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语言形式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多读、多思、多练,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其他教师的一些教学片段,谈谈阅读课中的读写结合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这样描述:"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能力即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它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而语言文字运用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听",可见,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很重要,也很有必要。然而,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语言文字运用常被狭隘地理解成说、读、写的能力。"听、说"是被架空的,表现在很多老师淡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是学生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各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在读写实践中学会读写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较多,语文教学中费时多、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尤其突出的是学生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独立地阅读和写作,即能独立地去获取与运用语文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学生自学能力的基本结构 当前,很多教师把自学能力简单地理解为"学生自己读书的能力"。一谈到在阅读课中培养学生的自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主要是语言实践,即言语实践。李海林在《言语教学论》中说:"语文能力这种非传递性和内在性决定语文教学方法必须以言语的实践为最基本的方法,它必须有学生主体的操作实践,才能最后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如何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言语实践"呢?一、立足教材,借用文本习得语言  相似文献   

6.
黄洁 《考试周刊》2014,(96):56-56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细细品味这番话,不难发现当前语文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我校语文教学现状看,其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要么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中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可见,"理解"与"运用"是语文教育的两大主旨,是语文教师致力提高的两种基本能力。而随文练笔,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材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语言形式的运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多读、多思、多练,增强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其他教师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练习就是一条很重要的实践途径。练习设计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对其的研究对于教学实践的深化和教学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充分重视语文练习的设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强调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培养、提高儿童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但是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主要重点都放在了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对课文的理解上,忽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必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任务,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前提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学教学的核心之一。反思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功能是语文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提出了语文教的是什么以及语文要教什么这两个问题,其次通过分析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语言与文学这两个教学内容所要求的反思能力的培养来提出"理解-思想-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最后通过教化概念的分析来说明内在理解与人格培养与形成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通过综合以上两组分析路径来阐明语文教学教化人格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但放眼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绝大多数老师在阅读课上,仍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条分缕析上,花在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上,往往忽视了对文本语言形式的探究,缺少了对学生运用语言的实践训练。长此以往,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学生的"眼高手低",即阅读理解能力在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有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首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是语文实践。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  相似文献   

14.
结合自己对当前语文教学实践的肤浅认识,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内涵可以阐发为: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层面,四项能力。现分述如下:一个中心。即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学习为中心。洪镇涛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这是非常正确的。读准语音、积累语汇、培养语感,达到准确理解并较熟练地运用语言,这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任何忽视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语文教学都是不得要领的。  相似文献   

15.
崔峦老师在2010年提出"语文教学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意味着当前语文教学要进行本质的转变,即由"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转向"语言形式的学习".课程改革不论进行多少年,我们都要坚守住语文的核心任务,那就是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特别是运用能力.这就是语文学科独当其任的"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中学生适量多读一些古代的诗文佳作,培养一点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对于提高文化素养、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指导和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王尚文先生告诉我们:"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其培养过程往往是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有时看来毫无所得,其实得就在其中."为此,语感的培养是为语文养根,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重视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就是要他们践行"读书三义",即多读、精读、熟读。通过多读,学生可以获取大量语文知识;精读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熟读则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语言材料,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陈钊雯 《新教师》2021,(6):61-62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时,要将语文要素具体落实到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的语文要素主要出现在"小泡泡"、课后练习、 "语文园地"的"字词句运用"中,有的是要求朗读、背诵文本,有的是要求理解、积累语言,还有的是要求运用词句、迁移拓展等.本文结合...  相似文献   

20.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从这一教学理念出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在创设的生动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历经一个又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前后联系的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完成理解、感悟、运用、创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