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敏 《成才之路》2009,(15):30-31
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语文成绩提高缓慢,于是学生喟叹语文难学。教师感叹语文难教。这其中自然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有语文教学中肢解文学作品、缺乏文学兴趣培养等客观因素。所谓理解力,实际上是在对语文的接触过程中,在知识点掌握的基础上。对文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的一种非纯理性的自我认知。平时我们常常把语文基本能力归结为“听、说、读、写”,事实上恰恰忽略了一种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基本能力——理解能力。因为在语文教学中,声情并茂的朗读靠悟性,比较文章异同靠悟性,感受语言文句靠悟性,体味内容情感靠悟性。沟通作者与读者心灵靠悟性。悟性.可以明理、会意、解疑、审美、创造,它是“听、说、读、写”的深层发展。可见,语文的魅力在理解力。那么。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理解力呢?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的语义教学实践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深受泰勒评价模式的影响。语文教师普遍认为:语文教学的评价应是围绕语文教学目标展开的。实践中,因过于关注目标的达成,而忽视了目标本身和目标以外对结果的评价,最终导致语文教学评价停留在层面上,存在着“唯量化”、“唯考试”、“唯分数”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3.
刘京平 《师道》2007,(1):39-40
学贵心悟。语文学习尤其是如此。但传统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关注“传道、授业、解惑”的多,关注悟性的少。不少人甚至干脆把悟性看成是人的天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由于悟性培养迟迟得不到重视,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老师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而缺少主观能动性。教材中那些岁月浸润的沧  相似文献   

4.
冯新 《广西教育》2011,(34):58-59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潘新和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在写话教学中,教师可巧妙运用例文的言语智慧,唤醒学生言语的灵性和悟性,使之成为学生写话的“拐杖”。  相似文献   

5.
悟性是不同于理解力的一种心理能力。认识客观世界,需要悟性,学习语文亦然。这是因为,绝大多数语文课文其语言层面含有言外之意,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往往具有丰厚的意蕴。鉴于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应大力倡导悟性的培养,通过学生自己“悟”的活动来培养他们的悟性。教师的作用在于有效地引导和启发。具体步骤:其一,进入文字描写的形象世界或心灵世界作真切的体验;其二,在体验的基础上充分领悟课文的内涵,并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韩堃 《考试周刊》2009,(14):57-58
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能走入“唯本”、“唯考”、“唯法”的误区.要重视学生语感的培养,教师要具备“文体意识”和“语言意识”.尤其要对学生进行科学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教师要以语言为载体.让学生独立品味鉴赏,自觉内化知识,提升精神境界,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悟性”,这是语文教学新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学生的“悟性”培养,离不开语文个性教学。一、导其入境是悟性培养的基础导其入境,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感知作者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与作者所表达的审美情感相融合的教学情境。要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把握文章精华,首先要引导他们进入到作品的具体语境中去,将语言符号“还原”成作家所构建起来的形象,然后让自己置身于文学情境之中。“入境”的教学方法是:①表情朗读;②绘声绘色地叙述。教师借助于诗情画意的语言和画面,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让学生去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从而产生美感。  相似文献   

