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永兵 《物理教师》2007,28(2):49-49
当一个物体的运动过程是由N个(N很大)分过程组成时,命题人往往会对这“N”设置“陷阱”.解题者一旦掉进这个“陷阱”,就很难做出正确解答,所以解题者只有设法绕过这个“陷阱”,才能“柳暗花明”.下面来看两个例子.例1.速度都是90km/h的甲、乙两列火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相向而行,  相似文献   

2.
<正>在高中数学命题过程中,命题者为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往往更喜欢设置学生注意不到的"陷阱".如果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且在做题时对命题者设计的"陷阱"视而不见,那么就会严重失分.我们只有清楚命题者在哪些方面设置"陷阱",才可能绕过"陷阱"顺利解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针对学生对概念掌握不清设置"陷阱"命题人往往围绕数学概念设置"陷阱".如果相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掌握不清,理解  相似文献   

3.
习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离不开解题,有一些题目,在其解题过程的某一环节设有"陷阱",致使解题发生错误,作者从几个例题出发,分析了避免落入题目的陷阱.  相似文献   

4.
近日来,记者接到了多名求职者的电话,反映他们在求职过程中遭遇了"陷阱".针对这些"招聘陷阱",哈尔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监察支队副队长陈德举为广大求职者支招,避免更多的求者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5.
在中考化学选择题中,命题者往往故意设置"陷阱",以考查同学们掌握知识及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现结合实例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一、"陷阱"类设计与解中考试题中,有许多题目的难度并不大,但命题者却有意设计"陷阱",制造障碍,如果同学们粗心大意或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便会误入这些"陷阱",造成解题失误.那么这些"陷阱"究竟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呢?下面举例进行简要分析.(一)利用限制条件设计"陷阱"  相似文献   

7.
孙文双 《高中生》2015,(9):30-31
为了考查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的情况,命题者往往在一些题中设置"陷阱",同学们在解题时稍不留意便会误入这些"陷阱",本文将设置"陷阱"的常用方法进行归纳,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一、在定义上设置"陷阱"例1若动点P到定点F(1,1)的距离与到直  相似文献   

8.
李庆社 《初中生》2005,(23):70-72
由于数式中常常隐含"零",命题者常以此设下"陷阱",解题时稍有不慎,便会中"埋伏",出现错误.现以2004年的中考题为例,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练习中经常设计一些"陷阱题",能促使学生认真审题,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陷阱题"。1.多余条件——干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认为应用题给出的条件都必须用上,否则解题肯定出错。针对学生这一心理,教师设  相似文献   

10.
中考数学试题大多灵活多样,命题者往往故意设置一些"陷阱"等着同学们掉进去"陷阱题"与常规题不同,它具有较大的迷惑性、较好的隐蔽性,同学们在解题时如果考虑不周,稍不留意就会出错.下面罗列了考试中最常出现、同学们最易答错的四类"陷阱题".一、因对数学概念理解不清而掉入"陷阱"由于数学概念都很抽象,同学们如果只了解其皮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么在  相似文献   

11.
数学学习中存在着很多精心设置的"陷阱",为了避免学生落入"陷阱"或帮助他们从"陷阱"中走出来,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适时设置"陷阱",从而让学生擦亮眼睛,快速识别"陷阱",尽快走出"陷阱".  相似文献   

12.
我们常听学生说"这题不会做""那题又错了",经常落人命题人设置的"陷阱",可是经老师一点拨,又觉得很容易。这种现象向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为什么学生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怎样帮助学生跨越"陷阱"进行"自救"?在实践中我通过构建解题思维程序,使学生的审题、析题思考方向变得有序,顺利跨越题目陷阱,达到迅速准确解题的目的。一、构建解题思维程序,培养良好的解题思维  相似文献   

13.
为了考查学生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得是否扎实、思考问题是否周密,中考命题者对一些题(尤其是选择题、填空题)往往在其中设计一些容易出错的"陷阱",解题时稍有不慎,便会误入"陷阱"而丢解,纠其原因,我们认为根源在于: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常听学生说"落入题目设置的陷阱了",经教师一点拨,都觉得很容易。这种现象向我们提出了以下问题:为什么学生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怎样帮助学生跨越"陷阱"进行"自救"?在实践中我通过构建解题思维程序,使学生顺利跨越题目陷阱,达到迅速准确解题的目的。1 构建解题思维程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思维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中,对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命题者为了贯彻"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体现"能力立意"的命题特色,往往故意设置"陷阱",学生稍不注意就会误入"陷阱",导致错解。我们通过对近几年高考文综政治试题的研究,结合2014年部分高考试题,就常见"陷阱"的呈现方式及对策予以总结,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6.
蒋继荣 《中学生物学》2012,28(12):39-40
所谓"陷阱",就是命题人利用学生知识结构中的含糊点、易错点、盲点或学生思维中的薄弱环节,有意"挖坑布雷",检验学生的识别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把握解题关键、分析失败原因、总结成功经验,跨越题目中各种各样的"陷阱"。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中有陷阱,数学中也有"陷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既有数学史上的老"陷阱",又有教师根据学生认知上的片面性或思维缺陷而设置的,以暴露学生错误的新"陷阱".学生之所以落人教师所没的"陷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双基掌握不扎实,另一方面是思维上缺乏严密性、深刻性、批判性.教师若能在教学中巧没陷阱,则可以让学生在"落人"与"走出"陷阱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在"滚、爬、摔、打"中经受锻炼,积累经验,扩展视野,完善认知结构,继而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理性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那么该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设置陷阱?现结合教学上的一些体会,淡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客观题以其"小、灵、快"的特点深受一些命题者和解题者的喜爱,但命题者为了提高试题的区分度,在一些试题中,常常会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关口、障碍甚至是陷阱,令解题者在不知不觉时进入其中难以自拔,从而导致客观题得分率不高的现状,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在数学解题中就必须能寻找出其关键点,"一点突破,全线告捷".本文试以近三年(2004年-2006年)的全国高考试题中的客观题为例,来说明其求解中的七大关键点.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数学解题能力提高之路应该是崎岖、缓慢而又兴奋的,而对于解题则都会经历:"不会→会→对→快"这个"痛并快乐"且必须接受的心路历程.这个过程中的前两步,绝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通过,但对于第三步"对",很多同学会因为"潜意识"的恐惧而退缩或"无意识"的求快而跨越.由此带来的解题失误,着实让同学们"痛心疾首",但又很"无奈",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笔者思考:理性的"推迟判断"和有意识地强化"慎重选择"会对这种莫名的不良心理起到一定改善作用.下面以具体情景为例谈谈怎样合理把握"推迟判断"并进行"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各种化学试卷中,有许多题目都人为地设置了"陷阱",如果学生们对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对问题考虑不周,常常就会掉入"陷阱".那么怎样才能巧妙地避开"陷阱"呢?下面从几个方面举例分析,相信会对同学们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