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的研究多模态语篇的分析方法———视觉设计语法,对促进电影、电视剧等视觉艺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视觉设计语法的角度分析电影《变形金刚》的一幅海报,挖掘这幅海报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从而了解这幅海报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这部影片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多模态语篇是指结合两种或者两种以上模态,如文字、图片、色彩、声音、动作等所生成的各类语篇,影视剧海报配有语言文字、图片、色彩,因此属于多模态语篇范畴。本文以韩立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指导,运用Kress and van Leeuwen(2006)提出的视觉语法,对时下热播剧《武媚娘传奇》的宣传海报进行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多模态解读,进而揭示影视剧海报是如何运用文字、图片符号来生成意义,以及海报和读者观众之间是如何实现意义互动,引起观众共鸣,达到宣传目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Kress&vanLeeuwen(1996,2006)的视觉语法对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的宣传海报进行了多模态语篇解读,发现该海报通过图片的再现意义展现活动开展过程,通过互动意义表现出与观众客观平等的关系,较为有效地达到汇报并宣传活动的交际目的。该研究为更有效地制作校园宣传海报提供了参考,为构建有效的校园公共标识体系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海报是电视剧制作完成之后,电视台播映之前,制作方用来宣传而采用的有效载体,是对电视剧的浓缩和概括。主要任务是突出宣传效果,利用海报画面来传递电视剧的内容信息,吸引观众去观看。电视剧海报设计需要设计者把握作品主线,用视觉元素来反映作品内容,突出电视剧主题,具有广告和艺术的双重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时代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学术海报呈现出多模态话语特征。本文以视觉语法理论为指导,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层面,解析学术讲座宣传海报如何进行意义构建、激发兴趣以及有效传递讲座信息。对学术讲座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其中的多模态话语框架,制作出合适的学术讲座海报,更好地传达讲座信息。  相似文献   

6.
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运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视觉语法这一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以"北京之旅"旅游海报为例,分析了海报语篇文字与图像两种模态间的互动与协作的工作机制,探究了旅游海报语篇的意义构建过程,从而证明了多模态理论在旅游语篇中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该研究对旅游宣传海报的制作和设计、城市形象的提升以及文化传播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电影海报作为电影宣传的重要手段,体现着电影的精神和内涵。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以及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理论基础,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为奴十二年》的宣传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如何与语言共同作用,以期提高读者的多模态识读能力。  相似文献   

8.
电影海报利用图像、颜色、文字等多模态来构建意义,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文章以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框架为指导,尝试从海报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对电影《禁闭岛》的宣传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三者是如何通过言语符号和视觉符号的共同作用来构建语篇的整体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汤萍 《海外英语》2015,(3):232-233,235
该文拟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理论基础,试对2014年最新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4》的宣传海报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探究图像与语言文字的互动性,希望对此类电影海报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该文拟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框架为理论基础,试对2014年最新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变形金刚4》的宣传海报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探究图像与语言文字的互动性,希望对此类电影海报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海报是电影宣传的重要方式,具有图像和文字,属于多模态语篇。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基于视觉语法理论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对《流浪地球》电影海报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旨在探究海报中的图像、文字和颜色等多种模态如何共同构建意义。通过分析可以得出,电影海报是一个由文字、图像、颜色等不同社会符号互相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多模态语篇。基于视觉语法的多模态语篇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挖掘图像中的深层含义,同时让读者更好地体会电影海报的美感,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影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多模态在西方兴起,而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克瑞斯和勒文。他们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为基础,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视觉语法分析框架。文章以Kress&Leeuwen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基础,结合语料和理论,以电影《一代宗师》宣传海报为例,探讨了图像、语言及其他符号模态的互动意义、再现意义、构图意义,分析了怎样用多模态手段来解读电影海报和电影主题之间的关系、图像和文字如何在海报中构建完整语篇和表达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电影海报是一种视觉文化,也是一种公众艺术。它通过对平面视觉元素的艺术加工,来实现传达信息、鼓动宣传的目的。以视觉语法为分析框架,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方面来探讨电影《致命ID》海报,在揭示其言语符号与视觉符号相互作用、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与效果的同时,提高观众对电影海报的欣赏水平以及观众对多模态语篇的识读能力,并为心理悬疑类影片海报的赏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电影宣传海报主要通过文字、图像等多种模态来表达意义,具有多模态性特点。本文以多模态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对去年近段时间热播的电影《失恋33天》的宣传海报进行分析。从语言学角度来解读电影海报中的多模态话语,能够研究发现电影海报中的文字、图像等模态都能表达出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而且它们相互作用生成意义,进而达到海报的宣传目的。  相似文献   

15.
《柳州师专学报》2017,(4):73-75
海报是宣传音乐剧的重要方式,兼有图像和文字,因此属于多模态语篇。依据批判话语和多模态话语理论以及由此发展起来的相关理论,对音乐剧《上海滩》的宣传海报分别从再现、互动和构图三大意义进行叙事话语解读,从文学叙事多模态进一步探究静态图像和文本语言符号间际关系和如何构建海报语篇的意义,激发观看者对音乐剧的兴趣,最终实现海报宣传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话语理论,有助于人们理解语言之外的其他模态如何参与意义的建构。本文基于Kress&Leeuwen的视觉语法理论,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方面分析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的电影海报,探讨该海报如何通过多种符号的整合互动,传达影片的内容和主题,达到宣传电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电影海报具有多模态性,它可以通过文字、图像等多种模态实现意义的表达。文章基于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运用Kress&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分别从文字、字体、图像和色彩等方面来分析电影《归来》的海报,旨在探讨电影海报是如何通过多个模态共同作用来构建一个完整的语篇,表达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语篇意义,从而能够有效地宣传电影和吸引观众;揭示语篇中文字资源、图像资源以及图文资源的结合如何相互作用构建意义,来提高观众对电影海报的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梁菊宝 《考试周刊》2013,(96):21-22
本文以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以电影《卑鄙的我》的海报为语料,尝试探析不同符号模态之间如何相互配合,从而共同构建多模态话语的互动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幻电影海报是科幻类电影主题思想的集中反映,是一部电影精华的浓缩体现,是电影宣传过程中最主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介绍科幻电影海报分类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当前科幻电影海报的发展现状,突出科幻电影海报具有的重要意义,分析科幻电影海报色彩、图形、文字这三个设计要素,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多模态话语分析发展至今,运用最为广泛的非Kress&van Leeuwen所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莫属,本文首先以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以"囧"系列电影海报为分析对象,分别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探析其在电影海报的意义构建的适用性。其次,海报设计是平面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海报中的图形、文字、色彩、排版等的设计表现手法众多,通过对"囧"系列电影海报的设计分析,寻求视觉语法理论对海报设计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