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莱,男,福建永泰人,自幼秉承家学,先后就学于福建省师大美术系和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参加过第二届全国年画创作班,并从事年画和其他绘画创作多年。近二十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画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换的探索,寻求内容题材与表现形式的突破,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注重美术理论与艺术教育理论的研究,撰写并发表了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中国画创作方面,主要精力用于学术上的探索,同时也创作其他国画作品参加全国  相似文献   

2.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的董希文在天安门城楼上目睹了开国大典的壮观场面后,萌发了创作激情。于是,他从1952年开始,到1953年创作完成了长4.25米,高3.33米的巨幅油画《开国大典》,被毛主席称赞道:有我们民族的气派。1959年国庆10周年时,《开国大典》油画作品被选作系列纪忿邮票之一的票图,搬上了“国家名片”(纪71)。去年,此票又以“票中票”形式出现在1999-20《20世纪回顾》第5图“开国大典”上。  相似文献   

3.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央美术学院的董希文在天安门城楼上目睹了开国大典的壮观场面后,萌发了创作激情。于是,他从1952年开始,到1953年创作完成了长4.25米,高3.33米的巨幅油画《开国大典》,被毛主席称赞道:有我们民族的气派。1959年国庆10周年时,《开国大典》油画作品被选作系列纪念邮票之一的票图,搬上了“国家名片”(纪71)。去年,此票又以“票中票”形式出现在1999-20《20世纪回顾》第5图“开国大典”上。  相似文献   

4.
在作为“兔子四部曲”的最后一部《兔子休息了》发表10年以后,厄普代克又出人意料地推出了中篇小说《记忆中的兔子》为他的“兔子”系列作结。小说同时也通过“兔子”留在世上的亲人们的一段故事表现了他对家庭的肯定、对生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期望。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背影》的创作意图、父亲形象的界定以及朱自清生平史料等方面重新考察《背影》的审美创造过程 ,认为《〈背影〉里的“背影”解读》是对《背影》的误读。指出应对朱自清散文进行科学审美 ,回到文学审美创造本身  相似文献   

6.
牛振华很忙。前一段时间,他一面与张曼玉、杨紫琼、吴兴国等大牌明星参加合拍片《宋家皇朝》的拍摄,一面还要为自己创作的60集系列短剧《牛豆系列》四处奔走。张艺谋准备执导一部反映都市生活新片,已然约定“牛哥”出演重头戏。眼下,牛振华与著名导演黄建新继《站直啰!别趴下》和《背靠背,脸对脸》之后三度联手的影片《打左灯,向右转》,经过数月的艰苦拍摄已经封镜。在这种忙忙碌碌的奔波拍戏中,牛哥心里一直有件事不能放下——踢球。原来,他还是中国明星足球队的一员。从明星足球队刚一组建,牛振华就瞄准了  相似文献   

7.
前言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因为我们之前做过的wNv.gm相关内容很多,所以相信大家都有点审美疲劳了,可是他们又是目前实力最强、表现最好的国内强队,所以小编把问题从“我们该不该做wNv的选题”变成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做wNv的选题”。《法国足球》杂志总编辑、欧洲金球奖评委会主席埃尔诺先生今年发表了一篇名为《50年金球的哲学》的文章,在文中他提到了金球奖的审美哲学:个人表现和集体表现的总和、为整体服务的个人表演、“体系中的个人”。看到此文小编的思路豁然开朗,团体竞技果然都是相通的,这三点用在CS其实都是非常贴切的。  相似文献   

8.
一封来信     
王颂 《收藏》2008,(10):141-141
编辑同志: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收藏》今年第三期所登《年画上的文革瓷》一文中称年画《创新》的作者为“何叔本”,明显有误,应为“何叔水”。何叔水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长期从事陶瓷艺术和中国国画创作研究,1978年被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该画原名《出新》,何叔水创作。这—题材何叔水与另一陶瓷美术家章鉴都曾绘制在瓷器上。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秦汉历史是中华民族走向政治、经济、文化“大一统”的历史。“大一统”是这个时代的命脉和灵魂,它给予这个时代以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幻想与激情,也让中国从此围绕着“大一统”主题而演绎着一代代的风云史诗。中国因秦汉而为世界所瞩目,世界也从秦汉为中国所认知。这一切,均赋予秦汉时代审美文化以鲜明的历史个性。二、秦汉乐舞文化的审美特征在普遍的审美文化形态上,秦汉时代最突出的特征是它所表现出的一种“大美”气象。“大美”者,高大、宏大、博大、壮大之美也;而所谓“气象”,从直观上说,它指某种景象、情状、态…  相似文献   

10.
在2014年的上海书展“书香中国”上海周系列文化活动期间咀,由台盟上海市委、同济大学出版社于8月17日在“思南文学之家”联合主办“方寸之间,万千之美”——《邮票上的法国文学》新书发布会。本书作者是台盟中央副主席、台盟市委主委、上海市水务局副局长、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健。他自中学就爱好文学与集邮,此前还出版过《邮票上的童话诗人安徒生》与《邮票上的海洋》两部邮书。  相似文献   

