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子文件真实性的界定与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目前电子文件真实性保障存在的难点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三方认证的措施,旨在通过与电子文件生成者和使用者无关的第三方,对文件生成阶段、档案室保存阶段和永久保存阶段中与文件真实性相关的因素和保障措施进行鉴定与认证,从而据此证明电子文件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2.
可信电子文件是真实性、完整性、长期可用性得到保障并能进行真实性证明的电子文件。其可信管理包含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审计认证。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真实性、完整性、长期可用性的保障问题,审计认证解决真实性证明问题。  相似文献   

3.
《兰台世界》2013,(S5):45-46
<正>一、电子文件的真实性电子文件是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与纸质文件相比,电子文件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电子文件真实性问题。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是指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真实性是电子文件反映社会各项活动的历史原貌,构成社会价值,得以作为社会记忆长久保存的基本前提。所以,保障电子文  相似文献   

4.
电子文件真实性是电子文件管理活动中一个极为复杂而又关键的问题.本文从电子文件真实性的概念入手,深入剖析了文件档案管理环境中真实性的含义.并以此为基点,构建了电子文件真实性认定与保障体系框架模型,该模型清晰地表明电子文件真实性的认定保障既是一个涉及环境认知、制度规范、人员素质、管理活动、技术系统的全方位管理,又是一个贯穿于形成与办理、归档与移交、保管与利用三个阶段的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5.
郭硕楠 《档案》2023,(3):12-17
本文以电子文件和纸质档案的对比为切口,比较“真实性”与“原始性”“可靠性”,厘定出电子文件“真实性”的核心要义,即电子文件运行中来源和过程真实。其次,从微观上电子文件自身特性、中观上电子文件对系统的依赖性以及宏观上网络空间等环境复杂性三个维度对威胁电子文件真实性的因素进行分析。再次,从电子文件自身、外部、真实性、背景控制等角度对真实性保障的具体技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完善真实性技术规范的标准保障、面向电子文件全程真实的程序保障、支持电子文件真实运行的制度保障、加强真实性技术实现的服务保障四个方面阐述实现电子文件真实性保障技术的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这两个问题展开了论述,提出了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是指信息内容的真实;并从立法、技术和管理等三个方面论述了电子文件真实性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肯定了数字签名在技术上保证了电子文件的真实性、保密性、认证性的同时,从档案保管利用的视角,剖析了数字签名技术在保障电子档案长期安全方面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保证数字签名文件/档案长期可信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秀华 《兰台世界》2007,(3X):18-19
本文就这两个问题展开了论述,提出了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是指信息内容的真实;并从立法、技术和管理等三个方面论述了电子文件真实性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电子文件的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档案信息化的作用能否实现,倘若电子文件安全保管不到位,被非法窃取或者保存电子文件的载体或者格式遭到篡改,由电子文件的数字信息特点可知,生成于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文件将无法保证其作为文件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失去文件真实性的电子档案不仅使得档案机构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档案信息化工作无法得到实效,同时也无法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可靠的电子档案,致使档案部门的工作和职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文件生成的数量日益增多,而多数档案工作者对其特性还比较陌生.为了解决电子文件归档问题,<档案学通讯>1999年第5期发表邱晓威、孙淑扬合写的文章,提出了如下措施:1.进一步研究各类电子文件的特性,对其从生成机制到归档保存的一系列环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档案管理角度提出确保其真实性、原始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电子文件全程管理与电子文件连续体模式思想电子文件管理的一个重大原则就是要根据电子文件的特点与管理要求,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对电子文件从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程管理。1994年至1997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国防部在关于电子文件真实性的联合研究项目中提出了电子文件全程管理的框架模式,认为应该由以下措施构成电子文件的管理过程:即①根据预先确定的标准格式和模板逻辑文件;②根据文件的类型和用途,使用预先确定的方法认证文件;③根据一个人的资格及权限,确定他接触的电子文件的权…  相似文献   

12.
一、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及保证措施电子文件的真实性是指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指描述生成电子文件的职能活动、电子文件的作用、办理过程、结果、上下文关系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历史环境等信息)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相一致。电子文件的真实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对保障归档电子文件真实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评述,从分析保障归档电子文件真实性面临的挑战入手,提出了保障归档档子文件真实性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思路,进而提出保障归档电子文件真实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认知与保障两个角度,结合档案、口述档案与电子文件三个研究对象,梳理我国档案学语境下的“真实性”论题演进脉络。研究发现:在真实性认知方面,档案真实性争鸣由档案学视角转向多学科视角,口述档案真实性论争由国外争论引介演变为国内真伪之争,电子文件真实性讨论由替换传统档案原始性到对接电子证据真实性;在真实性保障方面,档案真伪鉴辨由经验鉴定法发展至多元鉴定方法与技术,口述档案真实性保障由整体性探索走向精细化分析,电子文件真实性保障从探索到发展再到创新性突破。进而提出以下研究展望:构建档案学语境下的真实性概念体系;拓展新型档案管理对象真实性保障研究;重视档案真实性保障过程中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吕虹 《兰台内外》2009,(3):61-61
一、电子文件长久保存和长期可用问题 电子文件在性质、形式上与纸质文件的不同,无疑是档案界最先感受到和最先关注的信息化带来的变化和影响。主要的问题有三个:一是电子文件的长久保存问题;二是电子文件的证据力和法律效力问题;三是数字化信息与载体的依附关系问题。目前,解决电子文件真实性、长久保存、长期可用的途径主要有如下几类方法:一是通过法规约束电子文件格式种类,方法就是尽可能地选择比较通用通行的少量几种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16.
该文根据企业电子文件的管理流程,探讨了电子文件在系统设计阶段、生成阶段、运行阶段和保存阶段所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需求主要源于档案管理流程的两个特点:一是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从其他业务系统接收电子文件并提供利用,其所管理的数据相对复杂而集中;二是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要为电子档案移交奠定基础。据此,本文从档案管理需求出发,明确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保管和利用阶段的安全保障目标,并对两个阶段及贯穿全流程的安全保障需求和现有措施进行了梳理。在保管阶段,现有的电子档案真实性与长期可读性安全保障措施存在一定矛盾,应进一步协调统一;在利用阶段,应通过副本利用和利用跟踪审计来保障电子档案实体与信息的安全;电子档案管理全流程的支撑性安全保障主要通过四性检验和档案备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正影响电子文件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因素很多,而能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很少,面对这些,档案工作者不能消极等待,必须与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联系起来,积极行动,从法律、技术、管理上采取措施,以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可靠,三者要形成体系和合力成为维护电子文件真实坚强的外壳。因此,本文将从如下三方面来阐述从哪些方面保护电子文件的真实性。一、电子文件真实性保护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要使电子文件具有真实性与完整性,就应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形成该电子记录的电子信息系统具备文件保存职能.为此,在设计电子文件形成与运行的计算机系统(如电子邮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之初就应当考虑以下问题: 1.将电子记录与职能活动过程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数字时间戳的含义、基本要求、作用以及数字时间戳的实现过程,从数字时间戳与第三方认证、本地时间戳、数字签名、文本信息等角度分析了数字时间戳与电子文件的真实性之间的关系,并对数字时间戳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