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碧云 《新闻传播》2007,(11):38-39
《苏州日报》是一张在苏州本市发行的地方性综合性报纸。解读《苏州日报》,你会发现它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报纸信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你所熟悉的吴文化中的艺术创作的细腻、平实风格,同样在《苏州日报》上可以一览无余。  相似文献   

2.
陆文夫《美食家》品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文夫先生(1928-2005年,江苏泰兴人),不是苏州人,却被美称为“陆苏州”。他自少年时到苏州求学,在这方土地上生活了整整60年,从水道到小巷,从评弹到吴语,从饮食到民风……他凭着一颗对苏州的赤子之心,一支不知停歇的笔,写录了苏州的点点滴滴。小说《美食家》是他的巅峰之作,自1983年获全国第三届中篇小说奖以来,被译成英、法、日等语言,畅销海外。如此妙文,长久以来却未寻得单行本,直到2005年,方见有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全力打造的插图本《美食家》。  相似文献   

3.
新年之际,我才从苏州回来,导师就授我以两厚本介绍苏州的新书,一本是苏州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徐刚毅编著的《苏州旧街巷图录》(扬州广陵书社2005年9月版),一本是苏州市工商业联合会与苏州市档案馆联合编选的《百年商会》画册(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5年11月版)。两书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展现了苏州市民生活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4.
苏州老山塘     
乾隆帝献给生母钮祜禄氏皇太后70大寿的礼物,是建于北京圆明园内的一条苏州街,这条苏州街就是仿照苏州山塘街建造的。山塘街位于苏州城阊门外,至今已有1200多年了。唐代大诗人自居易在苏州任刺史期间,于公元825年在吴中第一名胜虎丘与繁华的阊门之间凿河堆土,修筑一条长堤,全长3829.6米。山塘街就位于这条长堤上。  相似文献   

5.
苏州的藏书活动之所以历代相袭,绵绵流传,与藏书活动中形成的吴地人文精神是分不开的。苏州众多的藏书家、藏书楼,汇聚了大量的文献,丰富的典籍滋养了苏州众多的大学者、大文人,而学者文人的聚书活动又推动着苏州私家藏书风气的愈演愈烈,成为吴地文化史上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元旦后,我接受《旧书业的郁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编者晓雨、安然委托,前往苏州给作者送样书和稿费,我走访了苏州文育山房旧书店的主人江澄波先生。出发前,徐雁老师拿来一篇沈延国先生所写的《苏州文学山房记》,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善本部主任沈津写的《发潜彰幽君独秀蜚声卓越在书林——说苏州文学山房》让我阅读,我对江澄波先生祖上开设的苏州文学山房有了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2006年8月23日下午,中国记协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研讨班“苏州日报”现象研讨会在苏州日报社新闻大楼召开,来自全国新闻战线的专家权威130多人在这里参观指导、讨论交流,当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苏州日报》总编辑刘文洪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包括全国记协副主席叶志康在内的所有人发现。这是一位浑身充满活力、生气勃勃的中年人,虽然一副眼镜显现其斯文气质,但澎湃的激情还是随着爽朗不羁的笑声。从他身上每个细胞里奔涌出来……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周刊》2007,(34):I0022-I0022
苏州高新国际汽车城坐落于美丽富饶的江南名城苏州,在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规划占地面积135公顷,规划建设用地108公顷,汽车城仅次于苏州城西,京杭大运河旁,紧临沪宁高速公路和312国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2007年5月28日,笔者应邀到苏州出席“纪念柳亚子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到了苏州,来接站的苏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一位工作人员一见面就对我说:“你是金建陵吧?你写的汪家兄弟的文章在苏州反响很大。”他提到的拙文便是《档案与建设》2006年12期刊载的《汪氏两兄弟的生命足迹》。  相似文献   

10.
温州代表着一种健康的市场发育乃至社会秩序发育的模式,但它却正在走向苏州模式;造成这种危险的,正是苏州模式的致命病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视听界》2007,(4):I0001-I0001,F0003
苏州广播电视总合成立于2002年1月,是一个主要经营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网络的综合性传媒集团,目前拥有五个电视频道(新闻综合频道、社会经济频道、文化生活频道、电影娱乐频道、生活资讯频道);四个广播频率(新闻综合频率、交通经济频率、都市音乐频率、生活资讯频率);两张报纸(苏州广播电视报、名城早报);两份杂志(新时空、星空天地);三家网站(中国苏州、名城苏州、新浪苏州),以及一张直接掌控70万市区用户以及覆盖180万大市用户的有线电视网络等。  相似文献   

