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新世纪能否健康发展,关键在创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院校发展模式。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要有大众化高等教育机构,高职院校就是大众化教育机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内部结构要多样化,层次重心要低。院校布局要走区域化发展道路,布局层次也要逐步放低,改变原有结构弊端。综合化院校结构,是抵御社会经济变动因素带来的教育需求波动风险的明智选择。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高等职业院校在调整优化结构方面,需要进行若干改革。第一要改变学历教育单一模式,培养培训并举,扩大服务面向;以专科层次为主体,避免不断升格的“自动扶梯效应”,高职院校应安于其位作出贡献。第二要改变院校高度集中于大城市的布局结构,以区域性综合学院为主,不断向中等及以下城市延伸,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大局。三要强化市场意识,将经营纳入管理;以权益需求为中心,满足群众利益,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走社会化办学道路,盘活内部资源,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积极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高职院校数和在校生数都占到我国高校数和学生数的一半以上。深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举足轻重。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不断推进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努力实现高职教育与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主体。然而传统型的精英教育质量观影响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创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为经济建设提供合格的应用型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4.
华东师范大学2008届博士付雪凌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指出,高等教育大众化强调的演进,是由以精英高等教育模式居统治地位的阶段发展为以大众高等教育模式居统治地位的阶段,在演进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等职业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者以美国、英国、台湾分别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的规模变化与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变革的应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的规模增长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财政;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只是定位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专科教育。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国际定位,顺应国外职业教育学位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完善高等教育结构,有必要在高等职业院校设立学位制。要改变单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提升职业教育层次;将专业学位延伸到高职领域;加强高职教育各层次的相互衔接以及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全面把握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众化高等教育区别于精英式高等教育的一个最本质的特征,是教育需求的多元化;与多元化教育需求相适应的是高等教育结构的多层次和教育模式、方法的多样性;我国高等教育要从指导思想、结构布局以及教育教学的方法和过程等诸方面突破精英教育模式的局限,从根本上建立起与大众化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办学格局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其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和布局也越来越合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也在提高。但是,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仍属于薄弱环节,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规模很大,其中本科院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本科院校举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指出正确处理好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找准高职定位,提高办学层次,办出专业特色是本科院校办高职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积极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高职院校数和在校生数都占到我国高校数和学生数的一半以上。深入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举足轻重。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不断推进体制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努力实现高职教育与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其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和布局也越来越合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也在提高。但是,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仍属于薄弱环节,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