8.
悟性是指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悟性首先是语文学科教学的要求.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它的语义的丰富性、变化性、发展性是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这决定了学生悟性培养的必要性.其次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发展的要求.语文素质教育的一个终极目标,就是通过“教”,使学生能自行“学”,“教”是为了“不教”.而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在具有一定语文素质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个性特点和思维的独特性,更灵活更有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这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即悟性).最后是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学生“生命体”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悟性的培养就是要使学生由“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发展,实现“生命体”的生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是素质教育改革。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面临着新旧教育机制的转变.面临着挑战。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唯师论”和“唯本论”的做法仍然在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落实。教育面比较狭窄.学生学习被动,以致在改革中无法取得突破.这是让很多教师感到头疼的事情.成为语文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这需要教师重新思考.摸索出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学贵心悟,语文学习尤其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悟性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培养出来。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悟性的关键有:身临其境;将心比心;透过感情悟理性三步做法。悟性是人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语文学习的悟性增强,带动了写作水平的稳步提高,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不断加强,教学质量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指出,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而培养学生的“悟性”,则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操作呢?一、感悟。“悟性”是主体对事物的直觉感应,其特点是遇到新情况,就在头脑中寻找与之相类似的经验为借鉴进行类推,这种经验有具体的形象形态,有抽象的观念形态,多次运用便能转化为反射和下意识。故“悟性”是对具有知情意事物的直觉感知、感觉、感应,就像中医的望闻问切只需直觉感应就能进行诊断一样。由于汉语存在大量的需要模糊判断、直觉体悟的特点,故教师可指导学生发挥…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习的“悟性”,究其实质就是对诗文或客观的景物或人事的理解能力。多年来我们在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提倡语文的四大能力结构:听、说、读、写。而这四种能力的高低又与悟性的有无乃至多寡直接相关,而悟性是听写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笔者惊喜地发现,不少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性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同时也不乏忽视“语文”本色、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变成了“文艺表演”、“绘画比赛”以及其他学科活动的现象,其中的“语文味”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花絮、点缀而已。细思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味”究竟该如何体现?确实是横亘在我们这些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操之过慎,会“唯语文”;操之过松,会出现“泛语文”甚至非语文。在此,笔者想借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一点浅薄的看法。一、以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悟性问题是新的教育理念下必须重视的一个重大课题,而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悟性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悟性的三个途径:广读多背;相机诱导;开展实践。  相似文献   

15.
刘京平 《师道》2007,(1):39-40
学贵心悟。语文学习尤其是如此。但传统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关注“传道、授业、解惑”的多,关注悟性的少。不少人甚至干脆把悟性看成是人的天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由于悟性培养迟迟得不到重视,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老师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而缺少主观能动性。教材中那些岁月浸润的沧桑,激情燃烧的热忱,那些无言以传的神韵,那些博大精深的超远,那些崇高脱俗的旨趣等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学贵心悟,语文学习尤其如此.在语文教学中,悟性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培养出来.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悟性的关键有身临其境;将心比心;透过感情悟理性三步做法.悟性是人对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语文学习的悟性增强,带动了写作水平的稳步提高,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不断加强,教学质量明显改观.  相似文献   

17.
悟性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结合语文阅读教学,采用多种方式方法,精心指导,把学生的悟性充分培养出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舒展和张扬。  相似文献   

18.
传统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 ,主要是讲解、提问、练习。这种教学模式 ,教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 ,学生被动应付 ,接受性地学习。课堂上教师设计好一个又一个环节 ,让学生按着教师的思路走。为了使教学达到某种“深度”,教师问个不休 ,学生忙于应付 ,课堂上大量的时间在不得要领的“分析”中虚度。课外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 ,学生课业负担十分沉重。语文教学的现状要求我们 ,必须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 ,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学好语文。积累、领悟、创造是值得提倡的语文教学方法。积累 ,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材料 ,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而不是侧重于理性分析。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清代陆世仪认为 :“凡人有记性 ,有悟性。自十五以前 ,物欲未染 ,知识未开 ,则多记性 ,少悟性。……故人凡有所当读之书 ,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熟读”。他说儿童“少悟性”是不正确的 ,但“多记性”却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吻合。小学生长于记忆 ,让他们大量接触语言文字规范的作品 ,形成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 ,是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再说 ,小学语文的大多数课文平白如话 ,只要多读就可以理解。对...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唯在启发引导”的语文教学思想,既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以说这句话揭示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本文想就“启发引导”中的“引导”谈点体会。如果说,启发为学生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改革,首先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改革。多年来被人们尖锐批评的“少、慢、差、费”,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阅读教学的僵化造成的。造成这种僵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及学生的阅读主体性的丢失则是症结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唯《教参》之马首是瞻,学生在学习中唯教师之分析是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