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Juliana FELGUEIRAS Joana Vieira SILVA Margarida FARDILHA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2014,(1)
研究目的:这篇综述系统地阐述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分子信号通路以及分子标志物用于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和前列腺癌诊治所面临的挑战。重要结论:许多分子信号通路通过影响细胞生长、凋亡、血管生成等病理生理过程而参与了前列腺癌的起始、发生和发展。这些研究基础有助于寻找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和改进前列腺癌的治疗。虽然去势治疗是早期前列腺癌治疗的金标准,但是晚期的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CRPC)的治疗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幸的是,目前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切断特异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或者通过调节某些影响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关键分子来治疗前列腺癌,能减少传统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相关临床研究已开始实施。这些研究进展给前列腺癌的诊治带来了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PCa)是男性生殖系肿瘤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在欧美常见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第二位,而在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死亡率居第二位,仅次于肺癌。据估计,2005年美国将有232090例新发病例,30350例死于前列腺癌。迄今为止,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仍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随着社会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诊断新技术的应用,我国PCa发病率的增长极为迅速。前列腺癌的发病原因迄今仍不清楚,流行病学研究调查表明,前列腺癌的发生主要与激素、年龄、种族、家族遗传背景、地理位置和饮食等因素有关。前列腺癌从发生到临床表现需要长达十几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本文就其癌变的形成和发展的几个热点分子机理研究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3.
肿瘤患外周血循环DNA的存在及相关改变为肿瘤的诊断和监测提供了新的靶分子,血浆/血清作为容易获得的检测对象比传统的癌组织活检具有更大的使用弹性和临床应用价值,循环DNA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在不久的未来将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HCC)分子标志物的筛查和评价是一项重要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病例积累及各个实验室的通力合作。然而,由于对HCC的认识不足及标志物检测、评价方法的差异造成了各实验室数据交流及病例共享的极大障碍。对HCC标志物筛查及评价中常见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期引起研究者对肿瘤标志研究规范化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病理学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肠癌是人体中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它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两部分,大肠癌的死亡率在全球恶性肿瘤死亡率中位于第4位。随着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使我们对大肠癌的诊断与治疗有了更加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已然出现,不仅对大肠癌的病理诊断提供了很大帮助,并为其预后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更全面的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本文深入介绍了大肠癌的部分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病理学进展,并探讨其在大肠癌诊治过程中的作用及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方家杰;Ahmad ALHASKAWI;董延钊;程澄;徐志杰;田俊杰;Sahar Ahmed ABDALBARY;卢荟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B》2025,(2):124-145
前列腺癌是男性第二常见癌症,在2020年占新发癌症病例的14.1%。前列腺癌的侵袭性高度变异,取决于其在诊断时的分级和分期。尽管近年来前列腺癌治疗有所进步,但仍有一些患者在接受根治性治疗后会出现疾病的复发甚至进展的情况。精确的初始分期和复发监测决定了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率。相比传统影像学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局限性,新型分子探针的使用提高了前列腺癌检测的检出率、特异性和准确性。基于分子探针的影像学方式可以在活体系统中实现分子和细胞水平的生物学过程的可视化和定量测量。对前列腺癌肿瘤生物学的深入理解和新肿瘤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使得探索新的分子探针目标成为可能。新型配体的开发和基于纳米的传递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分子探针的研究和开发。在此,我们总结了分子探针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磁共振成像(MRI)、光学成像和超声成像中的应用,并简述了前列腺癌中重要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本文概述了DNA分子标记的种类和最新研究进展,分子标记可以运用于甘薯遗传图谱的建立和基因定位,亲缘关系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品种纯度鉴定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癌蛋白c-erbB-2在前列腺癌中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 本组52例前列腺癌中有c-erbB-2基因阳性者为21例(40.4%),阳性表达位于癌细胞胞膜;c-erbB-2阳性表达在高、中分化型中明显低于低、未分化型(p<0.05~0.01);c-erbB-2阳性表达的前列腺癌患者,其3年存活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而c-erbB-2蛋白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c-erbB-2原癌基因的阳性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c-erbB-2阳性表达者预后差,可以作为预测前列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日趋成熟,它已被应用于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样性分析、目的基因定位、DNA指纹库的建立等许多研究领域。玉米是利用分子标记最早的作物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分子标记在玉米指纹图谱构建中的应用,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杂种优势预测方法和杂种优势理论的落后限制了杂种优势的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的出现,为杂种优势的预测和理论发展开辟了新天地。本文论述了分子标记的种类、影响分子标记预测杂种优势的因素以及在动物杂种优势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在作物遗传育种中常用的几种分子标记,并且概述了它们在作物遗传育种中应用的几个方面(1)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建立及基因定位;(2)分子标记的辅助选择;(3)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研究;(4)品种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16.
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原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RFLP是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不同个体基因组DNA后,含同源序列的醇切片段在长度上的差异,可靠性较高、但操作烦琐,信息含量低;染色体原位杂交是利用特异性核酸片段作探针,直接同染色体DNA片段杂交,在染色体上显示特异DNA,准确、直观,但技术非常复杂;PCR是模仿DNA在生物体内的自然复制过程来扩增DNA片段,安全性好,快速易行;RAPD是以人工合成的碱基顺序随机排列的寡核苷酸单链为引物,对所研究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产生多态性的RAPD片段,可以检测多个基因位点,但不能识别杂合子位点;AFLP指纹技术是在RFLP与RAPD两种指纹技术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有较高的稳定性,但对基因组纯度和反应条件要求较高;DNA芯片技术是一种以杂交测序基本理论为基础的新型生物技术,用于测序、基因表达、疾病诊断等,但造价、探针的密度与纯度还有待完善;小卫星DNA一般与RFLP技术结合以获得小卫星DNA指纹图谱,信息含量高,但它在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微卫星DNA既可用作探针获得指纹图谱,也可通过PCR方法进行微卫星位点多态性分析,但工作量大;ISSR即内部简单重复序列,也是一种新兴的分子标记技术,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多态性。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和热点之一,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中心。利用分子标记进行的生物大分子研究,对于揭示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分类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植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魏春梅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21(5):68-71
言语交际中常会出现诸如“well”“you know”“你知道”“我的意思是”等话语表达形式,它们被称为“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话语标记语可以起衔接、信息修正和言语行为调节等作用。本文试用礼貌原则来分析话语标记语,说明话语标记语是对礼貌原则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9.
郭兴刚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27-29
目的研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检测用于前列腺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044例住院人群PSA检测资料与前列腺癌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44例中有16.57%(173例)血清中PSA有不同程度增高,最高值在300 ng/ml以上,且随年龄增大其增高程度及增高比例逐渐增加;前列腺癌检出率为0.957%,在50~79岁人群检出率为6.4%。结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测用作前列腺癌的常规筛查临床价值不高,用于高危人群筛查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DNA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理想的遗传标记技术。本文简要介绍RFLP、RAPD、AFLP、SSR、SNP、EST、mtDNA等DNA分子标记的类型,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分子标记技术在鱼类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