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汉语词类活用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类活用,作为一个语法术语,是指一个词在它所属词类的句法职能之外的一种灵活用法.这种灵活用法,超出了它所属词类固有的句法职能,担当了别的词类的句法职务,临时用如别的词类,所以称为词类活用.作为一种特定的含义,词类活用往往简称为活用.词类活用的研究很有价值.在词类问题上,把词的基本功能和临时功能区别开来,这是一个重要原则.词类活用是属词的临时功能,它不能决定词性.如果一个词只有在具体句子的用法上才能决定它的词类,实质上就否定了词类的存在,在划分词类的时候,要看一个词的本质特征,要看一个词的基本功能.如果不区别词的基木功能和临时功能,“那就是把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混同起来了.”区别词的基本功能和临时功能,研究词类活用.  相似文献   

2.
语言中总有一部分词或临时出现于另一类词的位置上而成为一种活用,或由于这种活用的广泛使用而成为一种兼类,而什么样的名词可以发生这种游移是一个值得探寻的问题。从《吕氏春狱》来看,不仅具有非典型特征的名词可以活用,具有高依附性的典型名词也可以活用。依附性的高低是指名词所表示的概念与其他概念关联的紧密程度。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五种转喻模式反映了活用的模式和动因。动名之间活用的不平衡性则反映出汉语动词性可能的历时变化。  相似文献   

3.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而划分的词的类别。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与现代汉语基本上是一致的,各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古今汉语也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是相对固定的。 但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即是词类的活用。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都可以活用,其中散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比较常见。诗词中就相对少些。现代诗词创作中也有因袭古法活用词类的例子。 本文拟就所积累的古今诗词例句谈谈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活用…  相似文献   

4.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三种情况: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活用为意动词。既然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改变了词性,相应具有某种新的意义,那么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和原词相比较是既有联系又有变化。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翻译。 1.名词前加一个动词,变成动宾短语。①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王(w(?)ng);称王。  相似文献   

5.
语言中总有一部分词或临时出现于另一类词的位置上而成为一种活用,或由于这种活用的广泛使用而成为一种兼类,而什么样的名词可以发生这种游移是一个值得探寻的问题。从《吕氏春秋》来看,不仅具有非典型特征的名词可以活用,具有高依附性的典型名词也可以活用。依附性的高低是指名词所表示的概念与其他概念关联的紧密程度。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五种转喻模式反映了活用的模式和动因。动名之间活用的不平衡性则反映出汉语动词性可能的历时变化。  相似文献   

6.
何谓词类活用?它主要有几种情况? 词类活用是指古汉语中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的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 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问题。词类活用现象中尤其要注意的是所谓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名词的用如动词与用作状语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蒋栋梁 《语文天地》2011,(12):26-27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在文言文众多的词类活用中,名词活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蒋栋梁 《语文天地》2011,(23):26-27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在文言文众多的词类活用中,名词活用尤为突出。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名词作状  相似文献   

9.
杨树森 《文教资料》2008,(21):31-32
在普通状态下,什么词类在句中作什么成分是有分工的,这些基本功能古今相同.但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以依据一定的语言习惯在句子里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本文着重分析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和动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突出的语法现象。一些实词由于临时处在了另一类词的语法地位,因而具有了其基本功能以外的功能,即灵活运用为另一类词,从而满足了人们修辞、表达上的需要。 那么,在汉语的历史发展中,词类活用与词义的演变又有着什么关系呢?词类活用对词义、词性的变化起着怎样的作用呢?这是汉语语言学上应予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