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个学期,参加各类听课活动无数,很多教学教师只是在分析文章的曼妙之处,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揣摩文章的写作特色。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妙语连珠。一堂课下来,教师该讲的都讲了,但多数学生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的,根本没有按照教师的要求思考或操作,教师也没有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自己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1历史教学语言在笔者的调查中,学生喜欢历史的原因是"教师讲得生动""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穿插历史故事""有历史的真实性又有文学性""解读深刻"。如果教师的语言混乱,没有逻辑顺序,缺乏立体感,学生  相似文献   

3.
华敏 《成才之路》2014,(14):91-91
正为了在考试中让学生得到高分,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特别是初中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希望教师把每个知识点都讲细,讲透。这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必须重点突出,使学生逐步学会对知识点的可圈、可点,即使课堂知识没完全掌握,课后再去强化背诵。这种教学,学生没有兴趣,也没有活力,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兴趣传统教学集中于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并且对认知  相似文献   

4.
讲评课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不仅在平时练习要讲评,考试以后要讲评,尤其在初、高三整个复习的过程中,讲评课占有极高的比例。而相对于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而言,讲评课是最薄弱的一环,很少有文章谈及。笔者曾经上过,也听过很多这样的讲评课:教师对学生所做的题目,从头到尾,无一遗漏地讲一遍,过程详细,分析透彻,极为卖力。一节课下来,像打仗一样,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过几天把讲过的题目拿出来考一下,却大失所望,学生照错不误。我们甚至在再一次讲评此类题目时会抱怨:这题目我至少讲了三遍,你们怎么还错?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经过对学生学习的观察、分析,我认为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在于"疲劳",教师的大量信息的"轰炸"令学生视觉与听觉均产生疲劳,抓不到重点。(也确实没有重点)教师该讲的未讲,不该讲的倒讲了,针对性不强。学生会做的没兴趣听,该听的时候没听到,致使再考此题依然不会做。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小学生一直害怕写作,而研究发现童书能让学生悟出"人为什么要写作",教师稍微点一点学生就能懂得"作为一个人该怎样去写作",再简单讲一讲孩子都能清楚"文章该写哪些内容"。这是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好事。在学生轻松阅读之中,教师稍微从写作方面点拨一下,就能唤醒学生,快速将其带进喜欢写作的浪潮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习题教学中不少物理教师"就题论题、只顾自己讲、只追求讲清楚解法不问学生是否真正明白、未等学生认真思考就超前讲、空口讲没有板书画图辅助说明"等等低效现象,提出应用"先学后教"理念,使教师讲解题目时"心中有题,更要有学生",优化教学方式,提高习题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当今学生优越感强,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如何让学生在"学"和"讲"中忘我地汲取知识,通过"学",感悟和应用知识;通过"讲",训练和提升思维。教师在"学讲计划"的课堂中究竟发挥什么作用?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考试》2008,(7)
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认识。有教师认为文言文的难点在于文字语言障碍,上课只要疏通文字即可;有的认为只讲文字不讲文章不行,于是大讲特讲其特色;有的两者兼顾,结果成了蜻蜓点水。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言文的教法也就"百花齐放"了。所有这一切认识都是从教师、课本、学生这课堂三要素中的"课本"这一要素出发的,而没有顾及到主体对象——学生。教师的教  相似文献   

9.
( 3)提问的要求 有人认为多提问就是启发式 ,教师讲解就是注入式 ,这是不正确的。对提问与讲解要作具体分析 ,如果教师讲得过多 ,以讲代练 ,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 ,那是注入式。从心理学上讲 ,启发是一种想象、联想活动 ,讲解或提问如能起到想象、联想的作用 ,就是启发式。假如教师讲得精当 ,发人深思 ,讲是为了引导学生练 ,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那么 ,这种讲是启发式的。如有位教师教《孔雀东南飞》总结时讲 :“如果刘兰芝没有‘举身赴清池’ ,焦仲卿也没有‘自挂东南枝’ ,那么 ,他们俩可能有什么结局 ?”学生听后浮想联翩 ,想着各…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传统的阅读教学"重讲轻学",整节课都是"学生围着教师转",学生没有学习的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课文的时间,更谈不上全班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得不到发展,教学效率十分低下。  相似文献   