11.
灵芝     
鸽翰 《上海集邮》2004,(2):21-21
灵芝(JP19,图1),古称瑞草,又称“三秀”,属担子菌亚门,多孔菌科植物,菌盖呈肾形,上赤褐色,有云状环纹和漆样光泽,多生于山地枯根上。《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上药,主治胸中结,益心气,增智慧。《本草纲目》和《花镜》等都有详尽记载。它具有调节免疫等药用价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中药材”。  相似文献   

12.
当前画坛浮躁风气盛行。但总有一拨人忍受寂寞的煎熬,默默地在艺术天地耕耘着。黄莱——一个把所有精力全部用于艰辛艺术创作的探索者,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创作,不是迎合的,唯美的,制作的,而是人生观、艺术观形成之后的艰难抉择。他在为自己寻找一个可以安放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原定于1995年12月发行的《水浒传》系列邮票第五组,因小型张《梁山英雄排座次》设计任务艰巨,顺延至明年发行。 《梁山英雄排座次》小型张是《水浒传》系列邮票的压轴票,它展示了梁山一百零八将会齐梁山,“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辉煌结局。小型张仍由周峰设计,他  相似文献   

14.
《收藏界》2006,(4)
曾浩,出生于自贡市,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油画创作中心创作委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西部书画艺术院特聘高级画师。曾浩从小由父亲引导走上绘画道路,在当代各大派别潮流盛行时,曾浩对本土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追求,在创作敦煌人物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对风景油画也情有独钟,2003年相继创作出一些风景系列作品,首创“圣洁”系列,2006年首次对外亮相。作品分别在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地参展,并且多次在参加的全国、省级画展和大型国际艺术博览会上获奖。2004年9月15日在台湾园座艺术中心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个人画册;2005年5月10日在美国纽约,由沃尔特艺术中心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英国西蒙敦煌研究院,台湾、日本、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敦煌艺术机构、画廊和收藏家珍藏。并且敦煌系列《舞神》于2005年在广州保利春季拍卖套以41万元成交,同时《连花观音》以25.3万元成交。他的艺术被《美术》杂志、《油画艺术报》、《人民画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重要报刊杂志专题介绍,2004年6月天津柳青画社出版《中国当代实力派油画精品丛书·曾浩》画册。现为美国沃尔特艺术中心签约画家。  相似文献   

15.
美学思绪     
早听说“美就是生活”,生活中的观感、向往上,反映和提炼成艺术美。我曾激动地收集和赞扬了摩纳哥的邮票《春》。当然,那首先是波提切利创作的美。他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下,能忍住巨大的压力,抛弃精神上的忧虑,用画笔创造永恒的青春形象,表现出他的伟大。提  相似文献   

16.
楼阁作为一种建筑物,是所谓“历史文化名楼”的物质形态。《玉篇》中说“阁,楼也”。严格来讲“楼”和“阁”两者在结构上有差异,但都是一种“高耸”的建筑,往往是层层叠加的。它的出现和发展应与中国古代的“敬天”思想有关。考古工作者在良渚文化遗址发现的大型祭坛遗迹,高度达十几至数十米不等,表现了人们渴望与天地沟通的愿望,而楼阁在这一愿望下出现。  相似文献   

17.
    
《围棋天地》2008,(15):87-87
曾经在《围棋天地》上看到对赵治勋棋风的评价——把根留住。小林光一的棋在鼎盛时期被称为“地铁流”。一部世界名著——《根》,揭示了种族认同的深刻性;棋盘上的每一手棋,都显示出追求生存的强烈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华东地区平信资费变迁》邮集中,有一件双层纸中式红框封,它外层斑驳,多处虫蛀,背面又被乱写乱画(图1)。按说,这种品相的邮品,是不够参展资格的,然而,我却十分珍爱它,不仅选进邮集,而且将它放到显眼的框位上。这样做,不完全是出于“敝帚自珍”,因为,不仅我喜欢,老邮友和评审员们,也都对它非常欣赏,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9.
《杂技与魔术》2022,(3):13-14
<正>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作为《长江日报》读者节的系列活动之一,由武汉杂技团创作演出的大型原创杂技剧《英雄之城》于2022年5月23日晚亮相“大武汉之夜”云上艺术季,直播吸引了60.5万人观看。跟随直播的节奏,网友们回忆起武汉“战疫”的难忘历程,纷纷通过网络留言,向这座英雄城市致敬。《英雄之城》是武汉杂技团创作的首部抗疫题材杂技剧,全剧用武汉杂技代代相传的绝技,创新再现了武汉“战疫”的英雄历程。在这部杂技剧中,  相似文献   

20.
古典文学名著《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的著名戏曲作家王实甫精心创作的一部元曲杂剧。他在唐代《莺莺传》传奇小说与金代“董西厢”诸宫调的基础上,丰富了人物性格与故事情节,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文词优美生动,它对中国戏曲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七百多年来,通过各种戏曲的改编、演唱,《西厢记》在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中,已是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