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讲评时应遵循“两找”:好的作文找不足,差的作文找进步。评语一定要有针对性、人文性,不能是单纯的评价好与坏,评语中切忌空话、套话,最好每个学生的评语都不同。在我班的第一次作文中,一个同学将“漂亮”写成了“飘亮”,我在他的评语中写道:“我是飘扬的飘,我很生气,为什么非要我和“亮”做朋友?”当看了另外一位学生的作文后,我写道:“我看到了你的模样,也找到了你的爱好,还找到了你的进步,但却找不到一个标点,能帮我找一找吗?”评语的人文性@宋海燕$开平区赵庄小学!河北唐山063021  相似文献   

2.
下水闻过     
陈奇 《教书育人》2009,(12):71-71
那一年,我担任五年级班主任,召开了一次班级民主生活会,让同学们互相提提缺点和不足,尽管我再三强调它的重要意义,可学生们仍是无动于衷。怎么回事呢?我找了几个同学一了解才知道,原来是怕得罪对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写“下水文”的经验,为了使学生打消顾虑,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意见,我觉得可以把这经验借鉴过来,“下水闻过”,让学生把我当靶子,以提高其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说出来不怕你们笑话:我,一个特听话的学生,一个从不违纪的学生,竟然被老师“请”进办公室。这可不是老师有事找我,而是我真的“出事”了。  相似文献   

4.
《小蝌蚪找妈妈》说的是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身也发生了变化。板书设计时,就全文来说,根据文章的情节,我抓住一个“找”字,在分析每段课文时,又突出了一个“变”字。在“找”中看“变”,自然地突出了青蛙的生长过程。在总结时,我问学生:“学了这课,你懂得了哪些知识?”学生纷纷回答:“我知道了小蝌蚪  相似文献   

5.
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按事先备好的教案向学生提问:“小蝌蚪是用什么办法找妈妈的?”有学生说:“它一个一个问着找。”这正是我需要的答案,当我肯定他的回答时,另有一个学生答道:“小蝌蚪这样一个一个问别人来找妈妈,是最不聪明的办法!”这是我预料之外的答案。我想到学生的说法不能轻易否定,就问:“那你说小蝌蚪该用什么好办法找妈妈呢?”“现在条件先进了,小蝌蚪只要写一则《寻妈妈启事》,在电视上播放一下,不就简单了。”这时,又有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青蛙妈妈也可以写一个《寻儿启事》,写上蝌蚪的样子和…  相似文献   

6.
每次布置作业,总能听到学生小声嘀咕:“唉,又是写、背。”“又得干一两个小时!”可对于课后练习中的课外实践活动,学生一般都自愿完成。想到自愿,我突然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呢?学完《小狮子爱尔莎》一课,我问学生:“学完这一课,你们想做些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我一定要找这本书看一看。”有的说:“我养过小猫,我想把养猫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一位作文写得比较好的学生说:“我想把课文中感人的句子摘抄下来,写作文时用得着。”两个同桌的调皮孩子迫不及待地说:“我们悄悄商量过了,下课找几…  相似文献   

7.
我的这个“找课文”相当于循环往复地跳两步舞曲:一是走向生活找课文;二是指向课文找生活。 先跳第一步——走向生活找课文。这是由境找文,进行语言的存储与提取的训练。目的是实现境与文的一一对应。这样学生以后在观察时搜集到素材信息便能迅速地查找提取出对应的语言,准确生动地进行表达,有利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表达能力和习作水平。我所设计的“走向生活找课文”分两个“版  相似文献   

8.
一次,我带学生打扫卫生,看见桌子前面飘着一片纸屑。“把你前面的垃圾捡起来!”我示意。桌子后面的他却在那里茫然地找着。“不是就在那儿吗?找什么找?”我远远地指着那个地方。他四处搜索,但还是没有找到那片纸屑。我气冲冲地跑过去。奇怪呀,从他的位置我竟然也找不到那片纸屑。那一瞬间,我尴尬极了。欧洲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如果没有穿上那人的鞋子走上一英里的路,就不要去评价他。”有时,我们总想着别人能看到我们所能看到的,现在看来,这真是可笑至极的念头。这件事引起我的联想。我们有很多教师,还是习惯用自己的心理去揣测学生的行为动…  相似文献   

9.
弱智儿童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须强调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实物教学以它丰富多彩、灵活生动的形式引导、启发学生对直观演示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 ,从而使学生对知识有个正确的理解。教《空气》这课时 ,我是这样利用实物进行课堂教学的。指导学生找空气 ,我先肯定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 ,但它看不见、摸不着 ,不容易被发现。组织学生先来做等几个实验 ,找一找它在哪里。实验一 拿一只“空”玻璃杯 ,让学生观察杯里装了什么东西 ,有些学生说 :“杯子里面什么也没有 ,是空的。”我把“空”玻璃杯倒扣在水槽里。让学生观察到玻璃杯一…  相似文献   

10.
“找规律”是实施新课程以后在教材中出现的新单元。苏教版教材主编王林先生曾针对这一内容明确指出:“‘找规律’的重点在‘找’上,而不是规律的‘应用’,不是做竞赛题。通过增加找规律的机会和活动,让学生不断拓展获取数学知识的渠道,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激发找规律的兴趣,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细读这段话,我认为:这一内容...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学校运动会过后,发现一个学生站着上课,我惊奇地问他:“谁让你站着上课?”学生回答:“没人。”我又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坐?”他说:“凳子没了。”我就问他丢的原因,他说,在开运动会的时候,凳子不见了,他以为别人已替他搬回了教室,于是他也没管(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又没有交代给具体的人)。我接着问他到别的班级找没找,他说:“没有。”“为什么?”“不知道怎么找?!”一个十六七岁的学生竟然不知道怎么找凳子?一不主动去找,二不告诉老师,宁愿自己站着听课。而这样的现象居然比较普遍,引人深思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改掉过分依赖别人、处处被动的坏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呢?  相似文献   

