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教学设计与评析周道心设计陈永林评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第105页至107页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教学目标:(用投影机打出)1.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  相似文献   

2.
学生学习圆的周长之前,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有关知识。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是线段之和,而圆的周长是一条曲线的长。虽然学生已经知道“周长”这个概念,但实际教学中教师很少注意可以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概念自然引入新课。 下面是一般教法设计的片断: 一、揭示课题 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说明周长以及计算圆周  相似文献   

3.
一、课例研究内容的确定“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上海“一期课改”第五册教材的内容,学生在此初次接触周长概念,至第十一册还有一次圆周长内容的学习。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把重点放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建立上,关注让学生会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技能,相对忽视了学  相似文献   

4.
<正>【课前思考】“长方形的周长”属于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的内容互相关联,知识结构呈螺旋上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中提到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生需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知道什么是图形的周长,会测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逐步发展推理意识。  相似文献   

5.
张静 《贵州教育》2012,(8):40-44
课例背景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小学六年制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初步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一课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覃小平 《广西教育》2007,(9A):27-28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作用 本节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第五册P63—65例题及练习,教学基础是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与周长。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探索、交流并确认或完善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将为今后学习几何形体的知识打下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是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开始。其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有关概念是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是难点。对此我们有以下几点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8.
眼案例1演长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长、宽都是整厘米数,这样的长方形有几种?眼错误答案演3种。分别是长7厘米、宽1厘米;长6厘米、宽2厘米;长5厘米、宽3厘米。眼思考演学生为什么没有把长、宽都是4厘米的长方形计入其中呢芽究其原因,与教材对正方形内容编排不当有关。综观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教材第一册的“认识图形”、第五册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第六册的“面积与面积单位”中,无一不是把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成两类,这种分类是学生产生错误的根源所在。第一册的“认识图形”,是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种图形的初步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9.
第五单元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本单元教材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以及周长的含义和计算两个部分,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和周长。  相似文献   

10.
<正>“周长是多少”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安排的一次综合与实践活动。在此之前,学生刚刚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理解图形周长的含义,也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本次活动,教材通过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周长的含义,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体验理性思辨带来的探究乐趣,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正>课前思考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后,在练习十八安排了这样一道习题:三年级下册学习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在练习十五又安排了这样一道习题:前者的编写意图是引导学生在对比辨析中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体会图形转化的方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后者的编写意图是在对比中进一步加强对周长和面积两个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通过学习,发现在同样的正方形中剪掉同样的小长方形,不管怎么剪,剩下部分的面积都是一样的,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听一位教师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  相似文献   

13.
在一次学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青年教师用两种设计执教了“周长的认识”一课。两次不同的教学设计,给我们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有了很大的启发。在探究周长的计算方法这一环节,第一次是这样设计的:教师首先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指着两个图形提出: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图形的周长,那这两个图形你觉得谁的周长长一些?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学生非常积极地猜测,有的说长方形比正方形的周长长,有的说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有的说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那谁有办法来证明你的猜测是正确的呢?”没等老师说完,有学生就举起了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14.
一位数学教师,教完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周长计算后,上了一堂颇具特色的复习课。课前,他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把小刀,并用纸制作两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每人所制作的正方形边长各异。上课时,在复习了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周长的计算后,他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你们能把手中的一个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吗?”这当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认识平面图形周长的概念之后.要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按教材的编排意图.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突出教学的重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因为学生刚认识周长的概念.所以不必孤立地去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有必要增加一些其他图形.如三角形、一般的四边形等测量与计算.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同时又能更好地让学生从一般图形的比较中突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殊性.使学生能更加灵活地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测量、计算它的周长.为此.我们作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首先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从边和角这两个方面进行探索,为今后系统学习平面图形的特征积累初步的经验。接着教学周长的含义,引导学生根据周长的含义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自主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练习六以及随后的...  相似文献   

17.
“长方形、方形和平行。边形。是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重点是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难点是建立周长的概念。教学这一部分内容要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来感知概念,学习新知。要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如书本面、墨水金面等,通过数、量、比,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征。教学周长时,首先使学生弄清周长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出计算公式。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时,同样要通过学生拼、摆…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69—72页例1、例2.教学要求:1.通过演示、操作、测量、讨论等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在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空间观念,并结合教学渗透思想教育.教学重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相似文献   

19.
华应龙 《陕西教育》2000,(10):22-23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的概念基础上展  相似文献   

20.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计算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难点是理解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