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是美的,诗歌也是美的,学生或爱好诗词,或爱好音乐,这两者都是美的呈现。教师将音乐与诗歌结合在一起,会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兴趣。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在关注学科音乐的同时,关注学科综合,让诗歌和音乐融入学生的课堂以及生活中,达到音乐和诗歌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2.
韩雪艳 《文教资料》2010,(32):28-29
诗与乐同源.诗歌语言极大地增强了汉语的音乐表现力。寒山诗歌语言的音乐美.除了表现在语音方面讲究平仄押韵等外,还表现在修辞方面,即通过各种修辞手段或语言手段以构成诗歌音乐性的美感。诗歌创造音乐美的修辞手法有很多,就寒山诗歌来说.为了达到音乐美,它用了复叠、顶真、回环等修辞技巧。本文以唐代寒山诗歌的语言修辞节奏为视角,通过分析三种修辞手段对其语言的音乐美作了考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伴乐入诗     
诗歌想象丰富,语言精练,意境开阔,韵律讲究和谐,感情抒发含蓄。在原始人刚刚学会讲话,还没有创造任何记录语言的简单符号的时候,诗歌是和音乐、舞蹈融合在一起的,这就从本源上决定了诗歌和音乐有难以割舍的密切关系,决定了诗歌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4.
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无论是开心还是悲伤,人们都喜欢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感情,通过一首歌曲、一段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我国古代的时候,诗歌是可以用来演唱的,诗歌也是歌,诗歌不同于我们现在的普通音乐作品的地方在于,诗歌有固定的格式,诗歌的内容也比较有深度。  相似文献   

5.
《田园歌》是柏辽兹的声乐套曲《夏夜》之一,其诗与歌的篇章结构和韵脚形式有五个方面的对应:1、诗节与曲式结构的对应;2、诗歌重音与音乐强弱的结合;3、诗歌脚韵与音乐旋律的融合;4、诗歌的排比和对偶与音乐的呼应;5、诗歌意境与音乐的交融。对其音乐与诗歌融合的创作手法进行了体和谱例分析,以便从中探讨法国艺术歌曲规范、典雅、精致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顾名思义,诗歌音乐性乃是表现在诗歌中的某种类似于音乐效果的性质,音乐与音乐性有其相似的一面,比如,它们都要通过声音形式显示出来;都要讲究节奏与和谐;都具有暗示和象征的功能,都具有某种意味。但诗歌音乐性并不等于音乐,首先,诗歌毕竟属于语言艺术,它的声音媒介是语音而不是乐音,不像音乐那样长于纯粹声音美的营造;其次,诗歌音乐性虽然也和音乐一样讲究节奏与和谐,但要以语言的性质和意义的运动状态为依据,不是纯粹声音本身的节奏与和谐;  相似文献   

7.
著《文艺复兴论》的丕特(water parten)有过一句话:“一切艺术都是趋向着音乐的状态。”诗歌是一种艺术,当然也趋向着音乐的状态。诗歌和音乐被称为“姊妹艺术”,所以,诗歌之趋向于音乐状态的程度更在一切艺术之上。 从中古以来,诗歌的演进完全是以音乐为根据(即趋向着音乐的状态),使诗歌完全音乐化,达到所谓“音乐的文学”。中国的词和曲就是与音乐融和的诗歌。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因此词称得上是真正的“音乐文学”。关于词之形成,元稹《乐府古题序》中说:“在音声者,因声以度词,审词以  相似文献   

