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全国未成年犯进行相关调查显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诸多方面存在差异:独生子女家庭的夫妻关系劣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多地得到父母关心,独生子女受母亲的影响多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祖辈交往多于非独生子女而与邻里交往少于非独生子女。针对这些差异,改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需要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高夫妻乃至家庭的和谐度,改变父母因一个孩子而带来的心态变化,加强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为扩大独生子女邻里间的伙伴交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正城市和农村的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现象已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性的社会,大多数独生子女是在"糖水"里泡大,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往往经受不住任何风吹雨打。为了孩子的明天,教师和家长都有责任共同来探讨独生子女教育的新路子,完善独生子女教育,给独生子女一个灿烂美好的明天。一、独生子女的特点独生子女某些优良或不良的个性并非先天具备,与家庭教育关系密切,分析之独生子女有其优点,也有弱点。1.独生子女的优点。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来说,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人口的逐渐增加,以及独生子女问题的不断出现,社会对独生子女的关注日趋显著。而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作为对独生子女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其日常行为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业状况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2007年首都高校学生学业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对北京的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文化背景显著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享受了更优质的高等教育,在校支出更高,但学习主动性的不足导致在学业成绩上落后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5.
姬东凤 《成才之路》2011,(23):84-85
近年来,我国独生子女比例迅速增加,在今后四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独生子女将成为我国教育对象的大部分,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已成为一个关系整个新生一代面貌的重大问题。所以,教育好独生子女是一件大事,而独生子女的幼儿期教育尤为重要。作为幼教工作者,如何做好独生子女的幼儿期教育引起了我的思考。一、要掌握和了解独生子女个性品德  相似文献   

6.
基于北京市中小学调查数据,构建倾向分数配对模型,考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状况。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整体较高,且与非独生子女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活满意度的五个维度上,独生子女对朋友关系的满意度最高,而对自我的满意度相对最低;控制了个体、家庭、学校等因素后,独生子女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而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中国,"独生子女"已大面积出现。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现在当上了老师,而他们的学生是新时代的独生子女,这将会在教学中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一、独生子女现象在教育领域的现状独生子女是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时成长的一代特殊群体,这一客观事实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明显的社会印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具  相似文献   

8.
独生子女曾一度被学术界认为是“问题儿童”,特此意见的人认为独生子女聪明、健康,但胆小、自私、不善与人交往等。近些年来的研究趋向则更多地对此持否定意见。就独生子女的社会性交往来说,我们赞同后一种意见,我们的研究也表明了这一点。从总体上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社会性交往能力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且几乎所有的分项比较也没有反映出显著性差异,甚至有些方面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强。我们认为,独生子女是否优劣,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家长,教育者对独生子女的认识、态度、以及教养措施,这是决定独生子女社会性交往能力强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警校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性别、独生子女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986名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在性别方面,女生的一类人数所占比例高于男生: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比较时,独生子女的一类人数所占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结论:在警校大学新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调查发现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总体健康,但呈复杂化趋势,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比较,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并不乐观。高校必须从全球化实际出发,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观念、方式和载体等多方面改革创新,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大学校园中"独生子女新时代"的出现已是一个新的综合的社会现象.随着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数量的增加,开展对独生子女大学生问题的研究愈显重要.本文仅以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为出发点,分析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基本情况,并对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培养独生子女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方法,对我们辅导员做好高校学生工作,以及促进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三十多年来,独生子女群体一直备受中国社会关注,并形成了负面的刻板印象。近年来,随着数量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逐渐进入劳动力市场,社会对独生子女群体的刻板印象进一步转化为劳动力市场上所出现的对独生子女的偏见甚至歧视态度。但到底独生子女群体经济行为有何不同?迄今为止,经济学界对此研究甚少。Cameron等(2013)在Science上发表的研究是目前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经济偏好和行为的唯一经济学研究。本研究首先对Cameron等(2013)的研究方法及其对所发现结果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分析,进而在该研究基础上,采用了与之不同的抽样方式,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人群开展系列实验,在控制性实验条件下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风险偏好、时间偏好、亲社会的合作行为以及反社会的侵占、报复行为,试图识别在多种行为上两类人群间可能存在的差异。研究通过比较同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有效控制了因年龄差异而可能导致的系统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本研究所涉及的个人独立决策的风险偏好和时间偏好,以及与其他博弈者策略互动中的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并且这一结果在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因素的多元检验中仍然一致。本研究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相关经济行为上的比较,以及如何认识了解独生子女群体提供了新的证据。对独生子女在劳动力市场的偏见需抱有谨慎态度。带着偏见面对劳动力市场上的独生子女会扭曲市场,并影响劳动力市场上的正常公平的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尤其是城市,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有许多明显的差异,出现了很独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全面正确认识独生子女成长发展特点、怎样教育培养独生子女,已成为教育界以及家庭的一个重要话题。文章在简要分析独生子女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独生子女教育应该注意的八对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关注独生子女教师的角色适应,探索实施提高其角色适应的方法和途径,促使独生子女教师群体尽快成长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青岛独生子女教师特点进行概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独生子女教师角色适应的现状,提出了独生子女教师角色适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均出现了诸如"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弊病"、"独生子女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等意见相左的言论。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响小学独生子女个性的形成因素,我们采用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编制的简化版的艾森克人格问卷,对564名小学生进行研究,其中有效问卷549,有效率97.34%。结果发现,现阶段的小学独生子女的独立性相较与非独生子女而言较差,而且独生子女相较于非独生子女有较多的心理问题,诸如偏执、内向等。但独生子女的竞争意识较强,有较强的自信心和主观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综述了美国心理学界关于独生子女的大量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认为,独生子女在一些方面与同龄人相似,在另一些方面则优于非独生子女,在正常养育下独生子女适应良好。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独生子女是一个特殊的人口群体,这个特殊群体是我国今后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将承担起迎接未来挑战的重任。随着我国独生子女人口的逐渐增多,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加强独生子女教育工作迫在眉睫,加强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研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刘芳铭 《考试周刊》2007,(36):157-158
"独生子女"一代是真正的跨世纪的一代。他们的社会化状况直接关系着中国的未来和发展。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在社会化的主体方面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我们应根据独生子女社会化进程中的主体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为独生子女社会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独生子女人口的逐渐增加,以及独生子女问题的不断出现,社会对独生子女的关注日趋显著。而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作为对独生子女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其日常行为活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文献资料、体质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太原师范学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和身体素质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揭示了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体质中存在的差异。通过研究,可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体质有个全面的了解,也可为我院开展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等提供事实数据参考,使体育教学改革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