12.
近一段时间,众多新闻传媒纷纷对苏州近年来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成功做法和成就进行了集中宣传。新华日报精心谋划,推出了《城市文明看苏州》系列报道,全方位、大视角地展现了苏州文明城市的形象,准确生动地揭示了苏州经验的深层内涵,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谈及此次采访成功的经验,该报特派报道组的记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悟:跳出材料的局限,用眼睛采访。 现今记者采访,被采访单位大多会提供先期整理的文字材料,有时甚至连新闻稿也“代劳”了。作为江苏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苏州堪称“老典型”,其文字材料更是如山…  相似文献   

13.
苏州日报报业集团于2003年11月28日正式挂牌,由中共苏州市委批准成立。集团下属七报一社一刊:即《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张家港日报》、《常熟日报》、《太仓日报》、《吴江日报》、古吴轩出版社(江南音像出版社)和《苏南科技开发》刊物。集团经营实体有苏州报业广告公司、苏州日报印刷中心、苏州报业发行中心等全资企业以及苏州城市报业广告公司、金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  相似文献   

14.
两千多年的苏州充满风的古城,苏州以她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在向世人诉说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但当她跨进21世纪门槛的时候,人们却发现,她依然是那样楚楚动人,充满了古朴典雅的风韵。如今,再回首,借助IT技术古都苏州依旧生机勃发!苏州市图书馆新馆(以下简称“苏图”)是苏州历史文化名城跨入21世纪的重要标志性工程,也是苏州市一项重要的实事工程。经过两年的建设,新馆已投入使用,新馆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来左右,建设总投资为6800万元。  相似文献   

15.
苏州为历史文化名城,文脉源远流长,藏书之风享誉海内外。苏州藏书家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典藉,也传承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因此他们是吴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文章对苏州藏书家收藏乡邦先哲文献的情况分别进行了介绍。以彰显苏州藏书家传承吴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苏州的私家藏书为后世保存了丰富的典籍,在推动学术研究和促进文化繁荣方面,作用不可低估。苏州的藏书活动之所以历代相袭、绵绵流传,与藏书活动中形成的吴地人文精神是分不开的,是吴地文化史上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石明芳 《图书馆学刊》2006,28(6):62-63,68
各地到苏州来从事工商业的外地人往往以同乡为纽带结成商帮,徽商就是其最具有代表性的。徽人融于苏州的生活,有的数代相聚相传成为望族。徽籍藏书世家随着苏州私家藏书的出现而逐渐形成,并随着苏州私家藏书的盛行而发展,是真正的书香门第,是吴地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  相似文献   

18.
费愉庆 《图书馆杂志》2004,23(9):67-67,23
苏州为历史文化名城,文脉源远流长,人才辈出,藏书之风享誉海内外,历朝繁衍不衰,至明清已蔚然成风。苏州私家藏书楼据文献记载有七十多处,这些藏书楼传承了丰富的文化典籍,也传承了苏州的历史文化。因此,它们是吴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是苏州城市建筑中最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9.
陆文夫先生,1928年生于江苏泰兴,1948年毕业于苏州中学,同年赴苏北解放区参加革命队伍,1955年走上文学创作之路。1956年以短篇小说《小巷深处》一作成名,但很快被打成“右派”,长期下放农村、工厂参加劳动改造,直到1978年才重返苏州,从事专业创作。后历任苏州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等。在其文学创作生涯中,《小巷深处》、《献身》、《小贩世家》、《围墙》、《清高》、《美食家》、《井》、《人之窝》等优秀小说饮誉文坛,此外还著有《小说门外谈》等文集。2007年7月9日.是陆文夫先生77岁时在苏州逝世两周年的纪念日,本刊特发下文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20.
一张近百年前的海关税单引出一段苏州电力丝织业发展史话。11月6日,在第三个苏州档案日活动现场,一批民间捐赠人将自己珍藏的实物或文字档案捐赠给了苏州市档案部门,丰富苏州的档案藏品。在这批捐赠档案中,一件见证了苏州丝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