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天 《科教文汇》2009,(33):265-267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本文对比了英语中hand和汉语中“手”的基本意义和隐喻意义,两种语言中“手”所衍生的隐喻存在着极大的相似之处,也有少数差异。这表明,人类对身体部位的认识在构造概念和理解世界中起着中心作用。  相似文献   

2.
汪雯 《科教文汇》2009,(1):247-248
计算机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巨大影响力使人们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其进行研究,这当中也包括隐喻研究者们,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开始渗入到计算机领域。隐喻研究表明计算机领域中体现了臆喻思维,同时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反过来也影响着人们的语言和思维。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根据莱考夫等人提出的概念隐喻,对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计算机术语进行分析,探索了计算机隐喻的基本认知结构,指出计算机术语里的大量概念是来自其他的概念域当中。本文旨在说明隐喻普遍存在于计算机术语当中,对计算机研究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晓慧 《科教文汇》2008,(31):161-162
时间是一个在人们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抽象概念。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通过概念隐喻在头脑中构建和理解抽象概念。本文对英语和汉语时间概念隐喻的构成进行对比,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4.
陈晓慧 《科教文汇》2008,(11):161-162
时间是一个在人们生活中占重要地位的抽象概念。认知语言学认为,人们通过概念隐喻在头脑中构建和理解抽象概念。本文对英语和汉语时间概念隐喻的构成进行对比,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5.
陈娟娟 《内江科技》2014,35(10):83-83
本文通过抽样法对科技英语新闻语篇中的隐喻模式进行例析,发现“事件是运动”和“事物是人”这两种隐喻模式在科技英语新闻中较为常见,其认知机制在于通过具体的经验图式识解抽象的科技概念,从而激活、更新受众的认知图式,起到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何芳 《科教文汇》2008,(34):50-50
隐喻一直是语言界研究的热点。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是目前隐喻研究的新视角,并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其中以Lakoff&Johnson的“映射理论”和Fauconnier的“合成空间理论”为代表。本文分别对两种理论下的隐喻进行了阐释。笔者认为,对于隐喻.“合成空间”理论相对于“映射理论”具有较强的阐释力,是对以往隐喻理论的一种拓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薛艳 《科教文汇》2008,(33):250-250
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认知隐喻是语篇连贯的一种隐性手段;文章采用具体语料探讨了隐喻在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概念隐喻是语篇连贯的基础,在有多个概念隐喻的篇章中,不同概念隐喻的共通蕴涵以及不同概念隐喻表达了目标概念的不同方面等机制促使了篇章连贯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科学隐喻的本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文章首先对隐喻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考察了隐喻与科学语言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引出科学隐喻的概念并对之作出了辨析与界定,分析了科学隐喻产生的原因,指出科学隐喻是科学共同体内部所使用的一种理性、对话性并且具有重要的科学认识论、方法论意义的一种特殊隐喻,最后讨论了科学隐喻的属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概念隐喻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概念隐喻不仅是语言的,也是文化的、认知的。基于人类共同的经验和认知,英汉语言有很多相似的概念隐喻,但同时由于深层文化差异,英汉概念隐喻在源范畴的选取,源范畴与目标范畴之间的映射还存在着差异。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对英语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梁倍诚 《百科知识》2023,(15):63-64
<正>认知语言学的发展推动了隐喻研究从修辞研究逐步转向研究体验性的认知活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作为认知世界的方式是当下的热门研究话题,宣传类文本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借助隐喻,形象地激活听众或读者对抽象概念的认知和理解。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每年5月26日在贵阳市举办。该会议作为全球大数据发展的风向标和业界权威性的国际平台,其全球招展宣传手册中充盈着不同类型的隐喻。就隐喻研究而言,大多数隐喻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隐喻理解与意象转换方面,  相似文献   

11.
叶鸣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64-164,162
以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围绕人体器官"心"的概念隐喻对隐喻概念系统进行探索.找出相关的汉语概念隐喻,并与英语相对应的系统进行比较,探索两种语言在这方面的异同.其目的是从中英两种语言的视角出发,对Lakoff这一概念隐喻理论以跨文化的角度来验证并解释汉语中的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12.
王晓婷 《科教文汇》2013,(26):69-71
自亚里士多德提出隐喻这一概念起,隐喻由其修辞学范畴延伸至所有领域的词、句乃至篇章。Richards和Black的“互动理论”,Lako什和Johnson等人的“映射理论”、Fau-connier的“合成理论”以及近期兴起的由Forceville & Urios-Aparisi提出的多模态臆喻理论均使得隐喻得到长足发展。隐喻渗透于生活,受制于文化,相异于意识形态。隐喻可以以词、句、篇章为平台,以语境、文化、主体自治等为着手点,结合隐喻理论,进而考察隐喻对于意义构建的作用,得到简化交流理解障碍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语言从本质上来说是隐喻的。隐喻思维对语言的起源、概念系统的形成和语言的发展产生了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响。"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隐喻思维方式使得语言在起源之时就充满了强烈的隐喻色彩;原始的经验积累形成了根隐喻,对人们概念系统的形成、对事物的认知方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隐喻思维的创造性和联想性在不同的认知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新概念、新词语、抽象语义从而不断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概念系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对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代表作“Oh Captain!My Captain!”进行认知隐喻分析,探讨认知理论对诗歌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赵娜 《科教文汇》2012,(4):134-134,146
英语广告中有许多概念隐喻的例子.从认知角度来看,概念隐喻可以被分为三种: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实体隐喻.本文主要介绍前两种,并通过对一些例子的认知解释,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英语广告中的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16.
于金龙 《科学学研究》2011,29(4):508-514
 从认知隐喻的视角,阐述了简单性思维和复杂性思维的历史演进及其科学发展背景;指出,复杂性思维范式是以“非机器”认知隐喻为其基本特征,其内在结构是以“系统”思维为基础、以“生命”和“生态”双重认知隐喻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基因作为遗传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其意义在不同的时期有着明显的差异。基因概念的这种差异是依赖特定语境隐喻地发生转移的。文章通过分析基因概念的转移,说明了隐喻正是在这种概念转移中渗入科学。之后,文章以DNA双螺旋模型为重点,分析了其构建过程中的隐喻思维以及隐喻的方法论功能——发明功能及表征功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概念隐喻和根隐喻层次分析了科学隐喻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对科学隐喻的运作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朱丽 《内江科技》2007,28(11):83-83,90
在系统功能语法中,语法隐喻可分为概念语法隐喻、人际语法隐喻。本文分析了人际语法隐喻中的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两个类型,探讨了人际语法隐喻在委婉语使用中的作用,提出了人际语法隐喻是委婉语使用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20.
很多隐喻理论旨在解释隐喻的实质及意义构建过程,即隐喻的运作机制,来揭示隐喻的奥秘所在.本文探讨了情感隐喻的运作机制.试图说明:情感隐喻的认知互动运作,即情感隐喻实质和意义构建过程是涉及两个不同概念领域之间多方面综合因素互动的结果.互动是由两个不同概念域的语义冲突激起,通过映射的方式进行,结果引起两个甚至三个以上心理空间概念之间的整合.最终形成一种新的概念,即情感隐喻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