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栻是湖湘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南宋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曾是岳麓书院的主讲。著名的"朱张会讲"开创了书院会讲之先河,更对岳麓书院的振兴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张栻书院课程内容的哲学基础,其课程的哲学思想主要来自张栻关于"人性善"的哲学理论。张栻的课程思想除了保留了传统的书院课程思想外,书院课程内容更加强调传统的儒家经典,根本原因在于明"义利之辨",将儒家经典视为经世致用之文、载道传仁之体,他还注重经世致用的"天下事",体现出治国安邦的实际作用,旨在培养济世传道、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2.
严如熤之所以能够彪炳史册,名垂千古,与其求学于湖湘文化的中心长沙岳麓书院密切相关。严如熤在岳麓书院的最大收获是对经世致用思想的认同与提倡。严如熤离开岳麓书院之后,不论是于明山书院从事讲席之职,还是作为地方行政长管对敷文、汉中书院的教学或管理,都深受岳麓书院教学模式、教育思想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39年前,上海市格致中学的先驱们在创办书院时取"格致"为名,其意义何其深远。"格物致知"出自于《礼记·大学》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是儒家宏大抱负的起点,也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格物"、"致知"位列八目的前两位,强调了其对于"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与之相呼应,当年格致书院的课程原则汲取了"经世致用"的内涵,可谓目标明确、含义深刻。"经世致用"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  相似文献   

4.
湖南大学的渊源可追溯至中国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公元976年(宋太祖开宝九年),潭州(长沙)太守朱洞在长沙岳麓山正式创建了岳麓书院。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朱熹在此讲学执教时,即有“岳麓一千徒”的兴盛景象,形成了中国学术史上著名的“湖湘学派”。历代皇帝对岳麓书院高度重视,宋真宗曾召见书院院长周式,并亲书“岳麓书院”门额。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至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同时合并了由著名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梁启超、唐才常创建于1897年的中国最早近代学堂之一的时务学堂。辛亥革命之后,又相…  相似文献   

5.
139年前,上海市格致中学的先驱们在创办书院时取"格致"为名,其意义何其深远."格物致知"出自于《礼记·大学》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是儒家宏大抱负的起点,也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格物"、"致知"位列八目的前两位,强调了其对于"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与之相呼应,当年格致书院的课程原则汲取了"经世致用"的内涵,可谓目标明确、含义深刻."经世致用"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之一.以此为课程原则,在于注重实学教育,强调学以致用、关注国计民生、解决实际问题,是学校先驱们"富国强民"办学目标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6.
白鹭洲书院在庐陵"文章节义"精神的濡染下,汲取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的办学经验,弘扬儒家义理,突出气节修养,强调经世致用,把节义置于文章之上,把道德置于科举之上,既培养出民族英雄文天祥、爱国诗人邓光荐、遗民词人刘辰翁等气节之士,又通过儒家理学的广泛传播,使王门江右名家多出庐陵,吉安也由此成为理学名邦。明清以来,白鹭洲书院引领着庐陵文化,构建了奋发图强、崇文兴教、推崇节义、敢于创新的庐陵精神,成为江西三大书院之一。  相似文献   

7.
岳麓山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这里山清水秀,人文底蕴深厚,特别是岳麓书院的创办,使这座名山更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历史上,岳麓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在南宋时,它发展成为闻名全国的理学基地。以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朱熹和张栻所建立的教学与学术会讲体系,确立了这座书院学术文化的传播方式。它的讲坛名闻天下,北宋学者周式,南宋的张栻、朱熹,明代的王阳明,东林学士高世泰等无数文化先贤,越过时空在这里相聚,在千年讲坛上传播他们的思想,影  相似文献   

8.
“书院”二字的出现,起于唐代。据《玉海》记载:“唐明皇置丽正书院,集文学之士。”但那时的书院还不是教育场所,也没有普遍建立。只有到了宋代,国内各地才有书院设立,并且是教育场所。宋朝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元书院、石鼓书院。就被称为“天下四大书院”。著名学者朱熹,就曾在白  相似文献   

9.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字季直,号啬庵。张謇以“状元实业家”的声誉而成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其实,他不仅是一个实业家,同时也是一位卓有创见和成效的教育家,有比较丰富的教育经济思想。张謇出生于一个富裕农民兼小商人的家庭,自幼熟读儒家经典,吸取了传统文化中的优良成分,受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及近代初期济世思潮的影响很大。虽然他也热衷于科举功名,但他关心时事,注重实干,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忧患意识。他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在西方列  相似文献   

