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记者韩阳)在本届书博会上,青春文学写手罗尘推出其最新小说《我的长生天》,该书出版方河南文艺出版社特别组织的一场别开生面的作者与媒体见面会。1979年出生的年轻作者罗尘在现场展示了记录其生活、其对写作及生活的感悟以及他谈论有关此书的"前世今生"的幻灯片。他表示,希望写出70年代生人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高尔基曾经说过,文学有三个要素构成: 第一是语言。它是文学的主要工具,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文学的材料。第二是主题。主题是从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可是它聚集在他的印象里还未形成,当它要求用形象来体现时,它会在作者心中唤起一种欲望——赋予它一个形式。  相似文献   

3.
怎么让自己没有名气,这是略萨的理想。 略萨,秘鲁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略萨现在真的很痛苦,他说,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现在很多人来采访他,特别是新闻界,采访是无休止的,不让我好好地安静地生活,不让我好好地工作,总是有记者来问那些我不想回答的问题。有时候我想逃到岛上去生活,在没有记者的地方生活。略萨说,他也当过记者,所以理解他们。但诺贝尔文学奖使得一个作者成了一个受难者。  相似文献   

4.
流沙 《出版参考》2011,(12):42-42
怎么让自己没有名气,这是略萨的理想。 略萨,秘鲁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略萨现在真的很痛苦,他说,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现在很多人来采访他,特别是新闻界,采访是无休止的,不让我好好地安静地生活,不让我好好地工作,总是有记者来问那些我不想回答的问题。有时候我想逃到岛上去生活,在没有记者的地方生活。略萨说,他也当过记者,所以理解他们。但诺贝尔文学奖使得一个作者成了一个受难者。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曾写过一篇有名的散文——《藤野先生》,回忆他在日本学医的一段生活经历。执笔时已事隔20多年,在鲁迅的心目中,那一段生活里最值得回忆的是他的恩师藤野先生。作者以凝重的笔触记述了自己在仙台医学专门学  相似文献   

6.
这篇《小李庄情结》刊登在1995年9月26日《人民日报》文学副刊上,是由该报副总编张虎生撰写的。作者对生活深刻的感受从而孕育出的对小李庄父老乡亲、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洋溢在字里行间,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他那发自内心的情感。 (一)、深入生活 感情真挚 本文作者在“文革”中下放到豫东的小李庄,在那里度过了3年多“五七”干校的生活。特殊的历史时期特定的生活环境,使他这位久居都市的知识分子有机会与小李庄质朴的乡亲们共同生活了3年多,并与他们结下了一段特殊的感情,以致在后来漫  相似文献   

7.
"厚重"是我拿到这本手稿的第一感觉,这是作者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后留下的手稿作品;"厚重"相信也是大部分人读完此书的感觉。作为当代岭南画坛的国画大家,作者梁世雄老师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两大领域均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绘画上博采众长,形成了"博大""宽宏"的艺术风格。翻开这本手稿,你会发现他一生都在面向生活。  相似文献   

8.
"厚重"是我拿到这本手稿的第一感觉,这是作者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后留下的手稿作品;"厚重"相信也是大部分人读完此书的感觉。作为当代岭南画坛的国画大家,作者梁世雄老师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两大领域均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绘画上博采众长,形成了"博大""宽宏"的艺术风格。翻开这本手稿,你会发现他一生都在面向生活。  相似文献   

9.
在出版界我认识一位老编审,他平时说话慢悠悠的,做事慢腾腾的,工作上也不例外,选题、组稿、审稿都是慢节奏,总是比别人慢几拍.为此,有人戏称他为"慢编".工作上常常有同事和作者与他着急.老编审不生气,总是乐呵呵地解释:"不急,不急,时间和实践将会验证最终结果."但别看他慢,其生活和工作却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10.
无可置疑,生活是杂文的源泉。但是世界这样大,生活处处有,杂文作者囿于一隅,不可能事事都亲历,处处去生活,杂文创作的源泉不就有被堵塞之虞,它的文路不就有变窄之险么? 其实并非如此。文艺史上的事实已经证明:一个作家和艺术家大都有自己的生活基地。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在故乡绍兴,由于熟知了故乡的人、事,他后来所写的小说,大都取材于那病态的、家乡的人们。晚年,他生活在上海,他的杂文创作也多取材于上海的世态。老舍是现代京味小说的始祖。他的小说、戏剧虽京味浓郁,却也反映了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社会面貌。一粒沙中见世界,在一定意义上,作家愈  相似文献   

