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中国作曲家将小提琴表演艺术与中华民族元素相结合,成功走出了西洋乐器中国化的道路,让小提琴成为中国百姓熟悉的乐器,创作出了大量中国人民喜爱的作品。20世纪中国小提琴音乐作品中的民族元素主要体现在小提琴作品的题材民族化、风格民族化、演奏技巧民族化三方面。  相似文献   

2.
陈钢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交响音乐作曲家,他为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从作曲家的三个时期来分析他为小提琴创作的独奏曲,论述了陈铜创作中宽广的"民族化"路线,对于西洋乐器"民族化"道路更是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当属马思聪,他开创了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一条新路,"马思聪模式",即"利用民歌进行创作"的新途。这也是继"司徒模式"后,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另一条路。而本文主要是从马思聪小提琴作品中所选取的民歌曲调进行分析,来探究马思聪创作中的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4.
民族化,即音乐家遵循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规律,运用本民族文化艺术的艺术形式、表现手法来进行艺术创作,并使其呈现出民族之韵味及相应的风格。民族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持续生长而富于生命力的东西,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探索,符合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然趋势。自小提琴传入中国,众多优秀的音乐家在尊重中华音乐美学审美的基础上,找寻中国小提琴艺术"民族化"发展的独特规律,这对于当代小提琴艺术的创作发展具有导向性意义,为中华音乐艺术之林培育了新的艺术形式,为丰富中国音乐艺术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5.
承载了西方审美情趣的小提琴,自被传入中国开始就被赋予了特殊的艺术特征。在长久的发展中,中国的小提琴艺术家们逐步意识到中国小提琴必须走民族化道路,这不仅是中国本土音乐的发展需求,同时也是让世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举措。笔者以中国的小提琴音乐艺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当前中国小提琴民族化发展现状,旨在揭示中国小提琴民族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提琴是自17世纪以来西方音乐中最为重要的乐器之一,被誉为乐器皇后,它在中国近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产生了许多民族风格浓郁的经典作品.这些经典之作在创作上既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与风格,同时在演奏上又吸收了中国传统乐器的演奏技法,丰富了小提琴的音乐表现力,从而推动了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进程.通过分析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创作历程、中国传统音乐对小提琴演奏的影响、中国民族化小提琴作品的艺术特点等三个方面,以期对小提琴艺术的民族化作出较为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小提琴音乐的民族化已经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它最终的结果是:小提琴音乐更加贴近中国人的音乐欣赏口味,实现了小提琴音乐的大众化,民族音乐作品焕发了活力,具有了新的美学品质;激活了对传统音乐的再认识和再创作,拓宽了民族音乐的创作道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音乐及音乐文化,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8.
小提琴协奏曲《王昭君》是著名作曲家陈钢继《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后又一力作,被称为《梁祝》的姊妹篇。作品鲜明的个性与整体的民族风格相互映照,是西洋乐器民族化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9.
马思聪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在他的作品中民族化与西洋化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多层次的音乐结构布局.在之前的研究中,对马思聪音乐作品民族化的研究仅仅体现在音乐要素分析上.本文拟从微观的音乐要素分析上着手,分析其作品《绥远组曲》中的整体曲式布局.  相似文献   

10.
小提琴,作为一门西洋独奏乐器传入中国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然而,在学习和借鉴西方音乐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醒的意识到,音乐艺术的真正价值是其独创性和民族性。因此,中国小提琴艺术的创作与演奏发展必然要走民族化道路,只有不断开创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小提琴艺术,才能使我国小提琴事业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才能逐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小提琴学派,并在国际上拥有较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