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士报道员宣柏林入伍3年来,已经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180多篇。去年11月,他荣立了第三次三等功。宣柏林1983年11月从浙江肖山入伍。在部队领导的关心和新闻干事的帮助下,他担任了战士业余报道员。他利用休息时间自学新闻业务书籍,努力实践,不断提高自己抓问题、抓角度的能力和新闻写作水平。一次,他到兄弟连队采  相似文献   

2.
他17岁从事新闻写作,至今已有20个年头;他从一位农民成长为县委新闻科科长和县文联副主席;他以发表重要稿件6000多篇的骄人业绩站立业界前沿;他先后两次出版了自己的新闻专集和文学专号。  相似文献   

3.
亦杰 《今传媒》2005,(9):23
法国人罗歇·保尔·德鲁瓦在《这样“玩”哲学》一书中说:“如今最不新鲜的事就是新闻。”他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说明这一观点:一个部长辞职、一桩丑闻、一场论战、一次旅行、一次专家会议、一次暗杀、女演员的一次离婚、一位公主结婚、一名歌手出车祸、一宗强奸案、彩票摇奖结果、高层政治人物死讯、电影明星动向等。他指出:“成千上万的新闻,其实并没有多少重要性。”德鲁瓦的观点和他所列举的事例,仿佛是对中国新闻现状的调查报告,太有针对性了。在我国报纸上刊登的新闻中,有相当多的“最不新鲜的事”。我手头剪贴了一些“无聊的新闻”,信手…  相似文献   

4.
曾六易工作岗位,却始终对报道工作情有独钟。几年来他先后在《解放军报》等省以上报刊、电台刊播稿件218篇,6次荣立三等功,18次受各级嘉奖,他就是河南总队三门峡市支队司令部管理员张志生。1991年,正在郑州指挥学校上学的张志生,看到《人民武警报》二版开办了“校园摇篮”专栏,就尝试着钻研新闻报道知识。为了掌握新闻写作ABC,他主动向学校的新闻干事求教,并自费参加了河北新闻刊授学院新闻函授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剪贴了大量报刊、资料,并按消息、通讯、经验、理论文章、写作知识等进行分类。他潜心研究报刊栏目特点…  相似文献   

5.
和广播新闻比,电视新闻的优势在于它有斑斓变幻的有形画面。广播新闻同样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可感的“画面”──声音“画面”。 《钱学森的三次激动》是一篇获中国广播奖和中国新闻奖的录音新闻,报道的是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同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仪式。面对至高的荣誉,钱老讲,此时此刻他并不激动,因为在此之前已有了三次激动:一次是1955年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国报效祖国时,导师称赞他的学术水平已经超过了自己;一次是建国用10周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次是被称为是中国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新闻的前半部分…  相似文献   

6.
陆恂 《军事记者》2003,(6):46-46
梁必业同志任总政副主任期间,对宣传新闻工作是很关心的。我记得在总政宣传部工作时,有一次和周岩、麻振铎同志到广州军区了解宣传新闻工作情况,梁副主任正在广州视察工作。1981年11月27日,我们去看望他,向他汇报了军区宣传新闻工作改革的情况,他听了很高兴,同我们谈了如何加强宣传新闻工作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中国新闻思想史上的一座重镇。对于他的新闻观,前辈学者已有大量文章论及,但就目前所见,多就新闻而论新闻,少有涉及其新闻思想与社会政治理想之间的深层关系。虽然梁启超一生中最辉煌的事业与新闻言论界须臾不可分,但他首先是一个以改造社会、振兴国家为己任的政治家,然后才是一个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在某种程度上,社会政治理想构成了梁启超新闻思想的根据,并通过各种形式的转换,成为他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在近代中国,梁启超第一次从社会建构的高度阐述了新闻事业的功能、宗旨与地位,他的新闻思想超越了王韬、郑观应等前驱先路,成为近代中国新闻思想的一个转折。  相似文献   

8.
范长江作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创者之一,在我国的新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他的新闻思想也经历了两次转变,而这两次转变同时也带给他不一样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要杜绝虚假新闻,需要警惕旨在吸引眼球演变为搞新闻造假的遮眼法。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近日在重庆市开征个人住房房产税新闻发布会上,澄清媒体对他两次讲话的歪曲报道。一次是他在重庆财税工作会上,讲到国家建  相似文献   

10.
那是上初中的一个偶尔机会,他采写了一篇校团委开展活动的新闻被《安康日报》刊用,从此便与新闻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已当了30多年的通讯员,在中央、省、地、县等新闻单位发表新闻作品3000余篇(件),四次被省、地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他就是陕西省紫阳县文化教育体育局副科级督学何平。 1959年毕业于安康师范学校的何平,先后任中学教师、中小学校长、县政协委员等职。几十年来,无论在何种岗位工作,都坚持业余通讯报道工作。仅1994年以来,他  相似文献   

