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总是一定社会现实的反映。志愿服务源于西方的慈善思想,并在近代美国和欧洲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公正、包容、责任”为核心的志愿文化。在中国,由于经济、文化的差异,志愿文化的内涵发展为“公正、和谐、责任”。志愿文化是志愿服务的灵魂和价值基础,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从伦理道德、社会功能、文化自觉三个方面来构建我国的志愿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社会,志愿者的活动范围延伸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层面,志愿者已进入主流社会,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志愿服务也呈现出多样化、组织化、规范化以及服务动机多元化等鲜明的时代特征。认识志愿服务的时代特征,对于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芹 《中国德育》2014,(14):16-21
在当代社会,志愿者的活动范围延伸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和层面,志愿者已进入主流社会,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资源。志愿服务也呈现出多样化、组织化、规范化以及服务动机多元化等鲜明的时代特征。认识志愿服务的时代特征,对于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学生志愿者在社会保障、社区服务、救援抢险、大型活动、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能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政治价值.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需要制定全国性志愿服务法律法规的制定;培育志愿文化,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伴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转型及体制转轨,公民关注和参与志愿服务成为历史的必然.中外传统历史文化中的友爱思想是推进及发展当代社会志愿服务事业的文化源流.友爱是志愿服务的实然意涵.当代社会的志愿服务作为责任公民关爱弱势群体以及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的情感与行为表达,赋予友爱思想以新的时代内涵与特质.志愿服务的伦理维度就在于以型塑社会共同体成员公民气质为基础,建构涵盖陌生社会个体之间的友爱人伦关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开展起来的,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伴随着大学生志愿活动的蓬勃发展,当下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讨论的重要话题.对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探索及其激励对策分析,既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取向,同时也更能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公共服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理念,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展现代化社会的必然选择。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下,从价值、制度角度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寻找切合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发展实际的前进道路,是推进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建设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化体现在产业层面和文娱层面,而更为重要的体现是其中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有助于打造青岛和谐、温暖、幸福的文化形象,赋予城市持久的文化魅力。在志愿服务工作上,高校具备开展优势,也负有相应的社会责任。应构建高校志愿服务体系,让志愿服务精神进入大学生价值理念,让志愿服务工作成为育人工作的一部分。大学生将成为播撒志愿服务精神的使者,他们的志愿活动将促进和谐城市文化品牌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高校志愿服务是彰显人的情志涵养和文化自觉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实践方式,它所蕴含的文化力量与社会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一种精神现象和文化存在。与传统文化伦理进路一脉相承,与大学精神旨归相得益彰,与个体价值养成互融共生是志愿服务的文化内生力逻辑;坚定正信力,涵养爱善力,增强恒志力,磨炼担当力,提升亲和力,夯实创生力是志愿服务的文化情志力指向。  相似文献   

10.
志愿文化作为一项先进的社会文化,在价值引导、精神激励、道德培养、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志愿文化提倡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强调人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医学人文精神以病人为本,强调一切从人性出发,强调在医疗过程中对人的关心、关怀和尊重,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通过志愿文化的社会整合功能,开拓新的文化认同空间,对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志愿服务实践,从人文精神角度来探究志愿文化发展,并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志愿文化意味着个体对于他人、对于志愿组织、对于社会的一种责任的担当,一种坚定的、与权利和义务相当的承诺,一种自觉的公民精神。自在的志愿文化与自觉的志愿文化对于志愿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志愿文化的发展要以自在的志愿文化为基础;自在的志愿文化有待于发展到自觉的志愿文化。以理性的认识、自省和反思精神为特点的自觉的志愿文化的发展能够促进志愿文化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志愿精神是体现在志愿者和志愿服务行为之中的精神特质,是志愿服务的本质所在,是志愿者行为和感受的升华,其发端有着文化渊源,发展有理论的支持,创新需注入时代动力、体现时代价值。志愿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社会建设密切相关。志愿精神现代价值的弘扬要坚定"富强、复兴、幸福"的共同理想,培养"责任、友爱、互助"的道德品质,营造"崇善、扬善、行善"的社会氛围,提供"参与、实践、奉献"的修身方法。  相似文献   

13.
回顾近三十年的"书法热"现象,我们需要对当代中国书法事业发展的文化自觉从根本上进行哲学地思考。当代书法艺术的核心价值需要建立在书法文化的本体规律和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之上。而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集体意识。当代书法事业发展的文化自觉就是建立在当代文化新觉醒的基础上的。那么,系统梳理当代文化的新觉醒,就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总体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与时代嬗变、矿物时代的社会信仰缺失与心理危机、新轴心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新觉醒时代的中国文化再创造。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及应对中,志愿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透过新冠肺炎疫情审视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及文化积淀,可以发现我国志愿文化具有民族精神基因传承、实践基础推进和全新时代发展机遇等生长性特征。同时,受疫情激发的志愿文化,在理念影响、媒介创新及发展规范等方面生长力表现突出。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转型期,探索疫情后我国志愿文化生长路径,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选择。  相似文献   

15.
志愿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凭借其巨大的社会历史作用,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的不同,现代中西方志愿文化又有所不同。本文试图通过比较我国与西方国家在志愿文化发展方面存在的差异,以获得借鉴和启迪,从而推进我国志愿服务工作的完善及志愿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郑宏林  黄咏欢 《考试周刊》2014,(40):154-155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已成为大学生接触社会和服务社会的直接途径。但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尚不够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为健全志愿服务机制,本文从优化招募及培训机制、加强信息化管理、整合社会资源、培育项目品牌和完善激励机制五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高校整体志愿服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张岳 《华章》2013,(32)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以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1]参与志愿服务本身所具有的志愿精神是一种优秀品质,是开启美好人生的理想信念,而高校共青团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是社会志愿服务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已不仅仅成为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锻炼身心素质的平台,也是当代大学生培养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人生体验,更重要的是一项着眼于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提高高校共青团社会先锋作用的巨大工程。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文化趋向分析与德育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进步提升了人才需求的层次,主体意识觉醒推动了人对自身发展的深层次追求,二者都要求高校德育工作的思维逐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需要。提出大学生志愿文化的概念,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功能及其运作机制,实质是要以文化的思维探讨创新发展德育工作的新路径,为建设开放的、科学的德育理论体系提供客观依据。同时,将志愿服务纳入文化分析的框架,解读大学生志愿者群体的行为特征、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和价值追求,也为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实践提供了积极的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9.
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当代青年践行中国梦的重要载体,能够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和道德力量。深刻挖掘和诠释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时代价值,客观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积极探索其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道德冲突的加剧使我们难以适从,但是道德潜在力量还在,这就是志愿精神。作为这种以道德实践为主要形态的志愿精神与志愿行动在中国社会的兴起离不开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志愿行动与公民社会形成、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社区发展等社会建设中很多重要领域之间都存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的丰富关联。促进中国青年志愿活动对当代青年有正向引导的作用,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