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正确认识它,对我们阅读古籍,特别是理解汉语语法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正确认识它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对我们阅读古籍和理解汉语语法特点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它是古代汉语中,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环境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其它成分。词类活用不仅是一种语法现象,还是一种修辞手段。运用词类活用,具有多方面的修辞效果,可以使语言生动传神,以及使音节和谐,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鲜明的音乐美等。  相似文献   

4.
词类活用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常常涉及的问题,但什么是词类活用,大家的认识不尽统一,这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词类活用作深入探讨。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指出:"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词类活用’。"曹先擢先生说:"从语法角度讲,汉语中的每个词,都属于一定的类别。按本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古汉语的教学实践中 ,通过对几套高校教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比较 ,谈了如何对待及如何判断词类活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汉语中名词活用为动词是一种独特的语法现象,不管是在语法、语义还是语用层面都有许多值得探究的地方。本文试图通过对名词活用为动词语义层面上的分析,揭示名词活用前后的语义关系及从名词中截取动作义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古汉语“词类活用”的运用中,存在着把“词类活用”概念外延扩大的问题,认真解决这一问题,才能把“词类活用”这一语法现象表达得更准确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普遍的语法现象。正确认识它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对我们阅读古籍和理解汉语语法特点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古代汉语中“名词活用作动词”与“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提法,结合古代汉语的语言实际,进行了名词跨域活用的论证,推出了名词跨域活用的提法,填补了学习研究古代汉语的一项认识空白。  相似文献   

10.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都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进行词类活用研究时,应注意以下问题:词类活用是一种共时平面的语法综合现象,涉及语义、句法、语用等诸多方面;词类活用作为一种语法现象,它的理论前提是“词有定类”;考察古代汉语中的活用现象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解释了名动词转类的条件及过程,区别了古汉语中名动词转类内部兼类和活用的关系、名动转类和“读破”的关系。同时,我们对古汉语中名动词转类的原因给出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2.
“动、形转名”即动词、形容词活用名词,是古代汉语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对处于主、宾语位置上的动词、形容词是否活用名词,不应持全盘肯定,全盘否定或持回避态度,应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当动词、形容词处于主、宾语位置,它们的结构形式和显层关系意义相同时,其隐层关系意义则成为其是否活动为名词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移动动词与上古汉语的类型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事件整合类型学理论研究上古汉语,对72个移动动词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在上古汉语移动动词的义项中,携带离开、到达、路径等各类途径信息的占绝对优势,因此,上古汉语中存在一个具有构架功能的移动动词系统,是动词构架语言.同时,我们还发现,上古汉语的使用者,在认知一个运动事件时,更关注运动的结果,而不是其来源或路径.  相似文献   

14.
古汉语典型位移动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派生出不同的词法特征,如名词性、形容词性、介词性、助词性、连词性等。这不仅仅是历时语法化,历时语法化只是它们分化的方向之一。通过考察,文章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方式是古汉语典型位移动词的词法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细致考辨了古代汉语中乳制品及糖类两组名物语词,共涉及八个名物词.在占有数据的基础上,仔细考辨,修正了当今一些大型辞书对这两组名物词释义不够详尽的缺憾.  相似文献   

16.
词基本上是有定类的,它在句中的用途也是相应确定的,但在不同的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词性和句法功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是古今汉语都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在古汉语中,名词的活用不仅常见,而且其用法与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很不一样,在名中充当谓语或状语中,其词性即发生变化,活用如运词,形容词或副词,其活用情形有两种:一是用作动词,其活用规律有八种;一是用作状语,其活用规律有三种。  相似文献   

17.
In Chjnese language, we all know tha some nouns can be used as verbs, for instance: "a a 4 t * * ." The originalmeaning ofee 8 '5s a bolt or IatCh, here it means to fasten with a boIt or a latch. As a noun, "ar means all the phenomenaassociatedwith eleCtrns andPTDtons. However ". - 4l t * o" "t,s a verb that means to give org6t an electric shock.Anothgr cxample is 'We 4 t t e". The charastcr W" does nO mean shoulder, bot means to undertahe or bear Evenin many Chinese idioms, it is easy t…  相似文献   

18.
任福禄先生的《古汉语“词类活用”说质疑》一文对传统的“词类活用”说大胆质疑,并在对大量的事实和数据的分析和统计之后得出结论:“词类活用”之说法不符合古汉语实际。“活用”实为兼类。笔者认为此说虽不乏新意,但有夸大其辞之嫌。由于各种原因,传统的“词类活用”存在着“过宽”问题,但并不能以此抹杀“词类活用”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9.
20.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史学研究带来了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数字化资料的最大优点是资源共享和方便快捷的全文检索。所谓资源共享,就是说互联网上的资料(没加限制的),世界各地的上网用户都可以使用(检索、复制下载)。数字资料中的全文检索系统,可以使用户的学习和研究如虎添翼。例如,有位学者研究中国古代的“矫制”,用传统方法查找资料,辛辛苦苦干了一个多月。文章写成后,请一位懂电脑的同行提意见,那位先生上网检索“矫制”,几分钟就检索完了。一对照,手工翻书查找者比电脑还少找了一条资料。这种例子在我们身边俯拾即是。使用数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