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相马与赛马     
“伯乐相马”成为选贤任能的美谈,已流传数千年,一直得到人们的交口称赞。无论是封建时代的国君,还是当今的领导干部,当他们任用了一些经他们所发现的人才之后,便欣欣然以伯乐自居,而被选中者则成为人们所艳羡的“千里马”。然而,正如韩愈在《马说》中所写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尽管人才到处都是,但因伯乐太少,有幸能成为“千里马”的却寥若晨星。“伯乐相马”的另一大缺陷是主观因素起了太大的决定作用。不是曾有这样一则笑话吗?某人为卖掉一匹平庸的马而请出了伯乐,伯乐只绕着马转了一圈并点点头,结果此马立刻身价百倍。由此不…  相似文献   

2.
选才四议     
常言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确实,有了伯乐,不愁找不到千里马。这一来,找千里马又转化为找伯乐的问题。伯乐也是一种人才,是识别人才的人才。伯乐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呢?我国古代有不少关于千里马的精采故事。这些故事精采之处在于,它们不是去渲染千里马如何“数百里瞬息而至”,而是侧重于讲伯乐和伯乐怎样找千里马,在选才问题上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大家都知道伯乐善于“相马”,所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也。其实,在古代典籍的记载中,伯乐乃是天上星宿,其本职工作是“司马”或者“典马”。说白了,伯乐就是养马的天神。  相似文献   

4.
韩愈在《杂说》的《说马篇》中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担心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此怀才不遇,类似韩愈心境的在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中颇有市场。以“过犹不及”为特征的“中庸之道”羁绊着一些大中专毕业生的思想,把与世无争,“藏才隐智”作为君子之道,不  相似文献   

5.
千里马证书     
国王看坐骑死了,就叫伯乐帮着挑一匹千里马。伯乐说:“好,我这就去。”伯乐来到千里马交流中心,租了一个摊位,挂起一条横幅,横幅上红底白字大书:“国王招聘千里马,待遇优厚。”应聘者立刻蜂拥而来,把伯乐的摊位围得水泄不通,纷纷递上证书。伯乐接过证书,一一翻开,戴上老花眼镜仔细端详,每一本证书上都写着“千里马”三个字,还盖有又红又圆的公章。伯乐自言自语:“咋这么多千里马?”众马齐声说:“以证书为准嘛。”伯乐说:“我要验验你们的证书是真还是假。”他用手指蘸了一点儿口水,正要往一本证书上抹去,有一匹马就喊:“干什么?”伯乐说:“…  相似文献   

6.
有一匹年轻的千里马,在等候着伯乐来发现它。 商人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吗?” 马摇摇头说:“我是千里马,怎么可能为一个商人驮运货物呢?”  相似文献   

7.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朝野上下可谓人才济济。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那么,谁是三国第一伯乐?司马徽,时人称之为水镜先生,史称其一生清雅,善知人。  相似文献   

8.
动物的牢骚     
老鼠:虎狼吃人,但人类却要保护它们。我们不吃人,人类却要消灭我们,现在是法制社会,我们要上诉。螃蟹:世上没有横行的道儿,我能横行吗?蛇:过去顶多只咬人一口,现在反了,我们被他们活剥生吞了。蚊子:麻雀都平反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平反。不是说要保护我们这些人类的朋友吗?奶牛: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人类喝牛奶,为什么不能直接去吃草,真是多此一举。马:想骑就骑,何必老拍我们的屁股。历史上有记载:千里马好寻,伯乐难找。现在怪了,遍地是伯乐,千里马在哪里?羊:搞什么克隆羊,那我们还要不要祖宗了。狐狸:当年他们诬蔑我“狐假虎威”,如今你看…  相似文献   

9.
缘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之说,常乐得伯乐终日昏昏然,直觉得身价陡增百倍。瞧他趾高气扬的样子,连相马的态度也非同于以往。一日,马场上聚集了许多来自四面八方的马,等着伯乐慧眼识珠。伯乐呢,高傲地在马场内瞧瞧这匹,望望那匹……最后,不仅对马们不屑一顾,还指手划脚地对马们进行了训诫:“如今,我要相的是像徐悲鸿画的那一匹昂首疾驰的奔马。都说‘千里马常有’,可惜你们这些马中,我还没发现千里马。马群中身材高大形态姣好的马,很可能是品性极差的劣马;色彩艳光泽好长得俊的马,很可能是经过化了妆的马;招人现眼装…  相似文献   