12.
连秀革 《班主任》2010,(5):59-59
一次小测验后,我在教室里登记学生成绩,给满分的学生盖小红花图标。可轮到小倩时,却怎么也找不到她的名字,我自言自语地说:“小倩,怎么找不到呢?”哪知小倩听到后,竞大声说:“老师,你的眼瞎了呀!”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礼貌,我心里有些不快,但转念一想,何不借机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文明礼貌教育?  相似文献   

13.
宋晨芳 《小学语文》2008,(1):102-104
一、内容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展示台”四个板块。其中,“我的发现”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熟字加偏旁”和“熟字换偏旁”这两种识字方法,并认识七个生字。“日积月累”板块包括三项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多彩的春天,积累语言,并在运用中识字写字。“口语交际”板块的话题是“春天在哪里”,学生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等实践活动,感受春天的美丽。“展示台”的重点内容是自主识字的展示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有一天,一个老师和他的学生躺在大树下,他们的旁边有一大片草地。忽然,学生问老师一个问题。学生问:“老师,我想请教,如何才能找到知己?你能告诉我吗?”老师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回答,“嗯,这是个既简单又难回答的问题。”学生困惑地说:“是吗?”老师说:“看,那边有一大片绿草地,请你径直走过那片绿地,在路上,你给我找一棵葱翠的青草来,但不要在回头时找,记住只要一棵。”学生回答:“好的,我马上回来。”然后他就走向草地。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回来了。老师问:“我怎么没看见你拿着青草?”学生回答:“在我经过的路上,我发现了一些很美的青草,不过…  相似文献   

15.
我教了《夜莺之歌》(省编十一册)这篇课文后觉得,“宛转”一词学生第一次学到,可通过练习让学生积累运用。因此,我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 )的歌声,( )要求学生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可是,事与愿违。学生的答案分别是“悠扬”“动听”“欢乐”“清脆”等。只有少部分学生填写“宛转”一词。批阅后,我愕然了。课间,我随便找几个学生聊  相似文献   

16.
执著解难题     
一天。班里学生小爽的妈妈气喘吁吁’地跑到办公室找我:“王老师。可不得了了,小静的爸爸说要找我算账。您快帮帮忙吧!”我一头雾水地问道:“怎么回事?”“王老师.事情是这样的。那天小静到我家玩,走后我发现少了十元钱,于是就善意地提醒了她一下。可小静硬说没拿这十元钱,还呜呜地哭了。她爸爸就不愿意了,非说他孩子从来不偷东西,还说要找我算账。”“这样吧,你先回去,我找两个孩子来了解了解情况.然后再答复你。”  相似文献   

17.
“不知道”     
要把工作做好,应該知道的必须知道;必须知道的一定得知道。可是,我們經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本来应該知道得很清楚的,却是不知道。一天,×老师对我說:“我班有个孩子肚子痛,病倒了。烦你把他送回家去。”我欣然允诺,就問她:“这孩子的家在哪儿的?”“嗯……”她的脸色显得很尴尬,吶呐地說:“我……不知道。”“×老师,今天你班上有几个学生缺席?”一天放学后我问一位班主任。他慌忙在办公桌上找点名册,可是找呀找,找  相似文献   

18.
走进心灵     
“找呀找呀找 ,找到一个好朋友……”整整玩了半节课 ,不曾有一个学生找我做“朋友” ,仿佛我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于是我问 :“为什么不找老师做朋友呢 ?”孩子们沉默了片刻 ,陆续发言 :“老师是大人 ,不喜欢跟小孩子做朋友。”“老师平时不跟我们玩。”“我学习不好 ,老师不会跟我做朋友。”……童言无忌 ,孩子们的坦率让我羞愧难当 ,好不自在。于是扪心自问 :课堂学习 ,我曾有几次与学生平起平坐地商讨问题 ?课间游戏 ,我曾有几次陪伴学生丢手绢 ,跳皮筋 ?开展活动 ,我曾几次给学生当过合作伙伴 ,当过配角 ?一味地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  相似文献   

19.
何群 《贵州教育》2010,(17):42-43
在我的从教生涯中,每每想起那一句“老师,我没有优点”,我都会忍不住哽咽,有种想哭的感觉。在上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第一课时,有一个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自信,帮助学生找到自信的资本。”为了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特定设计了一个分为两步的教学环节:1.让学生自己找一至两个优点;2.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大圈,让一个孩子坐在中间,其余学生一起来找她的优点。按照我的预想,还没等到第二步,  相似文献   

20.
去年深秋的一天,突然狂风大作,吹得金黄色的杨树叶随风飘荡,如万蝶飞舞。我走进教室,发现许多同学正眼望窗外,若有所思。这时,如果按原计划学习课文,学生肯定心不在焉,倒不如……“同学们,既然天公作美,我们这节课就到操场上一节习作课。前二十分钟自由组合,进行拔根儿比赛,要求大家认真观察天气、环境变化和同学们找根儿、拔根儿的动作、语言、神态。后二十分钟回到教室进行现场习作。”学生异口同声地喊道:“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我和学生在操场上一起找根儿、拨根儿,没想到我找的一“老根儿”竟连胜二十一名学生……学生在习作中写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