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09年,一代大侠霍元甲与陈公哲、陈铁生、卢炜昌、姚蟾伯(史称"精武四杰")等爱国青年,为洗雪"东亚病夫"之耻,弘扬国术,在上海始创"精武体操会",1910年改名为"精武体育会"。精武会"强国强身"的宗旨,在华人社会中得到积极响应,数年间在全国各地及港澳、东南亚相继成立一批当地的精武会。佛山精武体育会(以下简称佛山精武会)于1921年7月6日成立筹备会,在众多热心精  相似文献   

2.
精武体育会的前身是1909年霍元甲等人创办的精武体操学校。自霍元甲先生逝世后,陈公哲、陈铁笙、卢炜昌,姚蟾伯等人乃于1910年发起建立精武体育会,地点在上海培开尔路73号。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武术为主兼包其它各项近代体育运动的综合性民间体育组织。  相似文献   

3.
《中华武术》2001,(9):5-9
1901~1949年 1909年 霍元甲(1869~1910)创建上海精武体育会,初名为精武体操学校。第二年,改名为精武体操会,简称“精武会”,传习武术。 1911年 天津中华武术会成立。 1912~1949年 武术论著大量出现。如陈鑫著《陈氏太极拳图说》,孙福全(字禄堂)著《八卦拳学》,唐豪著《少林武当考》《内家拳研究》《中国武艺图籍考》,姜容樵著《八卦掌》《太极拳术讲义》《秘宗拳》《青萍剑》《当代武人奇侠传》等。  相似文献   

4.
(一)这个问题,目前有数种说法,但大致为1909年或1910年两种,我选择了后面一种见解。主要依据为萧汝霖所写《述精武体育会事》(1919年9月《新青年》第一卷第五号),由《上海体育史话》(1983年第4期摘录)。该文有“庚戍春三  相似文献   

5.
各地通讯     
上海体育文史委员会与精武会于1990年9月8、9两日,举办了精武历史论文报告会。参加报告会的有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的精武会代表及苏联技击协会的代表。来自国内的有上海、广洲、佛山、天津、余姚精武会的代表、部分省市的体育史工作者和在沪的老精武会员也出席了报告会。  相似文献   

6.
陈铁笙  赵连和 《精武》2007,(10):20-24
赵连和(1883~1945年,一说为1901~1970年),字芝莲,著名武师,河北景县人。赵连和少年即学弹腿,又精习功力拳、节拳、十字战等,1910年被上海精武体育会聘为武术教师,为该会最早期的教师。在会教学长达三十余年,为该会作出了卓越贡献。1928年、1929年任上海市国术考试及1936年上海市运动会国术评判员。因其在弟子中精心传授,弹腿拳技始在南方各省广为传播。著有《潭腿》、《达摩剑》等书。陈铁笙(1864~1940年)精武体育会创建人之一,广东新会人,自幼习武,精潭腿等,又致力文学,擅长书法,富于组织才能,为上海精武体育会倡导、组织者之一,任该会秘书长。该会成立书刊编辑机构时,兼任总编辑,为"精武五虎"之一。1919年,"五虎"南下,把精武体育会扩展到广东。1935年秋,任广东省立体育专科学校武术讲师。1937年广州为日寇所陷,即避居澳门。著述有《精武本纪》,为此书孙中山亲题"尚武精神";另著有《国技大观》、《精武外传》、《精武医说》、《宣言演说资料》、《潭腿十二路》、《潭腿挂图》等,有"武术秀才"之称。  相似文献   

7.
“精武会”的两大谜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起 《精武》2007,(4):50-51
“精武会”何以不过长江?“精武会”有很多难解之谜,譬如“精武会”的分会很多,奇怪的是,却没有一家分会设在北方。“精武会”起初一直在上海活动, 1918年夏天,它才走出上海,在汉口成立了第一家分会(惟一一家跨过长江的  相似文献   

8.
精武释义     
精武会旗释义 三星会旗,精武以三育为宗旨,乃以三星为会旗,所以代表体智德三育也。标识上,三星出上斜落,第一黄星,第二蓝星,第三红星,源于三色为色素渊源,有各色相加可变干百色……  相似文献   

9.
《精武》2007,(1):1-1
当您翻开杂志时,请先接受编辑部全体同仁的祝福: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感谢您再次选择了《精武》,感谢您在浓浓的墨香中,关注《精武》24岁时的生活,并亲手为它的新生活剪彩。24岁,人生风华正茂的年龄,对于《精武》也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大踏步前行的壮年。《精武》成熟了,可是读者也在成长.品位也在提高,这让《精武》在接受读者支持的时候,也要面对挑剔的目光和读者思想的检阅。这种挑剔与检阅,让《精武》人感到了无尽的压力,感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同时也获得了不断创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精武本纪序     
孙文,即孙中山先生。他生前对体育很重视,尤其是武术。他本人也是武术爱好者,专门请武术家教过拳术。他多次赞誉过精武体育会。1919年,精武体育会创办10周年之际,由该会发起人之一陈铁笙编著了一本精武画册,名《精武本纪》,请孙中山先生题词作序。孙中山先生慨然应允,遂作此序。  相似文献   

