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黄爱 《新闻三昧》2007,(6):55-56
四、用文学笔法写新闻特写萧乾一生中从事过多种文学尝试,小说、散文、翻译都很有成就。然而他在从事新闻工作的同时,撰写并出版了多部中文和英文小说。所以,根植在萧乾身上的文学素质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他的新闻写作,留下深深的文学印迹。从一开始,他就无意识地偏离了传统的客观性新  相似文献   

2.
禹菲 《新闻三昧》2007,(12):54-56
在中国,有这样一位令人尊敬的老人——他,来自另一个国家,却同中国人民一起参加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并且为此经历了种种坎坷波折,甚至生死关头的考验,却始终坚定地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并肩作战;他,是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3.
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是美国新闻传播史上备受推崇、极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和政论家,还是第一位对“民意”作深入研究的学者。他用毕生的聪明才智为美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出路献计献策。西方世界朝野均十分推崇他,赞誉他为“首屈一指的无  相似文献   

4.
覃林 《新闻三昧》2007,(9):55-56
张季鸾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舆论界无人不知的一位骄子。他主持《大公报》笔政15年,成就辉煌,社评影响巨大,开创了大公报时代。《大公报》成为当时国内最有影响的报纸,新闻行业的一面旗帜,国内举足轻重的舆论重镇。  相似文献   

5.
陈海波 《新闻三昧》2007,(10):54-56
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是20世纪当之无愧的新闻巨擘。1928年,富有冒险精神的斯诺远涉重洋来到中国,担任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以旅行记者身份在中国进行采  相似文献   

6.
7.
邵飘萍(1886-1926)是中国新闻界的全才。在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新闻从业生涯中,他成功地扮演了三个角色:新闻工作者、新闻学  相似文献   

8.
廖剑华 《新闻三昧》2007,(11):54-56
2007年9月15日,一条从意大利佛罗伦萨发出的消息传遍了世界:一位名叫奥莉娅娜·法拉奇的77岁的女士离开了人间。无论是她的崇拜者还是她的反对者都无法对她的离去无动  相似文献   

9.
肖俊 《新闻三昧》2007,(3):55-56
在中国近现代报业史上,作为世界报业大会副会长,中国报业大王,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史量才的名字是不能不提的。他在1921年10月出资盘下上海《申报》,自任《申报》总经理,以“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为办报精神,大胆借鉴西方资本主义企业和报业经营管理的经验,引入西方报业竞争机制,开展了近现代中国民族资产  相似文献   

10.
一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特别是上中学时,都做过作家梦,我也不例外。虽然当今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文学与80年代初期相比,地位已经一落千丈,现今作家的地位,也远不如“从前”。但是在读书的时候,很少有什么功利的念头。读着从古到今大作家、大诗人的传世之作,不能不怦然心动,我至今心里亦然。面对古住今来的大师,在采写了一些自  相似文献   

11.
自从你做记者以来,大约有两三年的时间了吧。从你发表的一些新闻作品中可以看出,无论你的采访能力还是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也可以看出,你读了不少的书,知识面大大地扩展了。这是值得鼓励和祝贺的。我今天写信是想提醒你,不要仅仅满足于目前的成就,在你面前还有更高一层台阶,等待着你去攀登,就是要争做学者型记者。学者型记者也可以称做专家式记者。他的特点是集记者和学者于一身。一方面具有社会活动家的素质,头脑灵活,反应机敏,视野广阔。既是时代潮头的瞭望哨,又是历史风云的记录员,拿起笔来写报道,倚马可待;另一方面又具备学术研究的基础,知  相似文献   

12.
为了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尹均生教授主编的《中外名记者眼中的延安解放区》。在该书问世之际,我们从书稿三审意见中摘录数段,其指出的问题从略。  相似文献   

13.
记者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三个字上:"新"、"快"、"广". 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大家一定很熟悉,这是影响了几代人的一篇文章.魏巍当年在志愿军某部采访构思"最可爱的人"时,<人民日报>社记者李庄(后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也在同一部队采访,并很快写了通讯<被人们欢呼"万岁"的部队>,在<人民日报>发表.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大多数人只知"最可爱的人",而不知"万岁的部队";笔者曾将这两篇文章对比着读,毋庸讳言的是,后者确实逊色得多,作者本人也曾坦承"质量平平".  相似文献   

14.
笔者踏入记者园地已历八年,回眸新闻,自感有待总结提高者众矣.故不敢致懒,露夜曦晨,风午雨夕,长思片想,连缀成篇,得此栏文.而今捧献诸君,只愿不致贻笑大方也.  相似文献   

15.
记者行为学是一门科学。它既是客观社会新闻实践的产物,具有自身产生、发展及其活动的必然性;它又是客观社会综合实践的反映,兼有诸学科活动的共同规律性。因而具有自身学科的规律性知识体系。 A、记者行为学同诸学科联姻构成了该学科的综合性知识体系首先,记者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按照《社会科学新辞典》的解释,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类行为、需要、动机三者之间的关系,探索人类行为规律的  相似文献   

16.
作家、政治家与记者初学新闻,大概都听人说过,新闻界是十字路口,一条路通向政界,一条路通向文学界。翻开中国新闻史,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批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型记者,像梁启超、章太炎、瞿秋白,各领一时风骚。再往里看去,是喧闹的作家型记者的方阵,里面熟悉的面孔不胜枚举。可是,他们在新闻界闯荡了一番后,终于还是成就别一种伟大的事业去了。老死在新闻的屋檐下的名记者竟是那么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科技在电视领域被创造性的运用,特别是自从电视界产生了诸如《望长城》之类的现场报道纪实片以后,电视记者纷纷由步入现场,进而到步入画面,大量的现场报道给观众提供了更为真实、快捷的信息,使电视节目突破了干人一面、万口一腔的模式,不断从幼稚走向成熟。 与此同时,大量的现场报道也把记者的镜前采访一览无余地实录出来,记者的风度气质、情绪表  相似文献   

18.
作家、政治家与记者初学新闻,大概都听人说过,新闻界是十字路口,一条路通向政界,一条路通向文学界。翻开中国新闻史,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批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型记者,像梁启超、章太炎、瞿秋白,各领一时风骚。再往里看去,是喧闹的作家型记者的方阵,里面熟悉的面孔不胜枚举。可是,他们在新闻界闯荡了一番后,终于还是成就别一种伟大的事业去了。老死在新闻的屋檐下的名记者竟是那么少。解放以后若干年里,在极左路线和封建遗产的双重挤压下,新闻一度沦为政策的图解乃至政治角逐场上的“打手”,中国记者的路越走越窄。出路只有一条,充当“墙头政治家”,上面刮什么风就掀什么浪,搞什  相似文献   

19.
从中国西北角走出来的名记者──范长江(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没想到”的故事》这篇通讯,在河南省1987年的好新闻评比会议上,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都说这是一篇集思想性与可读性于一身的好作品。评价一篇通讯,首先要看它反映的主题是否抓住了当前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提出和回答了人们的普遍关心的事情,它对推动当前的工作有什么意义,给人留下什么样的启示等。《“没想到”的故事》是通过西安客运段270/269次旅客列车“端泥饭碗”列车员的先进事迹,生动地反映了铁路用工制度的大胆改革,回答了一些同志在贯彻国务院关于改革用工制度条例中所产生的一些疑虑:什么“临时工不好管理”,“用临时工服务质量或生产质量没有保证”,“临时工出了问题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