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清代曾出现过一个西北史地研究群,其成旯间的学术交游随着道光初年西北边事而活跃起来,在以后的三十年间,学者们在西北史地研究中直面讲谈、交换文献、分享成果。其中,既有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有前辈与后学之间的相承相袭。这些学术交游活动,促进了西北史地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2.
乾嘉汉字的治学宗旨是由字,音韵,训诂,考据人手以寻求经书义理和圣人之道。作为清代中叶最名的学和思想家,戴震不仅以字,音韵,训诂,考证的辉煌成就为世所重,而且以系统而又深邃的义理学说,在清中叶的学术思想界独树一帜,成为为数不多的既讲考据,又有思想的汉学家之一。但是,探寻戴震的学术主张和学术实践,可以看到,其起点是“我注六经”,终点却是“六经注我”。这种独特的学术风格,一方面反映出戴学术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观照出汉学宗旨的科学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戴震诞辰290周年纪念暨2014戴震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0月18日至20日在黄山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围绕戴震思想精神、治学方法、生平交游以及戴学研究存在的问题等展开热烈研讨.会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将戴震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新水平,扩大了戴学研究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运用较多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介绍文史专家刘君惠的生平事迹、学术生涯及学术成就,侧重于考述其与现代巴蜀文史学界众多学者的学术交游史实。  相似文献   

5.
戴震是乾嘉学派的朴学大师与皖学的创始人,他知识渊博,一生著作颇多,后人编为《戴氏遗书》。戴震在实证考据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他的实证考据不单停留在知识的古文献整理上,而是通过文献考据厘清古圣贤立言之意,明经而闻道。  相似文献   

6.
7.
杰出小说家吴敬梓生前与两淮盐商程晋芳多次交游于淮安、扬州、南京等地,两人情缘至深,堪为文士与盐商交往最为典型之一例。交游既丰富了吴敬梓的人生阅历,他也从中获得了一定的生活之需和精神慰藉,并为创作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积累了充足而珍贵的素材。  相似文献   

8.
朱书是清初著名的古文家、史学家、诗人,与石颂功、戴名世、方苞、梁份、张霖等人的交往密切。探讨交游对朱书古文创作、学术研究的影响,可以更好理解朱书在清初文坛、学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同治八年冬,方宗诚和史梦兰同应曾国藩之聘,先后来到保定,遂成莫逆之交。最初,二人在出处思想和治学观念方面多有碰撞,并有深度交流.方宗诚主张“目见闻确”“由博返约”,史梦兰论学持“沟合汉宋”“公允无门户之见”。之后的十余年,二人书信一直来往不断,有著述互赠,有诗文相酬。史梦兰对与方宗诚的“南向之约”一直耿耿于怀。史在七十四岁时撰《方存之七十寿序》给予方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0.
戴震兼擅义理与考据。在乾嘉学术史上独树一帜。乾嘉以来,学者对戴震学术思想定位不同,对其学术思想分期也持论不一。梁启超、胡适、钱穆、余英时等近现代学者都对戴震的学术思想有过不同阶段的划分。文章在学术主体视界下探讨戴震的学术思想分期,并分析戴震各阶段的学术思想特点及其各阶段学术思想嬗变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1.
学界颇为重视戴震<诗经>学名物训诂方面的成就,而忽略了关涉其义理观的三个重要成果:1.定"思无邪"为说<诗>宗旨,强调"姑以",结合其"一诗数用"说,可见选取该宗旨说<诗>的价值取向和方法论考虑;2.提出与前人完全不同的"四始"、"正变"新说,为<诗>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学理依据;3.将二<雅>作出不同于前人,亦不合"什"...  相似文献   

12.
戴震的重知哲学的出现,有着深厚的历史学术背景.从明清之际到清代中叶批判理学的视角发生了转变,戴震试图以一种不同于理学的重知方式回到儒学;考据学率先确立了知识优先和实证的原则,戴震把这些原则变成了哲学观念;科学也在一定意义上为戴震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戴震集清代考据学之大成,是乾嘉时期最著名的学者之一.他继承了顾炎武以来特别是惠栋倡导的由名物、度数以通经义的汉学主张,大力推阐汉学的治学宗旨.戴震不仅继承了汉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和超越了汉学,从而使其考据学表现出鲜明的理性特征.戴震考据学既具有积极的学术意义,也因为时代的局限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戴震是乾嘉时期校勘学领域中倡导理校法的代表人物,他不仅重视版本对校,更善于总结义例,并将小学方法用于校勘,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结果有得有失,今人对此颇有争议。戴氏的校勘成就和思想方法体现了鲜明的时代学术风尚,对今天校勘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是人类思想的两类普遍倾向,它们之间的分野和争论在中国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戴震立足于客观主义对主观主义展开了批判,他的批判主要指向宋明新儒家,但他又认为新儒家的主观主义是受佛教特别是道家思想影响的结果.戴震所代表的客观主义与庄子所代表的主观主义在自由问题上有明显的不同,二者代表了社会参与和追求超越的两种不同态度.事实上,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分野也体现在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中.  相似文献   

16.
孙诒让与戴望的交谊,前人很少论及。以孙诒让为中心,钩稽史料,大致勾勒出二人交游的基本轮廓:同治九年十二月初晤金陵,同治十一年十月以后交往日益密切;二人交往的基础,在于学术交流,尤其是对于金文之学志趣相投;二人交往的主导方面,乃是戴望对孙诒让的积极影响。考察二人交游,从历史与心理的角度勾划出二人思想侧影,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孙、戴二人之学术思想,亦可展示晚清地域性经学圈之间学人互动之风貌,并藉此探索晚清学术发展与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17.
《毛诗补传》与《杲溪诗经补注》分别为戴震早年以及中晚年治诗作品,本文将二者中的诗旨部分试作比较,以窥戴震说诗思想之异同,并对这些异同进行归纳或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胡适等学者在总结清代学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引入了自西方而来的科学视角看待考据学,特别是戴震为代表的皖派考据学,力图在中国学术传统里发掘出西方式的科学精神或科学方法,以利于正处西学冲击下的中国学术实现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9.
戴震《毛郑诗考正》比《毛诗补传》更能注意到重言词一般为形容词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