11.
精武体育会自1910年在上海创建后,1911年起,开始在浙江绍兴建立绍兴精武分会,1918年建立汉口精武分会,1919年建立广州精武分会。1920年派出陈公哲、罗啸敖、黎慧僧、陈士超(女)、叶书田五使者,向南洋一带宣  相似文献   

12.
精武俱乐部     
《精武》2005,(1)
精神常在 文/关峰 时光匆匆,转眼又是一年。当您看到这期《精武》时,我们已迈入2005年的门槛。回首2004年,望着案头的12本《精武》,感慨良多。再看看书架上高及幼童的20年来的《精武》,更非"感慨"二字所能形容。从1982年电影《少林寺》红遍华夏大地,到1984年《精武》创刊,又到1988年我第一次看到《精武》,再到2000年我成为《精武》编辑,往事俱上心头。  相似文献   

13.
图片新闻     
《精武》2007,(5):F0002-F0002,I0001,I0002,65
相扑是日本的国技。其最早记载相扑的历史文献,是距今一千三百年前,而日本真正将相扑视为国技的时间则更短,直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才有了“相扑毕竟是日本的国技”这一声呐喊。  相似文献   

14.
关峰 《精武》2005,(1):55-55
时光匆匆,转眼又是一年。当您看到这期《精武》时,我们已迈人2005年的门槛。回首2004年,望着案头的12本《精武》,感慨良多。再看看书架上高及幼童的20年来的《精武》,更非“感慨”二字所能形容。从1982年电影《少林寺》红遍华夏大地,到1984年《精武》创刊,又到1988年我第一次看到《精武》,再到2000年我成为《精武》编辑,往事俱上心头。  相似文献   

15.
忆武友德泉     
陈平秋 《精武》2009,(6):49-53
德泉都走了十八年了,我仍然情不自禁地时常想起他,他是我武术之路上真正的知音,我同《精武》最早的接触也是从他送我的武术书中有两本《精武》开始的,认识他后,我的眼前就展开了一个广袤的武术世界。  相似文献   

16.
精武俱乐部     
《精武》2004,(2)
“为《精武》喝彩!为《精武》加油!”这是一位读者送给我刊的改版祝词,说实话我们授之有愧。《精武》确实努力,因为还有许多不足正待完善,也因此,《精武》还未到接受喝彩的时候——还有更多的创意等待着我们去实现,还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迎接着我们去纵横驰骋、尽情遨游。 由16开改版为大16开,这是在跟随流行趋势,也是《精武》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一个举措,同时也是在追求更完美的视觉效果.我们不敢自诩成功,因为评委是广大的读者,为此我们通过电话随机采访了十位反馈评刊表的读者,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17.
广东精武会是自上海精武会以外最有影响的地区性精武会。它的发展与近代广东省政治、社会的发展相联系。纵览广东精武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对于中国近代体育转型,特别是民族体育的转型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十年岁月,十年风雨。《精武》经历了问世之初的洗礼;而中华武术这个大熔炉,雷火交加,又锤炼砥砺了《精武》的剑锋,从此她一发不可收,犹如华光熠熠的宝剑,巍然圪立在众多武术刊物之林。当然,这首先应归功于广大读者诸君的支持和厚爱。可以说,没有千千万万读者“上帝”,也没有《精武》今天的欣欣向荣。  相似文献   

19.
精武俱乐部     
《精武》2007,(3):60-60
精武会员以武会友欢迎加入精武俱乐部,成为《精武》会员,加入武友交流活动。精武俱乐部参加条件:热爱武术事业,喜欢结交武友,经常阅读《精武》的读者,都可以申请成为会员。参加办法:会员分为A类和B类。A类:为《精武》提供优质稿件、珍贵古拳谱、有价值信息(老武术家近况、比赛、活动)等,经审阅、拟定在杂志上刊出的均可。邮寄调查表回精武编辑部,认真填写个人资料,随信附个人练功照(清晰、以个人为主体)3张以上(电子邮件也可)。B类:只需认真填写个人资料,把调查表邮寄回精武编辑部即可。A、B类会员要将个人资料中的必填项认真填全,保证真实可靠。A类会员最好邮寄出调查表和稿件后,致电到编辑部确认(要成为A类会员的意愿),以免中途丢失,耽误刊登。  相似文献   

20.
精武体育会创始人考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武体育会创始人考辩韩锡曾(浙江省湖州市体委313000)蜚声中外的精武体育会创始人是爱国武术家霍元甲,似乎已成定论,然而此说也不尽然。1983年著名武术家顾留馨先生曾提出异议,并在《上海体育史话》上发表题为《爱国武术家霍元甲不是精武会的创始人》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