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首先 ,要培养健全的人格 ,消除多愁善感、害羞、自卑、过于自信、过度幻想、粗心大意、缺乏同情心、与人不能相处、情绪不稳定等不良心理倾向 ,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指导学生形成一套自己认同的有社会价值的生活目标 ,确立积极进取而又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掌握控制、表达、发泄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 ;养成社会活动的兴趣 ,敢于表达自己的正当要求和不同意见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其次 ,加强中专生学习辅导。改变学习缺乏计划性、学习习惯欠佳、读书不…  相似文献   

2.
幼儿期是孩子从完全依靠父母,开始向自理自立过渡的阶段,是培养和训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也充分说明了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的影响。而对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养成独立性,建立自信心,培养责任感和意志力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幼儿自我意识、自我形象的基础。家园应该如何共同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正幼儿期是孩子从完全依靠父母,开始向自理自立过渡的阶段,是培养和训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也充分说明了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的影响。而对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养成独立性,建立自信心,培养责任感和意志力的重要途径,是形成幼儿自我意识、自我形象的基础。家园应该如何共同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呢?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有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影响,更主要的是自身因素的影响。其健康教育的策略是构建“全员 全科 全程 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人文环境;善用自我防卫,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5.
从对中专生心理健康调查的结果看,当前我国中专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十分令人担忧。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一定要重视中专生的心理健康,否则,这种精神疾病的潜在因素继续发展,就会影响中专生的身心健康,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职业院校学生常见的心理矛盾主要有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独立定向与依附心理的矛盾、理智与情感的矛盾、自尊心与自卑感的矛盾、交往的需求和自我闭锁的矛盾等.疏导心理矛盾和培养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学习心理健康常识、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人际交往理念及时接受心理咨询等.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陈述当前中专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形成之原因,就新时期如何做好中专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出一些探索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指出,生活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婴幼儿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婴幼儿愉快、安全、健康地成长。生活教育的内容涉及生活自理、交往礼仪、自我保护、环境卫生、生活规则等方面,涵盖了文明生活、安全生活、愉快生活、自理生活等四种经验。  相似文献   

9.
从中学到中等职业教育,是人生的转折,中专生活的重要特点表现在:生活上要自理,管理上要自治,思想上要自我教育,学习上要求高度自觉.中专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定向性,要求中专生除了扎扎实实掌握书本知识之外,还要培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有健康的心理才能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生活习惯是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关键是自觉遵守学校规定的作息制度,劳逸结合,讲究饮食卫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将有益于一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是了解中专生生活应激状况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是对整群随机抽取的中专生,用《青少年生活应激量表》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中专生生活应激的各个因子与心理健康的各个因子存在不同维度的相关性,并且对中专生心理健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最后结论告诉我们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注意对中专生生活应激的控制,培养学生积极生活的态度,对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新生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因为自身的气质、家庭教育等因素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表现出种种不适应。而这些不适应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小学学习和生活,影响了孩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影响了孩子自信心的养成。因此如何帮助这些有困难的孩子顺利地渡过幼小衔接阶段,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成为小学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根据浙江省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在小学和初中开设家政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家庭伦理道德,从而逐步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他们今后参加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小学《生活与劳动》课的主要  相似文献   

14.
中专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习得性无助”是指人在愿望多次受挫后,表现出来的绝望和放弃的态度。“习得性无助”往往表现为厌学、学习兴趣低下,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低下,消极的心理定势等。这一现象可以归因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中专学生对学习的无助感是在长期的失败中逐渐习得养成的。这种心态对中专生的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分析中专生“习得性无助”心理形成的原因及表现,有利于加强对中专学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生理保证,有利于青少年维持稳定的心态和积极的心理活动,有利于青少年构建良好的人际环境和促进青少年人格的完善。因此,社会、学校、家庭要引导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营造青少年养成良好健康生活方式的氛围,促进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生活规范,加强心理咨询和个别辅导,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状,致使中专学校的招生也遇到了很大的难题,导致中专学生的心理也越来越复杂。本文从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中专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两方面就如何搞好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这种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幼儿肥胖会引发很多疾病,甚至连幼儿心理也会受到影响。良好的生活习惯既能让幼儿健健康康又不当"小胖墩"。  相似文献   

18.
在开展大学生健康心理教育,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应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建构积极的心理品质: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合理调控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化意志品质,完善人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9.
中专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延伸与补充。目前心理咨询已成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心理调控方式之一。本文所作的关于中专生心理健康调查,是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中专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为研究中专生心理发展特点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20.
中专学生良好的个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努力学习的需要。笔者针对当代中专生普遍存在的诸如性格孤僻、自私、自我为中心、功利主义、自卑心理、行为偏颇、爱走极端等等不良的个性特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就如何培养好中专生良好的个性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