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丽丝·默多克(1919—1999)是二战后英国文坛上为数不多的享有国际声誉的小说家之一,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道德哲学家。与同时代的大多数女作家相比,默多克并不是一个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在小说中她并没有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探讨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命运、地位和生存状态上,而是更多地把自己的哲学理念融入到作品当中,去探讨人类所共同面对的道德困境及其解决的途径。但是,作为生活在父权制社会的一位女性小说家,默多克在写作时不可能摆脱其女性的性别身份,完全对女性在社会地位与婚姻制度中的遭遇与困境抱漠不关心的态度。在她的充满开放体系的小说…  相似文献   

2.
《大海啊,大海》是同时作为杰出的哲学家和小说家的英国著名女作家艾丽丝.默多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体现了默多克作品的一贯特色:首先小说讲述的是一个不无传奇性的扣人心弦的故事,然而这个故事却处处不简单,处处体现着作者对于宗教,道德,人性等人类终极问题的思考。在本书中,默多克着重讨论的是"善"这个哲学理念,善在哪里?善与宗教(上帝)的关系是什么?人如何求善,即如何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凯特·肖邦在其代表作《觉醒》中运用了诸多意象,如“小鸟”、“戒指”、“房子”、“大海”等,其中“大海”这个意象的运用贯穿全篇,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大海”这个意象深刻剖析了主人公埃德娜的觉醒过程,尤其在小说结尾,通过埃德娜投身大海了结自己生命的描写使小说的主题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4.
小说家艾丽斯·默多克有着鲜明的艺术和道德哲学思想,她常以小说叙事的形式来阐释自己的伦理道德之思。在她的小说《大海,大海》中,默多克通过呈现主人公查尔斯从受困于臆想到逐渐认清事实的道德成长历程,揭示了只有摆脱自我、关注他人,才能踏上一条真正的向“善”之路。  相似文献   

5.
蕾切尔·卡逊是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她的人生极富传奇色彩,是美国女性自强自立的杰出代表。她从小就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创作了多部以大海为题材的科普作品,以独特的写作风格深深地影响了美国当时的科普创作和公众对科学的认识。从对大海的研究考察和感受中她形成了一种极为深沉的自然信仰,促使她站在了环境保护的最前沿,成为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6.
都说大海很美,很迷人,我早就想亲眼看看大海了,终于盼到了这个暑假,有机会目睹大海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默多克的小说<大海啊,大海>为主要文本,来了解其关于"善的理念"的伦理道德哲学,通过分析<大海啊,大海>及其主人公查尔斯人物形象,得出人物臆想与关注是对立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面对大海     
《新读写》2009,(2):51-51
大海把水的概念发挥到了极致。面对大海,所有的侏儒都成了巨人;面对大海,所有的巨人都成了侏儒。只有面对大海,才能懂得什么是浩瀚,什么是博爱;只有面对大海,才能感受什么是风险,什么是征服;只有面对大海,才能真正领悟什么是人生起伏,什么是潮起潮落……  相似文献   

9.
小昌小说中或显或隐地总有小河和大海的存在。相对而言,他小说中的乡村系列总是与小河及由小河延伸出的长堤、水闸联系在一起;而城镇系列则是与大海密切相关。小河在乡村系列小说中首先是故事的诞生地,长堤上毛白杨代替以梧桐树为代表的老树的变迁可视其为诗意消散的表征,而水闸则充当着死亡的收容所。大海在城镇系列小说尤其《白的海》中无论是就内容性而言还是结构性而言都居其内核。  相似文献   

10.
爱尔兰著名小说家约翰·班维尔的小说<大海>自2005年获得曼布克奖以来,好评如潮.在国外广受评论界和读者的推崇.<大海>是一部关于记忆和死亡的小说.本文就小说中的主题和写作技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海与水手     
雷克斯出生在离海边很远的一个英格兰小镇上。他从没看见过大海.对大海充满了好奇。有一天,他得到了一个去看海的机会,当他充满期待地来到海边时,看到海面上正笼罩着浓浓的雾,什么也看不清楚,再加上天气寒冷,他失望地说:“原来大海就是这样的啊,还好,我不是一名水手,不然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太危险了!”虽然不喜欢大海.但他还是在海岸上逗留了一会儿。他遇见了一个老水手,便与老水手交谈了起来。“先生,您为什么会喜欢大海呢?”雷克斯问,“海面上全是潮湿的雾气,还这么冷,工作环境太差了。”  相似文献   

12.
有一个人带着吉他去大海,回来时忘记带回来了。不,那个人说,不是忘记了,是放在那里了,寄存在大海那里了,打算什么时候请它还回来。  相似文献   

13.
"蓝色批评"是继以阅读大地为特征的"绿色批评"之后的一种以阅读海洋为特征的新的生态批评理念。劳伦斯的小说反映了二十世纪前期西方社会的骚动和危机。在"蓝色批评"的视角下,小说《虹》中的大海意象并不仅仅是机械生硬、毫无感情的描述,而是把波澜壮阔的大海和人的内心情绪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生态秩序感隐藏在字里行间,给人以美的感受。以大海为意象,既是对想象世界里工业荒原的斥责,又是对现实世界大海生态将遭蹂躏的警示,表达了小说家的朴素的海洋生态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14.
大海历来是世界学作品里的一个永恒而重要的形象,俄苏学作品里大海形象所蕴含的内涵尤为丰富而深刻,在人选中学课本以及与课本联系紧密的、有大海形象的俄苏学作品中,大海的形象至少蕴含了以下三方面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黄思怡 《新作文》2010,(12):27-27
汽车驶在平坦的高速公路上,耳边只有轻轻的风声,渐渐地,无边无际的大海近了。大海就像一个家,每个海洋动物都是它娇宠的孩子。放眼望去,这里风景如画。大海好像是蓝蓝的天空掉到了地上,那一缕缕泺蓝浅蓝的线条,在风中缠绵地摇摆。  相似文献   

16.
张继楼 《红领巾》2011,(1):27-27
大海啊,大海!你怒气冲冲地把人们丢弃的塑料瓶、易拉罐等废物一个个推上海滩,又咕咕哝哝地撅着嘴巴退了回去。我知道你生气了,责怪大家不该弄脏你碧蓝碧蓝的新衣。  相似文献   

17.
大海里住着我们很多好朋友哦,可能大家对这些大海里的朋友还不是很了解.没关系,就让我带大家到大海里拜访它们吧.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人带着吉他去海边,结果忘记带回来了。不,那个人说不是忘了,是特意放在那里的,是暂时寄存在大海那里了。  相似文献   

19.
大海     
卢纪巧 《辅导员》2009,(13):48-48
暑假,我有机会一睹波澜壮阔大海的风采。 大海落潮像一个穿着蔚蓝外衣熟睡的婴儿,躺在大地母亲博大的摇篮里,十分平静。偶尔刮一阵风,随风而起的浪花轻轻拍打着海边的岩石。远处时常传来几声海鸟清脆的啼叫。这种境界,使人惊叹,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在金色的沙滩上,  相似文献   

20.
江冬 《初中生》2008,(12):41-43
面朝大海,春暧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