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艺术作品日渐符号化、互文化的时代,审美也经历着从个体深度体验到能指交际的转型,当艺术符号成系统地出现时,系统规则即符码成为解读艺术作品审美意义的关键。在审美的这个转型中,对艺术作品的符码化解读瓦解了审美中原有的主客体关系,使得主体不得不学习或者依靠自我身份所对应的符码体系,从而丧失了主体性。而研究、教育机制与商业机制一起完成了这一审美符码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受众视角下公示语英译审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感召型文本的公示语,其英译要关照受众的期待视野。本文以接受美学理论、奈达和纽马克的理论为基础,探析了受众视角下公示语英译的审美特点,即简约美、音韵美和人文美,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受到某些审美因素的制约,主要包含三方面:文体形式因素的制约、译入语传统文化的制约以及源语语言特征的制约。梁实秋以散文体译莎,他更加注重内容的表达,音美效果不太理想;他在潜意识中受到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译文有时呈现出某种“文化误读”;他在句法处理和词语处理等问题上或多或少使译文有悖于译语规范,带有生硬的欧化痕迹。  相似文献   

4.
蒋芬 《华章》2011,(17)
通过多种修辞的运用,拜伦的The Isles of Greece达到了政治诉求和文学审美的统一.而苏曼殊翻译的<哀希腊>体现了译者与作者之间的一种意气相投.本文通过分析拜伦的The Isles of Greece和苏曼殊的译作<哀希腊>,认为苏诹<哀希腊>达到了政治诉求和文学审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胡妙丹 《宜宾学院学报》2012,12(1):110-113,124
诗歌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化,而是跨语言的文学再创作,因此译者的审美移情势必对翻译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译者只有充分地调动自己的审美移情才能充分体会原诗的情感,从而更好地通过翻译与译文读者分享诗歌创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该文简要分析了《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第五篇《势篇》的主要内容,探讨了《孙子兵法》重要战略概念"势"的含义,同时简析"势"作为篇名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通过比较中外两个颇具代表性的译本对《势篇》篇名的翻译,进一步分析之后,就"势"的英译提出了笔者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邓景茹 《文教资料》2010,(17):33-34
中国古代诗歌的审美要素由表象要素和非表象要素构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正确把握表象要素,解读非表象要素,真正理解原诗的审美意境,在译文中形而上质地再现原作的质感之美。  相似文献   

8.
符码分析理论视角下图画书阅读教学的理念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符码分析理论“图画是抽象的”这一基本假设,特定的视觉阅读能力是图画书阅读所需具备的核心技能.在图画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预测、联想等教学策略可帮助幼儿感知图画整体属性提供的信息;强调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观察方式、利用具象透视原理可帮助幼儿理解图画动力学传达的意义;选择分工明确的图画书、运用追问可引导幼儿体察第三个故事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当代美国著名作家厄普代克的短篇小说《A&P》通过改写欧洲中世纪的骑士文学,别具匠心地运用了后现代主义文学常用的戏仿手法,成功地传达了后现代的精神。同时,小说也凸显了后现代文学的互文性和颠覆性等特征,为后现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田园交响曲》的译者李玉民先生主张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译作应是给读者以文学享受的作品。本文将从文学翻译的美学范畴和审美标准的角度来鉴赏《田园交响曲》译作在内容、语言形式和意境等方面所呈现出的种种美学元素;并且分析了审美观下文学翻译中的语言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对于语篇建构有重要的作用。以一直都颇受争议的庞德之译《长干行》为例,文章具体分析探讨了中诗英译中如何重构原诗的语篇连贯性,从而获得最大限度的语篇对等。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回目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和极高的审美价值,是音韵美、形式美和意境美相结合的典范。在《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霍克斯和阂福德合译的AStory of the Stone以及杨宪益夫妇合译的A Dream of Red肘栅面瑚——的回目中.译者均以各自不同的表现手法尽可能地再现原回目所具有的“三美”的美学特色。以期达到与原文相似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标新立异的网络热词。网络热词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更新速度快,文化依存度高,带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使得其英译成为一大难题。本文尝试从创译原则及理论角度出发,总结归纳多种切实可行的翻译策略及技巧,探索如何把握网络热词的特定意义和超越语义之外的文化内涵,形神兼备地翻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热词。  相似文献   

14.
《滁州学院学报》2015,(6):92-96
奥斯卡·王尔德的《快乐王子》是最早介绍到中国的外国童话之一。这篇作品的翻译贯穿了从晚清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近100年时间,正值儿童文学翻译从边缘化向非边缘化过渡的探索时期,本文选取贯穿这一时期的三个译本,运用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对三个译本进行分析,进而探讨该小说改写的变化过程和论证复译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诗词》音律英译之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赵甄陶先生所译的《毛泽东诗词》的韵式、节奏二方面的翻译技巧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对几种不同译本的比较,论析赵先生中诗英译中的过人之处  相似文献   

16.
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对世界的艺术掌握,审美不是最终目的,总是力图表达一定的社会意图,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文章从作家、接受者、研究者这三个审美视角作为突破口,把握文学形象背后深层的思想内蕴,力求通过特殊的审美关照进一步理解文学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德国功能派翻译创立了功能目的论,以目的为第一原则,把翻译活动置于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的框架中进行考察。翻译目的论为旅游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以翻译理论目的论为指导,分析《江苏导游》所涉及的南京旅游景点介绍的汉英翻译,探究如何准确传达旅游信息,实现预期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8.
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唐诗英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为唐诗英译研究赋予了美学视角,从形式美学价值系统和非形式美学价值系统两个层面着手,分析古诗英译的集大成者——许渊冲先生的译文是如何实现审美再现的。  相似文献   

19.
分析《野草》中一些典型篇目,可以发现《野草》的审美意象深层的情感脉络以及其普遍意义和价值。《野草》是一部侧重审美意象和心灵探索的散文集,它生动体现并探索了心灵世界的无穷律动与复杂景象。广而言之,文学表现的层面和限度是无穷的。  相似文献   

20.
诗歌的美在很大程度上与模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诗歌的英译中离不开模糊性美学。在英译《红楼梦》中对诗歌的翻译能够直接体现出各国不同的审美联想、审美情感、审美理解等方面。文学作品翻译能够折射出不同国家审美的差异,文章以《红楼梦》诗歌的翻译为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