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和由北京高校部分教师组成的“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研究课题组联合组织召开了“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学术座谈会,首都高校和理论界的40多位同志出席了会议,季羡林、张岱年等教育、学术、出版界的知名人士到会发言。与会者就近几年来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根源、危害以及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7月4日下午,由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指导,本刊编辑部主办的"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专题座谈会,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顺利举行。座谈会由《基础教育参考》杂志主编陈海东主持,教育部教育管理中心主任展涛和北京市丰台区副区长狄涛致欢迎辞,其后与会嘉宾踊跃发言,分享了他们各自在促进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完善当前基础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思考、做法与建议。现将发言要点集萃如下。程方平(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要在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八年下半年,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在八五年级开设《申国古代文化史引论》课时,在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方面,作了某些尝试,组织学生观看了中西文化比较剧《孔子·耶稣·披头士列侬》以及传统文化反思的电视片《河觞》,并以“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为主题组织学生讨论。下面刊载的是部分学生笔谈摘要。胡崇军: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是儒学、道学和佛学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化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现代化代表文化的时代性。二者都是客观存在,是否定不掉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矛盾统一,既相反,又相承。历史上所谓现代化,是指当时的“现代”,也可以叫做时代化。所谓现代化或者时代化,必须有一个标准,这就是当时世界上在文化发展方面已经达到的最高水平。既然讲到世界水平,那就不再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事情。因此,不管哪一个时代、哪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总是同文化交流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后现代思潮等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下,如何协调好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并使传统文化的价值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充分体现。本文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内涵入手,论述了在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解决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传统文化的复杂性和功能性,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以及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推进中国的现代化等方面,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当今的改革开放使我国几千年古老的民族传统与思维模式渐被打破,中华民族已不再囿于旧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的文化氛围。他们已从呼吸开放改革的新鲜空气中觉醒,从习惯于沉寂淡泊的意识形态中复苏,学会了把视野对准历史、对准世界、对准未来,开始进入一个多元选择、广泛探索和自由竞争的新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反映在文化上,就是多种思想进行比较,各种观点相互争鸣并行发展,尤其通过对文化传统的自觉反思,达到了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传统,在现代意义上是英文Tradition的汉译,在我国古代,是传和统的复合词。传统之传,本义是遽,《说文解字》和《尔雅·释言》都有记载,按照郭璞《尔雅》注的解释,是指驿站上所备的车马,以便急速传递消息,这就蕴含了一站传一站的意思,可引申为传授。汉刘熙在《释名·释典艺》中说:“传,传也,以传示后人。”也有相传继续之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曰:“传者,相传继续也。”传统之统,本义是丝的头绪。段五载《说文解字注》:“从丝皆得其首,是为统。”引申为万有总束为一个根本,《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  相似文献   

9.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被视为阻碍中国现代化的主要因素,但最近几十年的历史促使国人重新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事实表明,中华传统文化不但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立下汗马功劳,也为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以及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契合,不断自我完善和更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新的动力。因此,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具有重要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融合,只要正确实现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转型,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就会对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对待传统文化应采取借古开今的态度,既不厚古薄今,也不厚今薄古,既要解释传统文化,又要超越传统文化,既不认为传统文化完美无缺而闭锢起来,又本着文化是不断吸纳和消化、更新和增长;文化不仅具有时代性,而且具有民族性,文化进步动力在于内 在矛盾的统一;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既存在对抗性关系,又具有互补关系,应不断创新,创造出一种新型的综合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座谈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0月23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近代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近4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他们结合各自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990年11月22日,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和由北京高校部分教师组成的“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研究课题组联合组织召开了“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学术座谈会,季羡林、张岱年、戴逸、李侃、张岂之、金冲及、丁守和、李文海、罗荣渠、龚书铎等40多位同志出席了会议。与会者针对近年来民族文化虚无主义泛滥的问题,着重就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又是超越中国传统文化向西方先进文化靠近的一种努力,这使传统文化与中国的现代化之间形成了既促进、又制约的关系。中国的现代化不能无视传统文化,而应该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做出适当调适。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故步自封,要在扬弃中发展,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化研究中,韦伯的"中国命题"被解读为关于现代化的话题。文章通过对该命题在现代化研究中不同境遇的梳理,提出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的相关性问题,辩证地分析了二者关系,指出传统文化只有实现现代转型才能更好地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并对其现代转向的具体路径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这个题目是一个时期以来学术界的热门论题,本文拟从四个方面作一点概要的摘述,供读者参考。一、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内容,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科学地、准确地、完整地界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对于研究其糟粕与精华,把握其特征,以及正确对待它具有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全面的了解印度就必须基于对它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的过程是传统文化不断向现代文化过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运用好传统文化,是机遇也是挑战。  相似文献   

18.
张维忠 《教育研究》2005,26(8):36-41
构建符合时代发展和中国国情的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我们应在努力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分的同时,将数学教育的变革植根于民族文化传统之中。通过中西方数学与数学教育文化传统的比较、数学文化价值的研究、数学文化与数学学习关系的研究、数学文化素材的挖掘、中学生数学观的现状分析、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关系的研究、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育与文化传统关系的研究,以及数学建模与数学教育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等,进一步推动我国数学教育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传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灵魂,全面的了解印度就必须基于对它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传统文化走向现代的过程是传统文化不断向现代文化过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运用好传统文化,是机遇也是挑战。  相似文献   

20.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是20世纪一直争论和21世纪将继续争论的问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当我们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时,西方世界出现了所谓“后现代主义”对西方现代化的批判,并出现了一些向东方文化靠拢的因素;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和缓慢发展趋势之时,东方几个曾经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日本经济已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号称第二经济大国.日本经济的发展,就利用了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学说的积极内容.日本企业文化的一个特点,便是“懦德商才”,“《论语》加算盘”.日本、新加坡、韩国、港台地区等“儒家文化圈”经济的崛起,都得益于儒家“仁文化”的积极成分.在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