11.
邹韬奋画像     
六十六年前,生活书店同人曹辛之第一次为邹韬奋先生绘制了这幅油画肖像,在画面的右下方还钤了作者"曹吾"的名章。曹辛之,别名曹吾。1940年,他跟随李公朴从延安到重庆,在生活书店的《全民抗战》编辑部工作。抗战胜利后,1946年  相似文献   

12.
陶亢德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文学期刊界的一位风云人物.他的办刊实践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生活>周刊时期;<论语><认间世><宇宙风>时期;<宇宙风乙刊>到抗战结束.其办刊思想集中于一句话,"办杂志则只能办杂志,取之于作者读者还之于作者读者",包含着三层意思:清晰的编辑角色意识,真诚的作者至上理念,细心的读者服务思想.  相似文献   

13.
《出版经济》2006,(3):13
这是一部与赛车有关的书,作者韩寒用充满速度和激情的文字,首次敞开了自己的青春,自己的世界,自己的梦想…… 自作主张的生活是所有年轻人的梦想,韩寒一直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追逐着赛车梦.当所有人认为他玩车丧志的时候,他却在冷静地掌控着自己的生活.在这本书中,韩寒用自己特有的语言记录了他在赛道上的漂移,他所经历的千钧一发的事故,他在国外参赛的逸闻趣事,他对全国冠军的梦寐以求……  相似文献   

14.
当艺术与生活相爱,这几乎是具有多重演绎方式的可能性,且具不同结局的剧情流变。至少,作者马克.盖特雷恩是在用他自身的经历率先诠释这种奇妙的化学效应究竟如何发生。他既是钢琴家,也是画家,还有作家的角色在身。就这样,简明扼要地以一人之  相似文献   

15.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1,(27):43
《从和谐中国到和谐世界》 本书是一部探索和总结和谐理论的专著。书中所论述的各方面论题,都基于作者亲身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社会实践和他多年的国外工作、生活与见闻。作者认为和谐相处是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苏梅 《大观周刊》2011,(25):50-50,47
刘震云是新写实主史小说的代表作家。他的新写实小说不避生活的平庸和琐碎,细致入微的描写了日常家居生活和工作单位的零零总总。作者以感性的方式通过平淡生活表面下的沉重和人与生活对抗中的渺小真实的还原了繁琐的庸碌生活本相。再现了小人物或底层人的生存境遇和生活态度。虽然小说一直在用庸碌的琐碎生活描写,但又没有流于平庸和琐碎,作者用鲜明特色的“刘氏幽默”直面灰色人生,还原本来生活,理解和注解了生命。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的思想与品德,表现在他的言论中,更表现在他的行动中;表现在他生活的公共领域中,也表现在他生活的私人领域中。研究一个伟人或哲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研究其生活私人领域,对于全面地了解其思想与品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有的伟人或哲人,言论与行动,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活动,内外如一,公私一致,有的则大相径庭。本文以近代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为个案,从其家庭生活、经济生活、业余生活三个方面,作一剖析。一、家庭生活严复一生主要住地有四,家乡福州、首都北京、北洋水师学堂所在地天津与上海。严复自1880年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  相似文献   

18.
袁世凯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但他在许多人眼里是个离生活遥远的脸谱式人物。他担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在中南海官邸深居简出,其生活细节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9.
编辑回忆《国家底线》的组稿及点滴往事,也浸润了作者创作这一部小说时所亲历的质检人精神足迹、奋斗历史和情感历程.作者通过大背景下的宏大叙事,展示民族的尊严、事业的崇高、生命的光辉、人性的美好和爱情的甜蜜.作者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生活的原型,他们在人生的路上追逐理想,他们经历着普通人的经历,他们并不完美,像冯大国这样的人有时都不能说他高尚,他也是欲望满满的人,既有对权力的追逐,也有对美好异性的向往,但是这些都不能使他失去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底线,同时他也牢牢坚守了国家底线.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著名评论家雷达说:如果有人要了解70年代中期我国现实以及社会政治氛围、社会心理真伪以及人间关系的真相,我愿意推荐南台的《一朝县令》。我很惊讶作者的记忆力,很惊讶作者还原生活的能力,多少年过去了,但在他的笔下,一切犹如眼前清晰可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