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汶川地震电视直播报道入手,分析了电视直播从"非常态"到"常态"的变化.阐述了这种变化对于电视新闻报道的意义.作者分析了本次灾难报道中,电视消息类新闻直播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技术手段的变化,认为常态化的新闻直播不仅适用于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报道,也将成为当前及今后我国电视新闻的主体形态.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电视传播联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央和各地方电视台整合资源,进行全国电视联动和并机直播,发挥了电视传播的整合及直播优势,及时公布信息,大力促进了抗震救灾工作的开展,对电视媒体建立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快速反应机制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电视直播的人性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传媒生态的人性化特质 媒介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社会子系统之一,它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一种传播媒介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与其所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环境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作为危机事件,汶川地震为媒体包括四川电视台在内的媒介逻辑演变提供了契机。四川电视台第四频道作为一个地方新闻媒体,在汶川地震直播以及之后连续4年的大型周年直播节目中,对演播室元素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本文从该频道对传统元素的整合性使用,对插片的有机运用,发挥演播室空间对历史和现实的同构功能,利用演播室中枢调度功能以形成新的新闻信息场域四个方面,从而分析四川电视台第四频道对新闻演播室元素的创新利用,总结汶川地震期间演播室在社会意识形态良性导向中的经验,也旨在为低成本运作下新闻演播室的创新提供相应的实战依据。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报道中电视直播的传播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发生后,以中央电视台和四川电视台卫视频道为代表的中国电视媒体,对抗震救灾情况进行了迅速、公开、透明的直播,本文讨论了其重大意义,阐述了电视媒体在特大危机事件中的传播优势。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及时进行了电视直播。仅5月12日至21日,就有10.3亿电视观众收看了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直播报道。其策略化的直播方式也为今后重大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通过分析汶川地震中信息公开的状况及其传播效果,并在动力机制的层面上分析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外动力。SARS与汶川地震这两大公共危机促成了信息公开的跨越式发展;信息公开是公民制度化参与民主的新渠道及机制;政府信息公开可促成信息资源的有效使用,更是政府危机管理中话语权的所在;信息公开制度是能满足个体理性并最终达成集体理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青山 《新闻导刊》2008,(3):22-24
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最严重、损失最大的灾难。汶川地震是天灾,也是大考,考验媒体在救灾报道中的作用;考验记者、主持人、把关人的基本素质。电视和网络媒体的24小时滚动直播,激发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信心和勇气,也将媒体的诸多不足暴露在观众和读者眼前。  相似文献   

10.
直播节目是一种在录制的同时直接播出的电视节目。通常在中央、省、市级媒体中看到的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新闻类节目等,都是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与广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伴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的,作为传统的电视信息渠道是否能够向人类提供可靠,及时的信息,笔者将通过介绍电视的发展史,几种常见的电视直播系统的特点,以及各个系统的涉及的技术来分析探讨电视直播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如何界定电视直播?业界解读不一,让人无所适从。本文从电视直播的历史、现状分析中,从业界各家的解读中,从电视实践的研究中,首家提出:电视直播这种电视最基本的传播方式,是电视视听信号的采集、合成与播出同时进行的一种节目制作方式,根据内容是否事先采集,它应该区分为电视栏目直播、电视现场直播两种常见样式。  相似文献   

13.
汶川大地震电视直播的人性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光夏 《青年记者》2008,(12):26-29
当前传媒生态的人性化特质 媒介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作为社会子系统之一,它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一种传播媒介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与其所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环境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也与传媒内部运作机制、传媒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以及传媒工作者个体这些因素相互关联与制约,媒介与其内部、外部环境之间就构成了传媒生态。  相似文献   

14.
电视直播中采用COFDM调制技术同时利用MPEG2的数字压缩编、解码方式,解决了电视直播传输中很多困难,COFDM无线图像设备具备"非视距、可绕射、抗干扰、能移动、多载波、距离远"等传输的优势,在城区、山地、建筑物内外等不能可视及有阻挡的环境中,该设备能够以高概率实现图像的稳定传输。  相似文献   

15.
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媒体对地震灾区的全方位报道令国人乃至世界媒体称赞不已,本文对汶川大地震新闻报道进行总结分析,以期明晰中国传媒应对突发性事件应努力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16.
汶川大地震,中国传媒的传播理性回归,既对陷入市场扩张与发展陷阱的传媒产业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又为追求新闻自由与体现理性传播的两难找到突破口;也是对传媒管理"按新闻规律办事"取得理想效果的一次实践.将这一个案呈现长期延续下去将是中国传媒期待的"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7.
突如其来的汶川地震震惊全世界,也让人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什么是华夏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媒体在忠实记录这场抗击灾难的大战役中,凸显的人文关怀让人印象深刻。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近年来,国内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越来越注重对受害群体的人文关怀。此次抗震救灾报道中,媒体的人文关怀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本文仅以《新华日报》、  相似文献   

18.
陕西电视台选送的电视系列直播报道《决战"109"》荣获第19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是一件充分展示电视媒体理性直播的佳作,是一次建立在重大主题基础上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形态的科学运用,最终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效果。这部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重新引发社会关注,通过以360°全景技术为基础、以人机交互、以创意生产为动力等特征改变着传播内容的呈现方式。虚拟现实技术和电视直播之间拥有天然的粘连性,两者结合带给了受众更强的现场感,打破了时空界限,实现了受众自主选择观看视角的可能。当前各大传媒巨头纷纷尝试,展开VR直播布局。本文中,笔者主要探讨"VR+电视直播"的全新组合模式给电视直播带来的新机遇,及分析现阶段这种模式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媒体融合浪潮下,传统广电媒体与移动互联平台逐渐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态势.电视直播与移动视频直播也逐步呈现出合流态势.在移动互联时代,电视直播话语应通过转变话语方式、打通话语场景、创新话语形式等三个方面进一步变革话语生产机制,实现直播内容增值,助力电视媒体转型为多种内容形态产品,成为具备强黏性用户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