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949-1952年北京市的失业救助是当时中国社会救助的典型例子.从中可以了解那个时期社会救助行政体制和政策措施的得失.通过对北京市失业救助的考察可以看到,1949-1952年中国失业救助行政体制的建构有利于社会救助的综合治理,以工代赈、转业训练等救助措施基本是积极可行的.总体上看,政府在社会救助中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对今天的社会救助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1946-1949年,顾维钧在担任中国驻美大使期间,竭力争取美国援助,为蒋介石发动的内战服务。但他的个人努力终究不能挽回蒋家王朝灭亡的命运,可以说是他个人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3.
清末以来,开封辖境内不少机构或个人即有参与红十字运动者,时刊亦多有记载。现行资料对近代开封红十字组织成立时间的记载虽相对较为统一,多持1913年建会说,然而查核相关材料可知此说并不准确。中国红十字会开封分会正式成立最早也应为1914年。基于相关材料得出的1918年正式建会说虽有可能,但仍有待其他资料进一步补证。  相似文献   

4.
1949年尼赫鲁访美的不成功,使之失去了争取美国援助印度的一次机会。在冷战背景下,影响美国援助印度的因素是复杂的、多重的,随着关印关系的亲疏而发展变化的。这一时期,关国外援的重点是西欧,印度并不具有优先性。  相似文献   

5.
陈桦 《中国德育》2008,(11):92-92
在中国封建时代,由于社会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以及庞大的农村人口的存在,社会救助主要体现为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灾荒救助与贫困扶助。在救灾与济贫这两大任务之中,前者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灾害的防备,以及灾后的救助工作,始终是历代封建王朝社会救助活动的基本内容。而各种救助活动得以开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经费狭义指国家的教育拨款,广义指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以及企业、团体、个人投入教育的费用。本文研究的是广义的教育经费。从理论上讲,决定教育经费的根本因素有两方面:一是社会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对教育发展的需要程度,二是社会经济对教育发展所需经费的提供能力。实际上,影响教育经费来源的因素,除经济增长因素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其中政策、法规因素是不可忽视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初期曾在城市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救助工作.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救助标准较低,救助覆盖面也不够广,存在的问题很多,但是,客观来看,这一时期的生活救助工作还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初步解决了城市贫民的吃饭问题,还使他们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生活中都逐渐建立起对新政府的信心,客观上安定了社会秩序,为新中国政权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六朝时期是水灾多发期 ,水灾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给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六朝统治者采取了发放救济物质、减免赋税、平抑物价、修建排水工程等措施以救助百姓。  相似文献   

9.
美国红十字会在一战期间于欧洲战场作出了大量卓越而富有建设性的工作,其中法国又是红十字会救助活动的重要环节,因此,对这一时期红十字会的救助工作进行梳理是极其必要的.美国红十字会在此期间的救助活动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简而言之,主要包括医疗救助和物资供给两个方面,针对的对象主要是美国军队和法国平民,通过救助工作的展开,显示了美国红十字会在一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班额日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改革大班额对教育水平的提高包括学生成绩及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班额实验研究以及改革措施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从而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红十字会之始”,但实际上,它直接脱胎于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庚子事变时期出现的救济善会、济急善局是带有红十字色彩的救护组织,它们是一种分工合作的关系。通过考察可以发现:济急善局、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在组织结构上具有传承性,而救济善会不具此特点,因此,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可由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再前推到济急善局。追溯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可以印证一种“嫁接”理论:红十字会虽系“舶来品”,但中国红十字会却是中国本土的慈善组织“嫁接”红十字会逐渐成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由于整体式认知框架的制约,学界以往总是力图从整体意义上去理解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事实上,尽管红十字会的形式完全是西方舶来品,但是它也受到中国内部情境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地方性社会资源才得以在中国立足的。这不仅揭示了中国红十字会起源过程中的实际面相,也对当下的地方史路径形成了一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交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红十字总会与国际红十字联合会的存在,使得世界各国红十字会之间有了更多联系与交流的机会,因而红十字会的工作便具有了国际性。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交往主要体现在参加国际性会议,参与国际性救护以及经常性地开展一些会与会之间的联系交往等方面,中国红十字会参加国际性会议,使其得以走出狭隘,走出封闭,走向世界,参与国际性救护,使其得以充分体现出“恤邻”的慈善胸襟,开展经常性的会际间的联络交往,使其得以走出一条独特的值得肯定的平等外交道路。  相似文献   

14.
1923年,日本关东发生大地震,损害极其严重。中国红十字会出于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考虑,不计日本强占青岛等前嫌,发起成立中国协济日灾义赈会,派医疗队前往日本救护;千方百计地将在日华人分批运送回国,并及时给予安顿和治疗;接待日本访华道谢团代表,积极推动中日民间外交,以期改善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15.
1917年,京兆、直隶发生水灾,中国红十字会展开赈济活动。在这次救援活动中,中国红十字会筹款募捐,散放急赈、冬赈总计达20余万元,有效缓解了灾害对京直社会的冲击,显示出民间社团在社会救助中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军阀时期"--1916年至1928年--中国红十字会本着博爱襟怀,继续着救伤恤难的人道主义事业,在讨袁之役、护法战争、直皖战争、粤桂战争、直奉战争、江浙战争、奉浙战争等兵灾中进行广泛救护,克尽其职,受到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誉。  相似文献   

17.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内宣传与经费筹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国以降,中国红十字会的会内宣传常抓不懈。其宣传形式包括娱活动、创立刊物、出版书籍、举行会议、组织参观、赠发征信录与会员名录等;其宣传内容包括阐述会的宗旨、重要性、劝人向善、普及疾病与医药卫生防护常识、各种灾害的救护措施、各种救护人员的感人事迹等。中国红十字会的宣传活动大大推动了红十字会的“拓分会”、“征会员”和“恤兵救灾”等各项工作的进行。民国初年中国红十字会的两次发展高潮,都与其宣传密不可分。中国红十字会的经费筹措有七个方面:一是一些团体的常年捐;二是会费;三是中央及地方政府拨款;四是官绅捐款;五是华侨捐款;六是外国红十字会捐款;七是宝塔捐。中国红十字会的经费筹措是和宣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费筹措需要宣传,宣传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筹措经费。二的结合,不但推动着中国红十字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而且还为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种新的风尚。  相似文献   

18.
由于南通僻居江海,长期少有战乱,使人们对成立以战场救护为初衷和主旨的红十字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张謇在南通建立了众多近代慈善和公益事业,因而不愿分散精力和财力,另起炉灶,组建红十字会。尤其是红十字会源自西方,带着明显的“西教”意味,也让人们担心因此会受制于外人。张謇在创业的过程中曾与红会的领导人盛宣怀、吴重熹、严信厚等有过交往,对其印象不佳,评价不高,因此也就很难想象他会参加由他们领导的红十字运动。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随着医疗卫生史研究的兴起及红十字运动研究的蓬勃发展,近代中国红十字公共卫生事业受到学界关注,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探讨红十字公共卫生机构,红十字时疫救治行动,战时状态下的军队卫生、难民卫生等几个方面。然而研究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必须加深研究认识,拓宽研究视角,强化理论研究,注重研究方法,进而推动研究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五邑侨团在海外唐人街是成立早、势力大的社会组织,集中分布在美洲、亚洲,其血缘性因素很大。它起到了团聚、扶助乡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通过对五邑侨团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认识五邑华侨华人群体在海外的生存状态,考察五邑文化对华侨华人社区运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