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引入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问题情境”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包含两层含义:首先是有“问题”,即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是指学生个体与已有的认知产生矛盾冲突,还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结构,“问题”不可以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轻易解决,否则就不成为问题了,当然,问题的障碍性不能影响学生接受和产生兴趣,是学生通过探索能获得解决的,否则,至少不能称为好问题.其次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是真实的生活环境、虚拟的社会环境、经验性的想像环境,也可以是抽象的数学环境等等.也就是说,问题和情境的关系中,“问题”是核心的,“情景”是辅助的,“问题情景”是指问题的刺激模式.在新课的引入过程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开发,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还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刨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识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兴奋和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相似文献   

2.
佟玉红 《成才之路》2010,(24):49-50
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从数学学习的认知本质看,数学学习离不开情境。事实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本身是一个构建的过程,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还是知识的运用,都离不开知识产生的环境和使用的范围。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模式。我们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适当引导,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相似文献   

3.
对数学教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超 《天津教育》2005,(2):48-49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同时倡导学生学习数学应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问题解决”的过程。上述新课程所体现的重要理念中,都涉及教师要为学生学习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恰当的“问题情境”不仅为儿童学习数学拉开成功的序幕,也会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领域的动力。然而,有的教师仅仅追求时尚.为了设计“引人人胜”的“问题情境”而绞尽脑汁,但结果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4.
正1关于问题情境的基本认识1.1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基本特征有二.其一是有"问题",即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是学生个体与已有认知体系产生矛盾冲突,还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解答的数学结构.其二才是"情境",即数学知识产生和应用的具体环节,这种环境可以是现实的生活环境,经验性的想象环境,也可以是抽象性的数学环境等等.换言之,"问题情境"是指问题的刺激模式.1.2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主动、  相似文献   

5.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每堂课都需要一定的“问题情境”,借助这些情境,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基础上去学习和了解数学,“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就是数学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数学实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来进行探索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形式.根据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课标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数学,“问题-情境”是数学课标倡导的教学模式.布朗和柯林斯研究认为: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过程。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运用知识,就应该为其创设相应的认知情境,即是情境学习.让学生参与到有关知识的问题情境中,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7.
李俊清 《考试周刊》2009,(35):78-7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系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  相似文献   

8.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是辩证的,也是有机统一的。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确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此,笔试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通过刨设问题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尽快地进入紧张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更能提高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热情,  相似文献   

10.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是一种数学活动.它要求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善于从学生所掌握的已有知识和现有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情境.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让学生能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生活中学习,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的魅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倍感数学的“亲切感和认同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学生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问题中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为了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小学数学应重视生活化的探索,即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用问题解决学习的方式,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原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体现数学,用“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相似文献   

12.
胡文谦 《今日教育》2007,(4S):52-53
在当今的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已被看作数学学习活动的核心.何为“数学问题”呢?根据《心理学大词典》的解释.数学问题是指对人具有智力挑战特征的.没有现成方法、程序或算法可以解决的情境。它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障碍性.即问题与困难密切联系.学生不能直接看出问题的解法和答案.必须经过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才能得出其结果:二是可接受性,即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愿意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去解决:三是探究性.即形成的方法不能解决.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一种和谐、充满活力、合作交流的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情商”,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要想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具有魅力,情境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与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要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走进生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5.
架设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桥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创设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相似文献   

16.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和应用。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而数学知识又为学生的生活提炼了经验。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考虑在教学中能不能把现实的问题与之相连,能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去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能不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即突出教师“引发”与学生“思考”的地位,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教育心理学指出:“给学生提出问题,即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不能单纯地利用已有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显然,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同时还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孟欣 《考试周刊》2011,(3):89-89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一提出新问题一解决新问题……”是数学发展过程的基本模式.而数学问题起源于情境。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问题情境为主线,通过创造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促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所谓“解决问题”,是指在没有现成方法可以解决的情境状态中,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和研究的活动过程。我们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对解决问题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形成了“创设情境,提出假说———小组合作,探索验证———汇报交流,评价反思———构建模型,理论升华———类化练习,拓展创新”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一、创设情境,提出假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学习目标就不明确,但问题的提出依赖于一定的情境。因而,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