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中学生朋友时常感到苦恼: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学了不少,可阅读能力为什么总是提高不上去。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语言的品味能力不高。无论指点何种阅读迷津,都绕不开“语言文字”这一关。语言文字既是阅读的媒介,也是指向鉴赏精神家园的通道。张志公先  相似文献   

2.
古人以诗教为启蒙之始,终身笃学而不懈怠。中国是诗歌大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无不渗透着诗歌的韵味,现代文明也无不彰显着诗意。  相似文献   

3.
陈关根 《青海教育》2001,(11):25-26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领会课文表情达意的方法和作用。古人云:“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这种“思”与“言”的能力就是语文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这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起码要求。怎样才能把语言文字落到实处?我们认为应该从词和句的训练入手。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能独立运用,表达一定的意义。句子是由词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  相似文献   

4.
甘岱昌 《学周刊C版》2014,(5):139-139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叶圣陶在《略谈语文学习》中提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贯起来。也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惯。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叶圣陶在《略谈语文学习》中提到:"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这两方面必须连贯起来。也就是说,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知识是必要的,但是这种知识必须成为习  相似文献   

6.
品味语言是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增强阅读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精雕细琢处、看似寻常处、文本空白处和文字优美处,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根本原因是忽视了语言文字训练。“语文就应姓‘语’,语文课一定要重视语言文字的教学和训练。”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首先要进一步认清语文学科的性质。《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领会课文表情达意的方法和作用。古人云:“思风发于  相似文献   

8.
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鉴赏诗歌就是要从诗歌的语言入手,进入诗歌的意境,体悟诗人的感情。  相似文献   

9.
在诗歌教学中,为让学生深味作品中某些字、词、句、段的意蕴,对它们或删或换,进而引导学生比较感悟,是帮助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现结合实例说说其妙用。一、运用换词法可浅中探幽有些诗看起来很浅显,难以看出深意,这时,不妨用换字换词法引导学生“浅”中探幽。上高中语文第三册诗歌单元之前,我要求学生谈谈对李白《静夜思》的理解。有学生就偷着笑,其意是说,老师不该拿小学生的问题来考他们,不过还是有几个学生起来,对诗作的题材、主题、语言、写法,甚至广为流传的原因等问题,发表了看法。随后我把这首诗的异文“床前看月光,疑…  相似文献   

10.
诗歌的极为丰满的内容,是依靠精炼和谐的浯言形式来表现的。一首诗,从诗行的排列到每一个词语的运用,都要构成一个情思声色和谐美的有机整体,使我们得到爽目悦耳的美感享受。诗的语言,最精粹、最形象、最富有音乐性,经过诗人的锤炼加工,是字字珠玑。我们能深刻感受诗的内容,就是由于对诗的语言有了纤细敏锐的感觉和理解。向学生讲解诗歌,若是完全用教师的另外一套语言代替了对诗歌本身语言的具体分析,那会冲淡诗意,只在诗的表面滑过去,学生终究弄不清这首诗为什么好,也得不到刻骨铭心的感受。 所谓扣紧诗的语言,具体细致地体会分析,不仅要讲清某些生字难词,还必须从艺术审美角度,体  相似文献   

11.
在诗歌教学中,为让学生深味作品中某些字、词、句、段的意蕴,对它们或删或换,进而引导学生比较感悟,是帮助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方法。现结合实例说说其妙用。  相似文献   

12.
美的语言是美的心灵之花,是时代和历史的瑰宝。在我看来,美的语言简直是最高人生价值的永恒体现。古今将相在何方?惟有名言名语后人忘不了。即使是语言艺术大师自身,人们也大多不记得其官其位,只记得其言其语,譬如范仲淹,无疑是以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流芳百世的。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青.诗歌,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是诗歌语言的高度凝练性,诗歌语言区别于一般的记叙描写性的语言,也区别于一般的议论说明性的语言.因为"诗的活动领域是语言,因此,诗的本质就必须通过语言的本质去理解"(雅可布逊<何渭诗>).诗歌的语言十分富有表现力,它是诗人独创的高度锤练的个性化请青,是最富有文学性的语言,往往‘以一当十",力求"一字传神".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曾被人指责为“误尽苍生”,在很长的时问里我们也忽视了诗歌教学,忽视了领悟语文教学那诗意的美。新课程在这方面改革的力度很大,在教材中大幅度增加了诗歌(特别是古诗词)的内容,并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曾被人指责为"误尽苍生",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也忽视了诗歌教学,忽视了领悟语文教学那诗意的美。新课程在这方面改革的力度很大,在教材中大幅度增加了诗歌(特别是古诗词)的内容,并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所谓的“古籍版本”指的是古籍在传抄、刻印过程中出现舛误或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本子。古籍版本的差异也会影响到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教材依据的版本不同,它所引用的古诗词或者古文也会有相异之处。于是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篇文章,选入不同的教材版本,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传递人类文化、塑造人类心灵的艺术。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鳃读文本,尤其是对文学作品中的美词、美句,更需要用美的眼光、美的情感去品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内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可见,欣赏文学作品主要从三方面人手:语言品味、形象感染、情感熏陶。语言品味是文学欣赏的关键,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抓住一枝一叶的细节,挖掘其中的语言韵味,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呢?  相似文献   

18.
<正>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不同类型的散文组合,本单元导读中有一条教学目标:"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这一句话,难倒了授课者,什么是反复品味、欣赏,难道把这一句或是一段文字让学生多读两遍就能品出了,如此神奇的重复性动作就能一步到位地帮助学生体会到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受和思考?答案不言自明。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反复品味、欣赏语言呢?  相似文献   

19.
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现在许多教师认为语言教学可有可无。品析语言有途径。联系主旨思考语言的内涵的丰富性,可以比较品味,可以想象品味,探求语言的延伸性,可以换个角度品味,或者以写促品等。方法得当,师生可获得学习语言的快乐。  相似文献   

20.
品味古代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古代诗歌教学无疑可以达到这一要求。那么如何品味古代诗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