8.
浅析丁尼生短诗《鹰》的音乐美和形式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一开始就和音乐有不解之缘 ,而丁尼生素有“文字音乐家”之称。本文从音韵和节律等方面分析丁尼生的《鹰》诗中的音乐美和形式美以及它们与诗歌主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同为艺术作品,音乐和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甚至是合为一体的。音乐、诗歌都在试图传递一种消息,描绘一种意境。在意境的传递手法上,音乐和诗歌有很多共同点。在内容上,二所传递的意境也都是描写生活、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10.
音乐与诗歌有着不解之缘 ,是艺术殿堂中的一对孪生姊妹 ,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唐代的音乐发达 ,诗歌鼎盛 ,除政治与经济的原因外 ,首先是乐与诗的完美结合 ,促进了音乐与诗歌的共同发展 ;同时诗对乐的精妙描写 ,使音乐与诗歌都受益匪浅 ;再就是文学修养高、音乐造诣深的诗人参与音乐的创作、改造及演奏 ,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健康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坚 《甘肃教育》2009,(18):46-46
诗歌与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诗歌从产生到现在,一直与音乐有不解之缘。从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声,到西汉时期的汉乐府,再到唐宋时期宫廷教坊和乐而歌的诗词,都说明诗歌与音乐有很深的渊源。早在古代,孔子就提出了“兴与诗,立与礼,成与乐”。因此,在诗歌教学中适当地引入音乐,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语文知识,并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2.
音乐美是中外古典格律诗歌有别于其他文体的基本特征,诗歌韵式与音乐调式具有同构性。本文具体分析诗歌韵式与音乐调式的组织功能、音乐调式和诗歌韵部的色彩、音乐的转调和诗歌的转韵、调式和韵式对节奏的影响、汉诗"衬韵"与西洋"ab"韵等同构关系,从中外传统诗歌韵式中为新诗韵建设提供借鉴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3.
美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 音乐美包括内容美和形式美两个方面.单从形式的角度论述诗歌的音乐美是偏颇、低层次的.诗歌以抒情为主要特征,抒情是诗歌的主要内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诗歌的音乐美并不完全表现在形式、声音的组合效果上,还取决于声和情的和谐、声情并茂上.只有声情和谐、声情并茂,才是诗歌音乐美的最高境界,诗歌的音乐美才算是最完善的.文章从节奏、押韵、音调、声情诸方面论述了闻一多、徐志摩诗歌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节奏、押韵、音调、声情、复沓、重叠、双声、叠韵等方面论述了中国诗歌含有的音乐性;同时指出:诗歌与音乐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其艺术手段和给人的感受有其不同点;诗歌的声韵并不等于音乐,而只是诗歌含有的音乐性因素,因而作诗不能以此为满足,还应进一步在诗歌的音乐性元素方面着力,去适应与配合音乐。诗人应主动寻求与作曲家、歌唱家合作,共同创造珠联璧合的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15.
从诗歌类型角度考察,梁陈音乐类诗在主题、艺术特征、情感上有其相似性。但是陈代音乐类诗呈现出知音主题回归、家园意识增强,诗歌咏物特征减弱,情感心灵化趋向增强等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陈代文人集团特征、南北文学融合趋势以及文人心态,其后的隋唐代音乐类诗歌强化了这种变化,诗歌情感心灵化越来越普遍。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底蕴奠定基础。”作为我国古代优秀作品中的诗歌,历来被誉为“艺术中的艺术”,在我们现行的高初中语文教材中,理所当然地据有重要地位。在诗歌教学中,怎样才能落实新课标的理念要求,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传统底蕴呢?我认为,对“三美”的注重十分必要。注重音乐美诗歌(词)是借助富于音乐美的语言,创造具有音乐美的图画,表达作者强烈而凝重的思想感情。其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构成诗歌的音乐美。诗歌的音乐美表现为四个要素:节奏、停顿、重音、韵脚。音乐美的…  相似文献   

17.
人类最初的诗、乐、舞是一体的,古代诗歌通常产生于某一个音乐母体;当诗歌的音乐母体发生变化时,诗歌本身也相应发生变化,《诗经》、《楚辞》和《汉乐府》迭起兴衰的根本原因就是其音乐系统的兴起、发展、变化乃至消亡。从音乐的角度切入是古代诗歌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8.
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来强化诗歌的情感体验,把音乐融进诗歌教学,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描绘的天地中。通过音乐的美感体验来丰富诗歌的美感体验,丰富想象,音韵和谐,体验再创作的愉悦。  相似文献   

19.
诗歌的音韵、音调和音节等形成了诗歌的音乐美,而诗歌的音乐性是诗歌的灵魂。本文通过对英汉诗歌韵律的差异性和各自独到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诗歌翻译的审美要求——保持诗歌音韵的协调和节律的和谐,以实现诗歌翻译的音乐美,从而再现原诗歌的音乐性和欣赏性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分析目前英语诗歌教学的特点,提出将文学文体学分析方法融入英语诗歌教学中,改革英语诗歌教学模式。通过分析、比较英语诗歌在格律和韵律方面的文体特征,使学生对英语诗歌音乐性的文体特征有深刻的感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对英语诗歌的兴趣,完善英语诗歌教学模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