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识窗》2010,(9X):37-37
<正>美国是一个崇尚个性自由的国度,很多美国人做事喜欢随心所欲、率性而行,为了理想、为了兴趣、为了心血来潮的一次激动,他们可以在三四十岁、六七十岁到大学读本科、读硕  相似文献   

2.
一天晚上,我在商场前面擦车。我刚从洗车处出来,正等太太下班。一个人从停车处朝我走来,那是被社会称作流浪汉的人。从他的外貌衣着看,他应该无车无房,没有干净衣服,也没有钱。  相似文献   

3.
在漫长的两千年中国历史长河中,魏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时期.魏晋名士放浪形骸的生活画面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他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性而为、风流自赏,所追求的人生是一种绝对自由,无所羁绊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慢慢走     
潘姝苗 《科教文汇》2012,(23):I0001-I0001
我是一个慢热的女子,不温不火行走在眼花缭乱的烟尘里。人生有多少风景是该看的呢?我不愿率性游走,而是让迈开的每一步都有安妥的足印,留下和暖的温度。  相似文献   

5.
宗教信仰自由是每一个人的权利、自由,但是享受权利、自由的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娶几个老婆谁说了算摩门教是美国犹他州的一个宗教团体,在摩门教繁多的教义中有  相似文献   

6.
静静是我偶然认识的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女人。别人问及她的行当,她乐呵呵地说:“我啊,搞地勤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在哪家航空公司高就呢。她所谓的地勤,其实就是扫地。她在一家保洁公司做清洁工,哪怕一身工服,也很注重打扮自己,衣着整洁,发丝不乱,脖子上挂一串珠子,市面上那种挺便宜的浊黄木珠,竟也衬出几许妩媚来。  相似文献   

7.
    
我刚到美国教书的时候,常在办公大楼的走廊里跑,曾被一个同事责怪.我当时问他:"我又没有撞到你,怎么会影响你?跑,是我的自由."那同事却板着脸说:"你跑,让我以为失火了,心不安,所以你的自由影响到我的自由."自由的必需条件,就是不能影响到别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读者论坛     
《科学与生活》2009,(11):8-8
<正>衣服多,不是美在参加20号的活动之前,我对于从衣着方面如何做到环保也是知之甚少。在《新知客》和根与芽共同组织的这次活动中担任志愿者,让我了解到"穿"也会影响到气候变化。改变着装,可以为环境带来积极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老美的眼里,亚洲人好像都长得差不多。在美国久了,我们很多人基本上一眼就能分辨出哪些是日本人,哪些是中国人,哪些是韩国人。美国朋友问我,为什么能?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
七月流火,薄幕的山城炎热炙人。在大别山区的英山县城西,我慕名敲开了省农村科普先进个人、高级农艺师付竹新的家门,出现在面前的是一位衣着整洁、面目慈祥的中年妇女,她客气地将我让进屋内。这是两间连在一起的约30平方米的住房。透过室内的微光,简陋的组合家具和陈旧的三人沙发闪现在眼前。“这是闻名省内外的老科普工作者付付新的家么?”我顿生疑虑。“找我家老付吗?昨天下乡办培训班去了,真是的,走了也不打招呼,这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人的"自由情结" 1830年代.在法国贵族、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考察中,最先引起他注意的,是美国人的身份平等.他意识到正是这种美国特有的民情使得美国发展了当时全球最成熟的民主制度.也许正因为美国人的身份平等是一件"天然"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1904年,美国《企业家》杂志将美国人托马斯·潘恩所著《常识》中的一段话:我是不会选择做一个普通人的。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位不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稳,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为一名有保障的国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感到痛苦不堪。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也要成功。  相似文献   

13.
他,是一个率性而为的人,他,更是一位有情怀,有见地的艺术家,是一个独居画宝里不见日月,而心中另有天地的人,他把时间和精力挥洒在画纸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6,(14)
人类一直以来就在追求最大极致的自由,这个话题在哲学的思考中也一直未曾中断,并且不断发展。与此同时,人类技术的进步与人的自由二者的联系也日益密切,尤其是在进入21实际以来,即时通讯不断地发展壮大,对人的自由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的自由在即时通讯中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逐渐被技术异化,丧失了自由原本该有的纯粹。让我们一起透过技术层面的理解,用哲学来反思即时通讯技术对人的自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法国社会哲学家托克维尔在他的《美国民主》的著作中认为美国人的习性或心灵习性是美国人得以维持其自由体制的关键。他所谓的心灵的习性,便是那种塑造概念、意见和思想等心理习惯的东西,便是社会中人的道德与智慧习性的总和。他  相似文献   

16.
萨特的存在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人的“自由”,并作为人的本质来决定。其自由观又和其文学创作联系在一起。首先在文学本质问题上,萨特首先把文学的本质与自由、存在联系在一起,认为人所创造的文学艺术也必然是对自由的选择和揭示。本文拟就萨特存在主义文学本质的论述来揭示人的存在和自由。  相似文献   

17.
方鹿敏 《百科知识》2013,(15):35-37
"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免于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这是美国前总统罗斯福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人类四大基本自由"。罗斯福对自由的诠释,堪称此前人类政治文明的最高成果,也架构起此后半个多世纪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与社会选择。2013年6月,美国前中情局雇员、美国国家安全局技术承包人爱德华·斯诺登向《卫报》和《华盛顿邮报》披露了  相似文献   

18.
孙际 《中国科技信息》2005,71(13):228-228
国内史学界在研究美国外交政策时,往往将视角集中于研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而忽视了美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在其制定对外政策时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种独特的国家认同模式使美国人相信美国具有一种独特的国家身份,即自由的捍卫者,这就为美国外交注入了强烈的道义色彩,同时也导致了其外交中的干涉主义;而影响人们的政治态度及行为相关的信仰、习俗、思想等文化价值观,这些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之中,尤其是那些决策者更是难以摆脱这些观念的束缚,这些美国人所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对外交政策产生的影响,使其表现出独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今日科苑》2008,(7):6-9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站在华盛顿广场的林肯纪念堂前面对数万美国黑人压抑不住心中的激动,发表了历史上最为经典的一次演讲——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这位牧师出身的美国民权运动领袖用他那低沉有力的语调,一字一句道出了渴望白人黑人友好平等相处的强烈愿望。他的声音传遍了美国大地。他用对梦想的坚守,对自由平等的追求感动了所有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20.
如果不是在“发明家论坛”灯火通明的会场里,我不会注意身边的这些人,他们的衣着如此简朴甚至有几分寒酸,他们的面容如此平凡甚至有几分憔悴。然而,一提到“发明”、“专利”,他们的表情异常丰富,喜怒哀乐,写尽人生百态。我突然看到一种叫做“执着”的东西,让这些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