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外文化传播的主要模式是找到适当的切入点,引起外国人对中华文化的兴趣,而后再深入地进行文化推广。本文将汉字“福”作为对外文化推广的主体,在文化推广中围绕“福’’字的推广可以采用图片、文化产品、文化体验等方式。  相似文献   

2.
汉字的化情味指由汉字系统建立的一种化性功能,这种功能体现为具有化意义及审美意义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感受。它表现为许多门类的汉字化现象。它增加了汉语的信息量,增加了汉语的魅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汉语热"日益兴起.因此,对外汉语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汉字是汉语言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汉字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也彰显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因此,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与文化教学密不可分.如何将汉字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就更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汉字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纹身的缘起、球员纹身的历史演变、纹身文化等方面剖析了NBA球员的"汉字纹身热"现象。认为纹身现象是球员对社会的认同、文化的认同和自我的认同,李小龙风靡欧美的功夫和改革开放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流行是汉字出现在球员纹身中这一现象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5.
从汉字构形学的角度研究汉字"教"。"教",蕴藏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它沉淀着古人的教育观念。从它的构件剖析中发现,教育学中研究的主要问题(诸如教育的施受对象、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的根本目的等问题)都简约地体现在"教"字之中了。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各行各业的后备人才,而其汉字文化素养偏低已成为事实.这会严重影响未来专业的发展.要提高大学生汉字文化素养,不仅要找到形成这种现状的真实原因,还要强化重视汉字文化素养的社会价值,建立提高汉字文化素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有关汉字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汉字并不是独立于文化体系之外的 ,而是整个文化体系中诸多文化项的一员。研究汉字文化 ,就是要以汉字为核心 ,探讨汉字与其他文化项之间的关系。“汉字文化”与“汉语文化”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 ,前者来源于汉字自身的形体 ,后者来源于汉字所记录的词 ,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尽管汉字形体与其他文化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但它并不具备细致描写文化的功能 ,更不具备最终确认文化的功能 ,因此 ,进行汉字文化研究必须准确把握汉字文化功能的量度 ,而不能随意加以夸大。  相似文献   

8.
汉字“春”不仅有“春天”、“青春年少”、“生”、“希望”等各种语言文字常见的意义,还包含有“情爱”、“美丽”、“酒”这三重独具中华特色的文化意蕴。汉字“春”丰富的文化意蕴表明汉字具有诗意化特色,这种特色强化了汉语言文化的诗性传统。  相似文献   

9.
汉字作为表意体系文字中最重要的符号代表,历史悠久,现已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汉字在长期发展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字理特点.本文根据汉字字理特点,从形义分析入手,在字理识字中解读汉字,透过汉字形义变化感受汉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许多学者主张从表意到表音是世界文字发展的共同轨迹,认为汉字繁难,主张汉字拼音化.事实上若着眼于汉字服务汉语社团的现状,从汉字系统本身的表意特征、意化特征与汉语的内在适应性及其对传承文化的独特作用等方面来看,字符化的汉字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鬼,是先民在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对生活生产中的各种灾难产生的原因作出的最为"合理化"的解释,是先民对自然产生畏惧的一种体现。在先民的认识中,这些灾难都是因为有"鬼"这种人们无法战胜的东西在作怪,因而创造的指称这一怪物的专名。人们对鬼是既爱又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赋予了它许多新的意义。本文试从"鬼"字入手,讨论以"鬼"为形旁的汉字所体现的社会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2.
部首"女"的文化义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汉字构形系统中 ,部首“女”与部首“人”相对 ,它是一个性别标志。这个部首的设立和运用 ,都昭示着这样一个意义 :它是用来标识社会生活中非主流的、特殊的、个别的一类人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文化发展理论和文化自觉理论对中国武术发展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中国武术“入奥”的目标追求,显然是不明智的做法;中国武术追求“体育化”和“竞技化”的发展,导致了“神秘”的中国武术由于单一化的“体育目标”追求而变得直白和裸露,缺少了文化的神秘性.进而对于中国武术未来发展提出: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强化武术发展的“中国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摘要:今天的中国正处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时代。也因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典型代表之一的中国武术,我们也更应该站在“文化自信”的立场重新思考和发现制约其“发展繁荣”的问题以及实现其“大力弘扬”的战略谋划。正是基于这样崭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提出了中国武术的“再出发”研究命题。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在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方法论对中国武术“再出发”理路进行了研究。认为:“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武术“再出发”的行动指南、实践依据;恪守“文化自信”的立场,是保障中国武术“再出发”健康前行的基石;深思“文化自信”的意涵,是创设中国武术“再出发”巨大空间的保障;践行“文化自信”的实现,中国武术“再出发”必须从“再发现”起航。研究提出了,践行“文化自信”的实践,中国武术的“再出发”的战略构想。并强烈呼吁:以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的意义价值为引领,牢固树立保“根”护“魂”的中国武术发展决心和信念;通过强化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意识”,构筑起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之路;通过深挖中国武术的“源”,搭建好通往新时代中国武术责任担当的“梁和桥”。唯有如此,新时代的中国武术发展才会更有魅力,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体育强国”的文化符号学审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站在文化层次及文化功能主义的视野下审视体育强国,可认为"体育强国"是一项清晰明了的动态"文化符号"和"文化标识"。这一特殊的文化"符号"和"标识"外延极大却内涵丰富。从文化分层的四层次对体育强国进行诠释,认为我国体育强国"器物层面"已具雏形,"文化符号标识"明了;中国体育强国的"制度层面"脉络清晰,构建出了现代体育和谐发展的趋势和路径;中国体育强国的"行为层面"四大形态特征突出,折射出独具特色价值取向;中国体育强国的"观念层面"逐步深入人心,追求健康本我意识是终极理念。文化的进化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将"体育强国"的文化符号及标识"文化符号化",梳理出体育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动态终极取向仍需要哲学、社会学者投入更多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6.
媒介融合是继"信息社会"、"第三次浪潮"和"后工业社会"之后又一热点。在媒介融合中,新媒体技术和市场因素是影响世界范围内媒介发展的主导和擎动因素,媒介规制和所有权则由于各国意识形态不同、国情不同而体现出媒介融合的内涵、实质不同。媒介融合遭遇中国媒介土壤和文化认同的差异呈现出多元性和复杂性。从辩证思维的角度对其予以致思与评骘,认为应将媒介融合严格限定在新闻生产及其传播效果领域,任何超出其内涵规定的无限制的延展就会成为谬误。目前媒介融合研究过热是一种理论变异与学术喧闹。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中国从一个平穷的大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的大国,我们的文化影响力似乎并不能与我们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的地位相匹配。习近平主席提出“文化自信”的问题,正是基于他对我国文化全球化影响力的准确判断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文化自信需要在种种文化形式中挖掘亮点并发扬之,从此逐渐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华传统体育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许多文化精髓体现在或者发源于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活动中,因此,研究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精髓对于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其发展过程当中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与内涵.无论是以“人世”观为代表的竞技武术还是以“出世”观为代表的传统武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武术的发展可谓是步履艰辛与困难重重.运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对中国武术发展中两难抉择的原因进行了反思:其一,异质文化的融合导致中国武术精神层的散失;其二,文化模式的变异导致中国武术传承场的缺失;其三,“文化滞差”导致中国武术发展目标的迷失.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不同的语言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反过来,文化又制约和影响着语言。中英文广告语言就是反映中西方文化的一面镜子。一方面,中英文广告语言在语音、词法、句法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另一方面,二者在价值观念、社会习俗、思维模式等方面也存在着中西方文化差异。当然,中西方语言和文化也是相互交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