11.
空军某部新闻干事颜新文,确是位搞新闻的人才。在军内外报刊上,时常可以看到他写的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作品。从军18载,他从文学爱好者、业余报道员、师专职新闻干事到军区空军专职新闻干事一路走来,壮怀激越地为当代军人放歌。他发表各类作品1800多篇,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周坤仁上将在后勤工程学院新闻干事陈福强的新闻工作有关报告上批示:“典型宣传不错,有力度、有广度、有深度”、副政委杨德清中将批示:“成绩可佳”。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采访了这位仅从事了4年新闻报道工作,三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获二等功的新闻干事。见了面,才知他是个标准的文人:眼镜,害羞,不善辞令。好不容易找到他爱人聊天,进行间接采访,并翻箱倒柜找出他在全国各地报刊、电台、电视台刊播的1100余篇(条)新闻作品,以及100多个荣誉证书,我这才对他4年来所付出的艰辛和取得的成果惊叹不…  相似文献   

13.
他入伍仅5年时间。却先后有300多篇(幅)新闻稿件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10多篇新闻作品在省市级新闻单位获奖。个人年年被军区《前卫报》评为优秀通讯员,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他就是济南军区某防空旅政治部一级士官报道员田宝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8年前,江苏一家报社的一名编辑在给一个叫李玉银的函授学员写鉴定时,特意加了这么一条评语:该生在写作方面很有发展前途。8年后的今年,此语真的得到应验:李玉银当上了北京军区某高炮旅的新闻干事。李玉银是1990年3月从山东利津县来到塞北军营的。部队火热的生活激发着他的创作欲望,新训期间,因在被窝里打着电简写稿的他被班长善意地“克”了好几次。1991年3月,他调进了政治部报道组。能有一个专门从事写作学习的环境,这对李玉银来说如鱼得水。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完全是两码事,他写的新闻稿件一次次被新闻干事“枪毙”了。于是他首…  相似文献   

15.
年终统计的时候,驻马店市人民医院说图书管理员郑志军在省以上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七十二篇。一个小小的县级医院,怎么出这么多新闻?我立即去核对。在小郑那小小的图书馆里,我细细翻看他的见报剪贴本,果然不错,有的稿子还被几家新闻单位转载或转播呢!我高兴地要求他谈谈在小天地里是怎样抓新闻的? 他笑笑说:其实,原来我也认为天地小,没啥新闻可抓。不过实践改变了我的看法。他谈起了开始写稿时的一件事:一次,  相似文献   

16.
他干过水电工,当过司务长,却硬是凭一份对新闻报道工作的痴迷.在新闻路上“羽化成蝶”.干出了让“科班”出身的新闻干事都佩服的成绩。入伍16、年,他先后在《解放军报》《科技日报》与《中国军工报》等军内外媒体发表各类稿件1800余篇(幅),并连续9年被基地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他所在单位也多次被评为新闻工作先进单位。因为新闻报道工作成绩突出.他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他叫顾建,是总装驻豫某基地后勤部的一名士官报道员。  相似文献   

17.
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新闻干事邢珊瑚给自己立了这样一个信条:诚实做人,勤恳做文。为何立此言?他说,新闻工作是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写新闻同做人一样,来不得半点虚假。10年来,他在新闻园地里,坚持用这八个字勉励自己,辛勤耕耘,取得了累累硕果。他先后在《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军内外报刊刊播新闻稿件800余篇,年年有作品获奖。 初入军营时,邢珊瑚并不懂啥是新闻。1990年新兵训练结束后他到机关当通信员,一次在邮局取信件,看到邮局同志帮战友封好破了口的信不说,还特意附了提醒说明。他很受感动,写了篇表扬性…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召开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和出席这次会议的新闻出版界的部分代表作了一次长谈,其中谈到了他对新闻有没有阶级性的观点。他说:“在阶级消灭之前,不管通讯社或报纸的新闻,都有阶级性。”毛泽东在这里所指的新闻有  相似文献   

19.
王揖同志去世了,近五十年来一直战斗在新闻战线上的老战友就这样匆匆离开我们了。大约在他去世的两个星期之前,他曾经两次到我家里来,和我谈到他最近工作的情况。一次谈到他负责筹备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就是纪念延安时期同在延安城东清凉山工作的《解放日报》,新华社、广播电台和出版局等单位的一个纪念馆。他说这个纪念馆的筹备工作已经快好了,10月就叫以开馆了。他还拿来了他最近写成的两篇文章给我看。一篇是讲延安《新中华报》的创办经过,一篇是讲延安《解放日报》在1942年是怎样进行改革的。他很高兴地告诉我,总算把他在延安工作期间这两件大事写出来了。还有一次是同我谈到筹建新闻中心大楼的问题。他当时很乐观地告诉我,新闻大楼的修建方案已经经国务院和书记处的同志批准了,已经送到北京市政府去了,很快北京市政府就要开会把这个事情敲定了。这两次谈话他心情很愉快、很开朗,回想起来,情景宛如昨日。想不到这竟是我们的诀别谈话,而他的两篇文章竟是最后遗作,那个新闻中心大楼也成了他未竟的遗愿!我知道他犯病人医院是在他入院以后的第二天,  相似文献   

20.
当他在华东电网第24次新闻工作会议上,从电网公司领导手中接过2003年度华东电网新闻工作先进个人的大红奖状。当大会特意安排他登台发言,面对一百多位与会代表时,他热泪盈眶,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他在华东电网新闻工作会议上多次发言,可这是最后一次。几天前他年届六十,离开了为之奋斗二十多年的新闻宣传岗位。他就是靳广道——华东电力系统一个很响亮的名子。1984年至2003年,他连续20年被评为华东电网新闻工作先进个人。而除他之外,20年间还没有人超过10次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