10.
经世致用是儒家经邦治国的指导思想.道光年间再度复兴的经世致用思想仍然具有体系封闭、华夷观念浓厚以及重农轻商等传统特征.在鸦片战争的冲击下,经过经世致用派人物自觉或不自觉的探求,经世致用思想逐步实现了体系的开放、华夷观念的突破以至淡化,并始倡兴利求富.到1861年前后,经世致用思想完成了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作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杜牧的诗文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又以儒家思想为主。他常年精心研读儒家经典,深得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思想是他的基本思想,具体表现为尊儒忠君思想、忧患意识、经邦治国思想、"经世致用"的创作思想等。  相似文献   

12.
作为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杜牧的诗文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又以儒家思想为主。他常年精心研读儒家经典,深得儒家思想的精髓,儒家思想是他的基本思想,具体表现为尊儒忠君思想、忧患意识、经邦治国思想、"经世致用"的创作思想等。  相似文献   

13.
“意诚格物”一词出自古代儒家的经典之一《大学》,体现着儒家为人处世直至修身治国的根基和归宿,其完整内容被后人概括为著名的“三纲领”、“八条目”。“八条目”的前半部分指“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以今日教育的眼光看,其实讲的即是“学习成人”,或人的自我修养等。它  相似文献   

14.
张栻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湖湘学派的奠基人。面对儒家伦常道德严重衰颓的社会现实,张栻提出了“明人伦”、“传道济民”的办学宗旨,形成了与官学迥异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特色。张栻教育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同时,又是家教、师承及书院教育教学实践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15.
由宋代国子监司业朱服、武学博士何去非校订、合刻而成的《武经七书》 ,是我国传统武学中的最高经典 ,被称为“兵法中的兵法” ,也是世界上首部兵法丛书。该书不仅武备兵学思想深邃 ,而且也深藏着儒家的仁本思想 ;不仅是一部治军之兵书 ,也是一部治国治政之书。游朴是明代的一位官员。他不仅从儒家学说中吸取为官之径 ,而且也从《武经七书》中吸取治国治政之韬略 ,使他在为官的一生中体现了“智、仁、勇” ,“清、慎、勤”的清官特色和“三主法曹 ,无一冤狱”的严明执法精神。本文从“仁本第一 ,文武兼施”、“重视国防 ,加强守备”两个方面来论述游朴从《武经七书》里吸取治国治政之韬略 ,以丰富其仁政惠民的思想、治国治政之经验 ,同时也加强他武备思想的形成和建立。  相似文献   

16.
经世致用思想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说“经”经世致用思想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具有持久的影响,就是在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亦起到一定作用,启动、加速了中国近代化(或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经世致用思想能隐显于中国文化历史中,实又因为“经”在传统文化中一直据有主干地位。所以,我们这里也从“经”谈起。我国历史中所讲的《六经》、《五经》、《九经》、《十三经)}等所包括的“经”,主要是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编的书籍,它是被封建政府“法定”的“经典”。统治阶级利用“经”的教化作用维系其统治,使“经”成为统治阶级手中有效的统治工具。…  相似文献   

17.
祭祀是书院办学的三大规制之一。岳麓书院作为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其祭祀场所丰富,祭祀规模宏大。梳理岳麓书院祭祀空间的变化及其祭祀之程式发现,岳麓书院祭祀空间井然有序,符合儒家礼制;所祀之人依时而增,日趋官学化。其教化功能在于:祭以学礼,立志明心;示教于生,经世济用;彰示道统,传学湖湘;开化民众,移风易俗。  相似文献   

18.
儒家自然法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自然法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固有之法律思想、儒家自然法思想的范畴为“礼”。儒家从其自然法思想出发,提出了“礼治”、“德治”、“人治”的主张,三者构成了儒家治国思想的核心。在儒家的自然法思想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政治法律观中,包含了一些可为当代法制建设借鉴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9.
岳麓书院是中国最古老的书院之一,自创办至今,除了元代近百年停办外,一直弦歌不绝,办学不辍,被世人称为“十年学府”。历干年中,人才辈出,形成南宋时期在理学中影响最盛的湖相学派,后义培养了王夫之、魏源等著名的。导退家和陶谢、郭春支曾国藩、友宗棠等著名历史人知。二青代学人所撰至今仍是住在书院大)“lug侧的“惟楚有材,于斯为贫’的港联,便是岳麓书院人才之盛的写照。岳麓书院为漳州大宁来调于北宋开定九年(9几年)所创建,后经太守孕允则扩建,并制订书院规制即讲学、藏书和供#巳三个部/,正式定额60余人,其他从学者…  相似文献   

20.
湖湘文化中的“实事求是”内涵异于考据学中的“实事求是”,是经世致用的方法论。“实事求是,不敢不勉”是湘籍士人的座右铭。城南书院在经世致用方面的教学改革领全国之先。城南书院改制为现代师范学校后,其优良教育传统“实事求是”被确定为学校教养学生要旨。毛泽东求学、工作于湖南第一师范8年,深得该校教养学生要旨堂奥,在随后的革命生涯中把实事求是的湖湘文化传统改造成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命题,成为了世界最大政党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