11.
刘宝山 《现代教育》2011,(Z2):81-81
一、"谈话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比较信息技术课上普遍使用的教法,就是"教师讲、学生练"。每节课教师先讲10—20分钟,然后学生自由练习20—30分钟。没有完整的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反馈和学习评估体系。教师先就每个知识点讲解并操作示范,学生再模仿操作训练,如此多个循环来完成整个教学任务。这种教法虽然也做到了讲练结合、按步进行,但框死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忽视了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冻结了学生的思维,完全  相似文献   

12.
正一个学生在给教师的小纸条里写道:"老师,请您上课不要讲那么快,我题目都没有看清楚您就讲了一半了。"这既反映了教师的讲课速度没有照顾到部分学生的接受水平的问题,也反映了部分学生专注程度、理解能力薄弱的问题。类似的,我经常听到学生说:"上课听得明白,下课后作业却做不出来。"这里,有"真明白"和"假明白"的问题。上述问题的产生,都与数学思维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科普类文章的教学,许多教师会走进这样两大误区:第一,在课堂中大讲特讲科学发展的知识,不走进课文,不进行语言训练,将语文课上成了科学课,这样的课堂就遮挡了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是"读文",而不是"科普"。第二,有的老师认为科普类文章的教学,就得讲说明方法,否则就没有紧扣文本的特点,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这样一来,文本叙述简洁的语言,就被直接得只剩下"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一、问题的由来现在很多教师不喜欢上习题课,原因之一是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参差不齐,一次作业下来,有的学生一个问题都没有,而有的学生问题很多。原因之二是有些题目教师已讲了几遍,学生还是不理解,以至于我们经常会听到教师的抱怨。目前的习题课,无外乎是这样一些模式:教师根据作业情况有所侧重地讲解,多数学生会做的题目不讲,错误较多的题目重点评讲;高三的习题课,对一些难以理解的题目,教师就题论题,从头讲到底,味同嚼蜡,学生听得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学结果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  相似文献   

15.
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在职业教育中已被广泛接受,许多教师自觉运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教师角色定位把握不准,教学空间狭窄(一)没有将"讲师"变成"导师"。许多教师把"导"当成"教、讲",在学生面前过多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却忽视了"教师讲得少,不给答案,不作结论性评价"是一堂行动导向优质课的主要标准的重要一点。给学生更多引导和指导,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这更能启发和调动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运用"空白",是一种艺术。它既是落实新课标的需要,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运用"空白",注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做到在课堂上不让一个学生有偷懒的机会;而教师自身要少讲,即使需要讲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讲。教师讲得是知识的规律,是学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学讲计划",是指在教师的多元引导下,鼓励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学进去、讲出来,通过"学与讲"的多元体验,掌握基本的汉字应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入"学讲计划",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识字环境,给学生带来真切的识字体验,使学生在"学与讲"的过程中获得学习认知,提升课堂识字效率。  相似文献   

18.
<正>对于物理复习课教学,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没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一套有效复习方法,课堂复习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始终都被老师牵着走。对于非复习课,长期以来,重复着"知识点归纳、典型例题讲解、学生知识应用"三部曲,一堂课下来教师气喘吁吁,学生呆若木鸡,该讲的觉得都讲了,但学生掌握效果比较差。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教学一直处于尴尬位置,即便偶尔出现有成效的,也多与抢时间、多磨炼有关,所以"数学是练明白的,并不是教师讲明白的"就成了教师的口头禅.只是,如果一个知识点,在教师没有讲明白的情况下,需要学生经历多少次"摔跟头"之后才能"练"得明白呢?而现在的学生,又有几个能经受住如此高强度、高频率的"摔跟头"呢?数学教学为什么难以驾驭?也许读者会认为,数学本身具有严谨的思维逻辑特性,所以教师放不开,学生  相似文献   

20.
王伟革 《学子》2013,(6):168
在初中语文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着教师不敢放手,担心过多,把自己当成主角,自导自讲,学生则是听众。与此相反的另一个极端是有些教师不知道自己的位置该摆在何处了,几乎"全身隐退",让学生自由发挥,课堂成了无主题变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是教学中教师"不作为"的现象,没有尽到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的责任。教师把课堂交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