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苏州,教育的发展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苏州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源远流长,社会崇文尚教、政府弘文励教。教育不仅是苏州文化的内涵特征,更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优良传统,环境支持和政策保障历来是苏州教育发展最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教育坚持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率教育发展之先、率深化改革之先、率教育服务之先、率全面育人之先不放松,基本上实现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2004年,苏州在全省率先普及15年教育,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  相似文献   

2.
申建华 《江苏教育》2006,(1A):18-19
在苏州发展教育,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苏州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源远流长.社会崇文尚教、政府弘文励教。教育不仅是苏州文化的内涵特征,更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优良传统,环境支持和政策保障历来是苏州教育发展最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教育坚持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率教育发展之先、率深化改革之先、率教育服务之先、率全面育人之先不放松,基本上实现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3.
范仲淹创办的苏州府学开创了官办书院之风,对中国书院的构建产生了重要影响。苏州府学经历了苏州府学阶段、紫阳书院阶段和新学阶段等三个阶段。胡瑗、张伯行、汪懋祖等优秀教育家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其目标观、人才观、教学观和实践观等教育思想代代相传,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教育实践工作者在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研究方面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严重地影响了自身专业的发展。尽管要求教育实践工作者要潜心于理论学习和教育研究这一问题有老生常谈之嫌,但根据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教师专业化的角度来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实践”是教育学话语中经常遇到的日常概念,对实践的混乱使用与表面理解正危及着对教育之实践特性的根本理解;教育学中的实践概念的意指与使用是有条件的,而非泛泛所指;亚里士多德、康德和马克思对实践概念的认识使我们有条件理解隐藏在这一概念背后的常为人忽视的内涵,这就是:教育学的实践概念只能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实践,即人与人关系及其意指的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上的实践;这种实践立足于物质生产和人的生产,中介于社会关系的生产,归根于精神生产。只有在此意义上,实践概念才能具有教育学意义,教育理论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的紧张关系这一“戈耳曼之结”方能解开。  相似文献   

6.
教育学如何理解“实践”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是教育学话语中经常遇到的日常概念,对实践的混乱使用与表面理解正危及着对教育之实践特性的根本理解;教育学中的实践概念的意指与使用是有条件的,而非泛泛所指;亚里士多德、康德和马克思对实践概念的认识使我们有条件理解隐藏在这一概念背后的常为人忽视的内涵,这就是:教育学的实践概念只能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实践,即人与人关系及其意指的人与社会的关系层面上的实践;这种实践立足于物质生产和人的生产,中介于社会关系的生产,归根于精神生产。只有在此意义上,实践概念才能具有教育学意义,教育理论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的紧张关系这一“戈耳曼之结”方能解开。  相似文献   

7.
发达的教育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骄傲。历史上这里曾出过2000多名状元、进士,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也有80余名。这是当地政府重视教育、人民支持教育、全社会关心教育的结果,也是当今苏州经济繁荣、社会昌盛的重要原因。我们有幸采访了苏州教育局主管基础教育的副局长顾月华,她为我们讲述了苏州教育事业这些年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苏州的实践更为其他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教师之道是育人之道。说起育人,教师没有不知道的,也没有谁认为自己不会育人。实质上,有些教师并不懂得真正意义上的育人,却天天在做着对人的教育。教师育人的问题是教育的一个基本问题。教师在对于育人的认识和实践上是没有穷尽的。在对于育人的认识问题上,可以说是智者无尽知,愚者尽知之。在教育工作中,教师随着教育工作的实践,对育人的认识也不断地深化,育人的能力也会不断地提高。一、育人是什么教育工作是育人的工作。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有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走过了“之”字形历程,尽管在总体上还坚持着社会主义的性质和方向,但失误是重大的。一、思维两极化或简单化导致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核心问题认识的历史模糊性“社会主义学校”这一性质,决定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问题: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共产主义的思想性和方向性,坚持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四十年来被实践证明了的一条规律性的认识。我们之所以从“之”字形路上走了过来,也就是在总体上坚持了这一条。但是往往在某一历史阶段,由于思维方式的两极化或简单化,导致了对这一核心问题的片面理解,以致造成人们认识上的历史模糊现象。50年代初,社会主义新中国刚诞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们对远距离教育还只停留在表面、直观的认识上。如若根据这种认识去指导实践,势必收不到应有的效果。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看问题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只有抓住了本质,才能对问题有一个深刻的、正确的、全面的认识。用这种认识去指导实践。定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这就是此文写作的目的。什么是教育的本质?近几年来,教育理论界展开了教育是上层建筑还是生产力的讨论。但是,这个讨论仅仅涉及的是教  相似文献   

