不乏其人。《“老舍茶馆”与老舍的<茶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