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黑河学院828名在校大学生的饮食习惯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整体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7.17%,女生高于男生,肥胖及超重整体发生率为4.35%,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学生中还存在有不食早餐、口味偏重、膳食结构不合理等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005年华南师范大学全日制在校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状况进行监测.方法:采用测量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体质监测项目成绩进行总结分析,并与全国同龄大学生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学生的总体体质健康状况比较好,男生的优秀率比女生的优秀率高.偏瘦,营养不良的学生占25.08%,正常72.67%,超重1.64%,肥胖0.61%.华南师范大学男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立定跳远都明显低于全国同龄大学生平均水平(P<0.01),而台阶指数和握力则明显高于全国同龄大学生平均水平(P<0.01).女生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全国同龄大学生平均水平(P<0.01).结论: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素质的发展,采取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科学生活》2011,(5):20-21
据调查,2002年我国的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竞高达20%以上。而在乡村,在某些贫困地区仍存在营养不良的前提下,平均男生肥胖检出率也由1.6%上升为3.7%,女生由1.2%上升为2.4%。  相似文献   

4.
《内江科技》2020,(1):138-139
目的:调查深圳市龙岗区南联学校初中生抑郁情况,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抑郁状况。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深圳龙岗南联学校初中学生抑郁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采用数据数理统计法,分析不同性别、年级学生的抑郁情况。结果:174名初中生,出现不同程度抑郁的学生有86人,占比49.4%。其中轻度抑郁63人,检出率为36.2%,中度抑郁22人,检出率为12.6%,重度抑郁1人,检出率为0.58%。男生抑郁检出率为46.9%,女生抑郁检出率为54.1%,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抑郁检出率分别为53.7%、41.8%、55.0%。结论:该校初中生抑郁情绪发生情况较为普遍,总体抑郁检出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女生较男生抑郁高发。深圳特区中学生心理健康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王树华 《今日科苑》2007,(14):203-204
采用访谈和问卷研究法,对大学生网络依赖问题进行研究。我们的研究显示:重度网络成瘾的学生只占1.2%,有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的学生共占8.0%~8.8%。网络成瘾性别差异极其显著,男生成瘾性高于女生。其中大一学生网络成瘾性高于大二,大三学生比大二学生网络成瘾性高。在二年级中,理科学生上网成瘾却是最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某医学院校本科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853名医学新生进行了调查,使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并统计分析。结果:阳性检出率6.83%,阳性项目比较多的出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因子上。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比较,该医学院新生除了恐怖因子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无显著差异以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P<0.01)。男生在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上显著低于女生(P<0.01)。独生子女除了在恐怖、偏执两个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以外,其余各项因子分均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0.01)。结论:该医学院新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女生,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伊犁师范学院1040名男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各项指标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发现体质健康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正常体重组、较低体重组、营养不良组、超重组和肥胖组;肥胖组比例偏多,且各项分值均低于其他组。说明肥胖和超重对男子大学生体质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西藏高海拔世居藏族居民体质指数(BMI)的分布情况及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并进一步探讨BMI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八宿县郭庆乡(海拔4500m,179人)、芒康县纳西乡(海拔2516m,252人)合计世居藏族居民431人。对受试者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并留取血样标本进行血脂检测。结果 两组不同海拔人群的BM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整合两组不同海拔人群进行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析,体重过低占3.5%、体重正常47.6%、超重30.6%、肥胖18.3%.与正常体重相比,超重和肥胖组的TG(甘油三酯)、TC(血清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较高,而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脂各项指标均与BMI有关,尤其海拔在2516米的人群TG与BMI呈显著正相关(R=0.67,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经海拔、性别、年龄校正后BMI和血脂仍有相关性,血脂异常人群的BMI均值比血脂正常人群高2.207kg/m2(P<0.001)。结论 ...  相似文献   

9.
张达明 《知识窗》2014,(1):20-20
针对肥胖大学生人数比例逐年上升的趋势,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林肯大学,早在2009年就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3%的男生和4%的女生严重超过正常体质指数BMI(身体质量指数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18.5~24.9为正常,25~30为超重,超过30为肥胖),而这些胖学生的体质指数都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大一新生心理特点、心理健康程度。方法:采用SCL-90对赣南医学院部分2010级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在抑郁、焦虑两个因子与医学专业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医学院校需要加大对非医学专业建设力度,关注非医学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朱远  张桐  杨晓莹 《科教文汇》2013,(6):169-169,193
大学新生尽快实现专业角色的转变对其大学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因为医学专业具有特殊性,所以帮助医学生尽快实现专业角色的转变至关重要。笔者通过对某医学院2011级学生角色转变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旨在研究各种因素在医学院校大学新生角色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从而帮助指导医学院新生尽快适用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2.
医学生特点分析及入学教育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松  郭春晓  石海英 《科教文汇》2011,(18):142-143
入学教育工作可以帮助新生解决入学阶段遇到的各种问题,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对于新生来说至关重要。医学院校应该结合医学生的特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入学教育工作。根据医学生的具体特点,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加强医德教育工作,点面结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突出专业学习教育,为医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3.
谭秋浩 《科教文汇》2013,(36):68-69
近年来医学院校的新生,表现出许多新的个性特点,而新生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工作者及教育过程等方面存在一些客观问题,未能与时俱进地针对新生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为此,借鉴体验式学习理论,建构并实施体验式新生教育模式,不失为可行的选择之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的新生入馆教育方式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过关训练模式的新生入馆教育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自主式新生入馆教育培训平台,并结合江苏大学图书馆的新生入馆教育工作实践详细阐述了平台的构建实施情况。实践表明,新型入馆教育平台的使用可以大大缩短新生入馆教育的培训周期,因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及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进入高校以后,由于环境的转换,容易因为情绪情感及人际关系等原因产生心理问题,景德镇陶瓷学院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为承担大学生从高中阶段向大学阶段合理过渡的责任,从学校管理的角度和生命教育的视角,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服务保障,提出构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导航系统的思路。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健康导航体系的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大学新生的情绪智力与人际适应性的关系,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对福建某高校494名大学新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情绪智力与人际适应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情绪智力能够正向预测大学新生的人际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钱成一 《科教文汇》2013,(12):35-37
引导大学新生早日进入规范的大学生活,对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涯中德、智、体、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当今大学新生的主要共性特点,并根据这些共同特点,从生活和教育两个方面总结了在新生入轨引导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刘兴华 《科教文汇》2013,(4):178-179
如何使大一新生尽快地适应大学新生活是备大高校普遍关注的问题,更是各个新班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重点工作。同样是大一新生,高职院校和其他大学新生的状态却有着些许的不同。在引入的多种教学方法对比中,图画心理学这个新兴的学科凸显出了其独特魅力和沟通效果,在对新生适应期的指导中发挥了神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及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我国新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进而对今后如何做好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了若干建议:进行本土化研究、注重"定向"引导、凸显个体性。  相似文献   

20.
赵晨光  张宇  张妍 《科教文汇》2014,(5):207-208
本文立足于新生助理班导师工作的实践,依托学生工作经验及学生干部经历,结合当前高校教育理论,从探讨新时期高校助理班导师的示范性和创新性等重要作用出发,找出高校助理班导师培养中存在的目的性、工作上和培训内容单一等问题,提出新时期高校助理班导师应从思想上、能力上和制度上等全面培养的途径和措施,特别是对当前助理班导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