11.
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碑刻之多是与明清以来苏州的地位相应的.对碑刻的分类可以采用多重标准.从本质上来说碑刻是把文字刻在石头上的文书,它与其他文书一样,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为了凭证、记载、公布和传递的需要而作的特殊的书面记载.文章从文书学的角度,以<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为样本,对之重新加以分类,并一窥苏州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严密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苏州历来走在全国的前列。无论是计算机学科教学还是计算机辅助教学,苏州都是以起步早、力度大、成绩好而闻名江苏乃至全国。而今,在网络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苏州人又把眼光放在了构建苏州教育信息化体系上,提出要办好苏州教育信息网,建设以市、县(市、区)、学校三级教育科研机构为基础的教育科研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今年内让全市小学五年级以上的学生和所有教师都学会上网。苏州人的这一目标并非空中  相似文献   

13.
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是存在距离的,而这也是现实中我们往往对此产生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的根源。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根本看不到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盲目地、笼统地批判教育理论脱离实践;一种是人为地制造距离,使教育理论脱离实践。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力求创新教育理论,提高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认识水平,加强中介研究,寻找教育理论通向实践转化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前,许多学校开始加强审美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审美教育还不是美育的全部。美育中有更为重要的内容,这便是立美教育。如果说审美教育主要培养学生认识美的能力,那末,立美教育则主要培养学生建立美的能力。认识美属于认识过程,建立美则属于实践过程。当然,审美过程是建立在立美实践基础上的,而建立美的实践又离不开审美能力,二者之联系自不待言,但二者之质的区别亦当明确。应当指出,对于立美教育,人们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紫阳书院是苏州历史上著名的教育机构,它为清代苏州的文化和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紫阳书院在教育制度、课程内容、学术影响等方面都具有独特性,其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表现为追求教育独立,有严格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相结合等。其教育实践对今天的高等教育有借鉴价值,高校学术研究应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要重视学习的系统性,强调学生的努力和长远目标的建立,教育不应放弃学业成绩的严格标准等。  相似文献   

16.
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是存在距离的,而这也是现实中我们往往对此产生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的根源。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根本看不到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盲目地、笼统地批判教育理论脱离实践;一种是人为地制造距离,使教育理论脱离实践。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应力求创新教育理论,提高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认识水平,加强中介研究,寻找教育理论通向实践转化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7.
苏州工业园区的人群特点主要呈现为"多元化",许多新苏州人在园区安家落户。在这一特殊背景下,学校将世遗文化和苏州文化相结合,通过科研和实践,围绕引导新市民子女了解世遗文化,感受苏州——知世遗——知苏州;传播(授)世遗知识,探究苏州——传世遗——爱苏州;承载世遗精神,融入苏州——承世遗——融苏州的思路,培养青少年热爱第二故乡——苏州,争做苏州小主人,以此增强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学校尝试开拓创新了世遗教育和传承苏州文化教育的一个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作为当代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理论上有许许多多独到的见解,在教育实践上,有许许多多独僻蹊径的建树.在这两方面,许多学者专家都做过不少卓有见地的研究和探索.本文试图从新的角度,新的视点,从更广阔的领域来探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即从教育的出路与人口、中华民族的出路与人口的角度来探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毫无疑问,这将能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一个更深层的认识.这是近来读陶先生的《中华民族之出路与中国教育之出路》一文的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19.
贺蝶 《职教通讯》2022,(11):71-77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三创”教育都是为推动职业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教育,二者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上具有内在的逻辑关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劳动教育与“三创”教育的有机融合为人才培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助推作用。为此,职业院校需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在突破认识之困、实践之困和治理之困的基础上探析出融合育人的实践路径,切实推进融合育人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李宜江 《教育探索》2011,(11):28-29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应成为对教育本质问题认识的终结.但此认识上的终结并不能终结关于教育本质问题阐释上的学术论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