10.
人才是客观存在,无处不有,关键是如何发现人才,识别人材,重用人材.古语云:“千里马常在,伯乐不常在。”“千里马”要驰骋奔腾需要伯乐的识别。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可谓是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千里马”被识别的过程,尤其值得注意得是在秦汉到两晋南北朝这八百多年中所一直延续使用的察举制度。  相似文献   

11.
孙娜 《辽宁教育》2014,(10):1-1
伯乐善相马。有一邻居与伯乐相处甚好,其子成年后,遂求伯乐收为徒弟。伯乐应允,但在教授时却只教其相驽马,即一些只能拉车耕地的普通马。村里一富人也有一子,也来求伯乐学相马。因这富人平日狡诈贪婪,伯乐对其厌恶,但碍于乡亲情面,不得已收其子为徒,而后只授其子相千里马之术。先前那位邻居见状大为不解,于是问伯乐:“你我相交甚好,怎么只教我子一些普通的相马本领,而你与那富人交恶,却教其子相千里马的绝技,为何?”伯乐说:“千里马不常有,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急。 ”  相似文献   

12.
信培 《良师》2010,(8):62-62
伯乐相中了三匹千里马,如获至宝。三匹千里马在马棚里生活了几天后,就去找伯乐。  相似文献   

13.
伯乐与陶马     
伯乐是一个非常有本事的人,只要站在马群前,或是有马从他身旁走过,他立刻就会看出其中有没有千里马。这天,一位烧窑的工匠说:“伯乐老师,您好!久闻先生大名。我想请您看一看,我烧制的这一窑马当中,哪一匹是千里马呢?”  相似文献   

14.
韩愈《马说》开篇说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两句话表明了是“伯乐”创造了“千里马”,千里马只是被动地站在原地,静候着伯乐的发现,也就是机遇的到来。如果说机遇是幸福的话,那千里马就是在生活中等候着幸福来临的人。总是让命运主宰着自己,从不去争取,只会在原地怨天尤人,这样的人才,只是一个迂腐的“聪明人”,终有一天会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千里马应该去主动创造机遇。机遇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懂得创造机遇的人,也一定懂得创造生活。有时候,显示自己的实力是必要的,这绝不是骄傲,而是自信的…  相似文献   

15.
按图索骥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拉着车艰难地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  相似文献   

16.
伯乐相马     
正国王的坐骑死了,命伯乐重新挑选一匹千里马。伯乐来到市场上,挂起横幅"国王招聘千里马,待遇从优"。应聘者竟蜂拥而至,把摊位挤得水泄不通。伯乐自言自语:"咋这么多千里马?"众马异口同声地说:"以证书为准嘛。"伯乐沾着口水就要往一本证书上抹去,"干什么?""有的公章是电脑打的,用的是墨水不是印油,用水一抹就脱落。"这时,有的马夺过证书就  相似文献   

17.
伯乐常在     
韩愈的《马说》一文脍炙人口,流传了一千二百多年。文中说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于伯乐难得,千里马常被埋没,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一千多年来,大家认为韩愈已经把“千里马”的问题说透了,也就是说,只要找到了伯乐,千里马就在眼前。然而,有一点至关重要的问题韩愈却没有告诉我们:千里马该如何主动寻找伯乐?  相似文献   

18.
千里马《战国策·燕策》:“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顾名思义,千里马是日行千里,跑得很快的马。后常用来比喻人才。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眼《魏书·杨播传》:“逸为政爱人,尤憎豪猾,广设耳目。其兵吏出使下邑,皆自持粮,人或为设食者,虽在暗室,终不  相似文献   

19.
虽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一匹马只要它能够尽力地展现自己的才华,那么即使没有伯乐,它也不会被埋没。反之,如果有伯乐,而千里马不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试问:伯乐能发现它是一匹千里马吗?所以我认为一个真正的人才是不甘被埋没的,一定会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展现自己的才华。“伯乐相马”虽然是一种选拔人才的方法,但“毛遂自荐”则是更加有利于展现才华的方式。毛遂凭着自己的胆识,向平原君自我推荐,为赵国出谋划策,促成楚赵两国联合抗秦。假使毛遂自甘懦弱,无胆自荐,那么赵楚能够结盟吗?毛遂又能为国家效力吗?…  相似文献   

20.
伯乐常在     
黄剑秋 《今日教育》2007,(2S):59-59
韩愈的《马说》一文脍炙人口.流传了一千二百多年.文中说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由于伯乐难得.千里马常被埋没.只能“骈死于糟枥之间”一千多年来.大家认为韩愈已经把“千里马”的问题说透了.也就是说.只要找到了伯乐.千里马就在眼前。然而.有一点至关重要的问题韩愈却没有告诉我们:千里马该如何主动寻找伯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